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基于LED照明灯的可见光通信系统

2016-07-01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学院郑博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立三北方工业大学王亚峰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陈锡元

电子世界 2016年10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学院 郑博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陈立三北方工业大学 王亚峰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陈锡元



一种基于LED照明灯的可见光通信系统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学院 郑博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陈立三
北方工业大学 王亚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陈锡元

【摘要】基于PFM(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可见光通信系统,系统由可见光发射模块与可见光接收模块的组成。发射模块基于硬件电路驱动LED光源,接收机用于接收光信号。在实验区域内实现了音频信号的传输。

【关键词】可见光通信(VLC);LED;PFM

0 引言

VLC(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是一种在白光LED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利用白光LED构建VLC无线网络,已达到数据传输的目的。与无线通信技术相比,VLC具有发射功率高、无电磁干扰和无电磁辐射等优点,作为一种全新的无线通信技术,VLC并不是要取代射频通信或某种无线通信方式,而是对现有无线通信技术的一种有效补充。例如在对电磁干扰和发射功率有所限制的医院、机场等场所应用VLC进行信息传输将是理想的选择。

1 可见光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1.1光发射模块设计

光发射模块由信号融合电路、编码电路、调制电路、驱动电路、LED及光学发射系统6部分组成。

光接收模块以标准接口连接至电器接口,由光学接收系统、光电转换电路、解调电路、解码电路及标准接口5部分组成。设计方案简图如图1所示:

图1 设计方案简图

在光发射模块部分采用脉冲频率调制(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PFM)。将音、视频信号和数据信号经前期处理并混合后输入到压控振荡器(VCO)进行方波调频,输出方波PFM信号,然后通过光发射模块,即LED驱动,变为光信号并发射该光波,经空气传输,由可见光接收模块的接收。

在本方案中的PFM可见光发射模块中,传输了一路图像、一路语音和一路数据三种信号,图像是一种宽带视频信息;语音是一种音频信号,其频谱分布于20Hz~20kHz的频率范围;数据是数字信号,以二进制串行方式出现,在频谱上,以其基频及各次倍频呈离散递减分布。

为了使这三种信息能在同一个信道上传输而不发生相互干扰,需要对三种信息进行预处理:分别对语音和数据信号进行频率调制,使其频谱搬移至图像信号频谱的高端,从而使三者的频谱彼此分开、互不混叠,如图2所示。这里,语音信号和数据信号采用了移频键控调制方式(FSK)。经过上述处理后的图像、语音和数据信号再通过频分复用,就可以合成为复合基带信号。

图2 复合基带信号频谱分布

为了使混合的信号能够进行无线传输,还需要对基带信号再进行一次射频调制。这里选用了脉冲频率调制方式(PFM)。PFM光发射模块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图3 光发射模块原理框图

1.2光接收模块设计

光接收模块的工作过程是光发射模块的逆过程。首先由光敏元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之后选频电路选择出对应的频域,之后进行包络检波得到基带信号,最后通过低通滤波可以得到所需的信号。如图4所示:

图4 光接收模块原理框图

2 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验证,该系统主要能完成以下几个功能:(1)基于可见光通信系统的音频信号(模拟)通信。(2)基于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数字信号通信。

该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实现无线光通信,可拓展带宽较宽,不占用无线电频谱资源;(2)实现模拟音频与数字信号的无线光通信,实用性强。(3)可见光信道不受日光灯光照的影响,系统抗干扰性强。(4)有效提高接收端灵敏度,实现50cm空间广播式可见光通信。(5)电路功耗低。所有供电线路均采用7.4V~5V直流单电源供电,有效地降低了整体的功耗;6.工程小型化。所有器件均采用小型化设计,元件均为表贴元件封装设计,实现了整个模型的小型化设计。

本设计通过系统数字通路的实现,证明了数字视频信号可见光通信的可行性。但由于器材受限,所设计模拟信道及数字信道都未能达到视频信号通信所需带宽。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高频器件实现高带宽解决这一问题。

3 结语

可见光通信作为一个新兴的通信技术,在国外也还出在起步和摸索阶段,但其应用前景非常看好,不仅可以用于室内无线

接入,还可以为城市车辆的移动提供导航及定位功能,以及在医疗、电网技术等方面的全新应用。正因如此,目前对可见光通信技术的研究正处在一个如火如荼的时期。基于对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了涵盖视频信号、音频信号、数字信号的可见光通信系统理论模型,完成了可见光通信系统实物模型的制作。通过实验,证实了系统理论设计的可行性,验证了系统模型对音频信号、数字信号的传输能力,实现了信号融合与信号分离技术的成功运用,通过优化调制方式实现了较高的抗干扰能力,使我对可见光通信的原理、途径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实验,证明该实物模型实现了音频信号及数字信号的同步传输,基本上实现了可见光通信系统理论设计的功能。同时,由于可见光视频通信由于其对频带的要求较高,目前所完成的数字信道由于器材受限只实现控制指令的传输,并不具备传输视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骆宏图,陈长缨,傅倩,赵惠珊,莫晨晓.白光LED室内可见光通信的关键技术[J].2011.

[2]胡国永.基于LED的可见光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9.

[3]姜玲玲.自适应OFDM在室内可见光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

[4]周洋,刘耀进,赵玉虎.LED可见光无线通信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

[5]丁德强,柯熙政,李建勋.VLC系统的光源布局设计与仿真研究[J].光电工程,2007.

[6]刘宏展,吕晓旭.白光LED照明的可见光通信的现状及发展[J].无线光通信,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