APP下载

试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2016-07-02陈军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高中

陈军

摘 要: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安排与设计,而课堂教学结尾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其应用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传授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所以课堂结尾艺术一直受到教育者的高度关注。本文针对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结尾艺术展开研究,在对高中语文课堂结尾艺术的基本要求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展开研究,为高中语文课的高水平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

现阶段大部分教师认识到导入语设计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作用,但忽视对课堂教学结尾艺术的合理把握与设计,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产生深入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使学生无法确定学习的重点,不利于主动式学习的开展,所以,针对高中课堂教学结尾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课堂结尾艺术的基本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决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等,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同样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在结尾艺术的作用下对语文知识、规律等产生较全面的认识,并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和实验方法,为运用语文知识与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应注重知识点的有效归纳、教学中心的全面概括和对学生思想、素养的主动启发等,这要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向学生直接地传授相关知识、理论,而且要使学生在教学结尾对学习方法、重点等产生正确的认知,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生动、简练,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准确、全面地表达课堂教学结尾设计内容,发挥课堂教学结尾艺术的作用,落实“授人以渔”。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的体现

1.总结式结尾艺术

此种结尾形式注重对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归纳总结,所以具有深化主题、突出重点、结尾呼应、强化记忆等优势,现阶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教师的知识整理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例如教师在讲授《边城》时,可利用总结式课堂教学结尾艺术,直接指出学生应认真感知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主人公翠翠的人性美、灵魂美以及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中的人性美,使学生在对文章整体结构和内容等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重点进行全面的把握,这对达到教学目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技能式结尾艺术

结合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可以发现,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知识传授学生相应的技能,进而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素养等,使学生的创造、实践等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强化训练,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也可以应用技能式结尾艺术,即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应用,使学生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并针对性地对自我能力进行完善和强化,可见此类结尾艺术在实用性、针对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例如,教师在语文教学结尾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沟通、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观点表达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等,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

3.过渡式结尾艺术

此种艺术形式通常应用于某个“单元”教学完成阶段,如某篇课文、某个教学单元等,其强调教师通过对“单元”教学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后续学习产生一定的认知,进而形成后续学习的主观愿望,实践证明系结尾艺术形式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学生树立整体学习意识,将分散的学习内容系统化,进而形成整体的学习思维,对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创造教学氛围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授《陈情表》时,可利用过渡式课堂教学结尾艺术,在总结《陈情表》将孝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的基础上,引入下篇文章《祭十二郎文》中为何韩愈对只具有叔侄关系的十二郎去世悲痛欲绝,作者希望表达什么情感,使学生在对《陈情表》产生一定情感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对下篇文章学习的欲望,这种设置疑问悬念的过渡方式,在深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4.想象式结尾艺术

语文教学内容通常是抽象的,学生不能通过视觉的感官,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全面的认识,所以在教学结尾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生活、学习、阅历等方面的经验与想象力相结合,进而使教学的内容得到丰富,这对强化学生记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从狭小的思维圈进行辐射式的思维扩散,将“填鸭式”被动教学向学生主动吸收转变。例如教师在讲授《项链》时,可利用想象式课堂教学结尾艺术,引导学生利用成语对马蒂尔德的性格进行概括,学生可能以爱慕虚荣、善解人意、通情达理。恪守道义等看似矛盾,但在马蒂尔德身上却完美结合的词语对其进行形容,这对学生强化对主人公的认识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可以将马蒂尔德与生活中的人物相联系,对学生深化认识也具有推动作用。

5.启发式结尾艺术

启发式结尾艺术是拓展高中语文教学范围,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探究的有效途径,可弥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调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化相关学习的主观欲望。例如教师在讲授《哈姆雷特》时,可利用启发式课堂教学结尾艺术,指出其节选自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引导学生结合课堂中的学习,对《哈姆雷特》全本进行阅读,更加全面地体会人文主义思想,使学生在有限教学中得到启发,进而主动进行深入的学习,这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具有积极作用。

6.抒情式结尾艺术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通常通过故事叙述、语言描绘等体现作者内心的情感或精神内涵,而学生通过对作者情感、精神的内化吸收,形成《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素养、能力,所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也可以应用抒情式艺术形式,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潜在情感的深度挖掘和正确把握,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在学生与作者情感共鸣的基础上,运用抒情的语言进行总结,使学生在教师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刺激下,在思维、情感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可见此结尾艺术形式在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敏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授《赤壁赋》时,可利用抒情式课堂教学结尾艺术,以“苏轼作为一代文人,在国家有难时亦能有挺身而出、化身历史英雄的心声,对外敌入侵、国家衰弱产生忧虑,学生们作为现代青年,更应有爱国的赤子之心,时刻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对自我进行要求。进行教学结尾,使学生不仅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而且在情感上也更容易引起共鸣。

7.煽情式结尾艺术

煽情式结尾艺术与抒情式结尾艺术既具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其同样强调教师在学生对作者表达情感、思想产生一定共鸣的基础上,利用深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深化,但其更强调学生通过教师的煽情,比感染和启迪,使学生得到更加深入的情感熏陶,甚至在行动中对其进行有意识的模仿等。此艺术结尾形式通常应用于在情感、精神、历史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中,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文章,其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氛围塑造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结尾艺术的合理运用,是教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必然选择,其不仅使整体教学更加丰富饱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化学习、自主学习的兴趣,满足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所以应受到高中教育者的关注,并积极地进行应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耀新.新课程视野中的高中语文课堂艺术探微——以《短歌行》课堂教学实录为例[J].中学语文,2012,09:38-40.

2.吴耀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二题[J].学语文,2012,02:68+59.

3.牟紫微.试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12:40.

4.王连花.高中语文教学“留白”艺术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5.杨定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浅探[J].课外语文,2015,02:22.

6.肖艳.试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0:112.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湄池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高中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聋生语文教学生活化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何看待和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途离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