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体型上衣原型的适体研究

2016-07-01王佳静王芳

西部皮革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版型驼背体型

王佳静,王芳

(长春工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特殊体型上衣原型的适体研究

王佳静,王芳

(长春工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1项目的研究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接近标准体的人很少,因先天或后天因素,每个人体型都不同,从而出现了特殊体型人群。而现在的服装都是以标准体为模板批量生产,特殊体型的人很难买到适合自己的服装。他们穿上正常体的服装后总会出现各种问题,既影响美观也不舒服。所以研究出特体的版型,为其制作适体的服装是很有必要的。

2研究内容

以挺胸体、驼背体女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体型的观察,使用立体剪裁和平面制图的方法,以日本新文化原型为模板,得出其基本版型。

3挺胸体上衣原型

3.1体型特征与穿衣弊端

挺胸体女性胸突出,重心后移。前后颈点连线在前颈点处上抬,后颈点处下落。前后腰节点连线在前腰节处上抬,后腰节处下落。穿上正常体型的服装后,由于胸部挺起会导致领口荡开,门襟向外拉开。而为了满足胸部的量,就会从其他部位拉取其所需要的量。从而导致侧缝出现涟漪,前袖笼向胸部偏移,后袖笼紧贴臂根,后领紧贴颈部,后衣长相对变长。

3.2实验说明

以接近标准体,胸围为84cm的人体为研究对象,将人体后中心线与腰围线的交点定位重心点O。使被测人体站在贴有网格的墙前,以O点与墙之间的水平距离为参考,通过两者间距离分别增加1cm、2cm、3cm来确定人体重心向后偏移1cm、2cm、3cm的状态。观察测量各部位变化,根据测量的量在日本新文化原型上修改,通过多次样衣与纸板在人体上的修改,确定个部位的变化量,设计纸样。

3.3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可得挺胸体的变化部位与变化量以及最终的纸样。具体见表1、图1(“+”表示增加“-”表示减小,各数据均在胸围84cm,背长38cm的日本新文化原型基础上变化)

表1 重心向后偏移1cm、2cm、3cm各部位变化量 (单位:cm)

根据以上数据并结合衣身平衡原理可得以下版型:

图1

其中1~13数字分别代表各部位的公式,重心偏移程度不同,公式也有所改变,具体见表3

3.4实验结果分析(单位:cm)

挺胸体女性,人体重心后移,颈部、肩部以及臂根部都随之变化。颈部粗细不变,所以领口宽不变,但颈部后倾,前领窝点到腰围线距离相对变长。所以减小前领深,加深后领深,以便更好的覆盖颈部。随着颈部后倾,肩点后移,肩线斜度改变,增大前肩线角度,减小后肩线角度,但肩线长度保持13不变。如图1所示随着前胸宽增大,肩线长度也变大,在前肩线设立肩省去掉多出的量。背部向后弯曲,减小背长,避免后片堆积。臂根部后倾,通过9、10 两个公式确定A、B点画顺袖笼。袖笼的凹陷程度称为凹势,随着重心偏移程度增大,从前袖笼到乳点所需量变大,从后袖笼到背部所需量变小。减小前凹势,增大后凹势,符合所需量。人体厚度不变,所以袖笼宽不变,胸部挺起,肩点后移,背部变窄,增大前胸宽,减小后背宽。胸围及松量不变,后背宽减小的量与前胸宽增大的量相等。随着重心的偏移胸坡角变大,增大前腰省,减小后腰省使之适体,对于三种不同程度的特体腰省量分别为a=3、b=2、c=3、d=2;a=2.7、b=2、c=3.5、d=2.5;a=2.5、b=2、c=3.8、d=3。背部扁平,后肩省应减小,其省量分别为1.6、1.4、1.2。因为挺胸程度越大乳点越向外偏移,所以BP点由原来的胸宽线中点向左偏移0.7分别变到中点向左偏移0.82、0.9、0.98。

4驼背体上衣原型

4.1体型特征与穿衣弊端

驼背人体含胸背部凸出人体重心前移。前后颈点连线在前颈点处下落,后颈点处上移。前后腰节点连线在前腰节处下落,后腰节处上抬。前颈点至腰围线的距离变短,后颈点至腰围线的距离变长。肩点前移,前胸窄,后背宽。驼背体女性穿上按标准体结构设计的上衣后,后片紧绷且上提。前袖笼卡紧臂根,后袖笼向后背偏移,侧缝出现涟漪,前片空荡有堆积,领部挂空,前衣片相对变短。

4.2实验说明

驼背体与挺胸体的实验方法及原理相同,只不过是观察测量其重心分别向前偏移1cm、2cm、3cm后各部位变化,在这里不做过多说明。

4.3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可知驼背体的变化部位、变化量以及最终的纸样。具体见表2、图2(“+”表示增加“-”表示减小,各数据均在胸围84cm,背长38cm的日本新文化原型基础上变化)

表2 重心向前偏移1cm、2cm、3cm各部位变化量( 单位:cm)

根据以上数据并结合衣身平衡原理可得以下版型:

图2

其中1~13数字分别代表各部位的公式,重心偏移程度不同,公式也有所改变,具体见表3。

4.4实验结果分析(单位:cm)

驼背体女性,背部向前弯曲,颈部、肩部以及臂根均前倾。其变化规律与挺胸体恰好相反,将挺胸体规律反之,便是驼背体。不过变化量不同,具体可见表3。需要增加说明的是,为了满足背部左右方向的容量,在后中心线E点处将背部分别加宽0.22、0.44、0.66。同时增大后腰省和肩胛省的量,减小前腰省量,为了更适体可以在肩胛线处设一小省f。对于三种不同程度的特体省量分别为a=0.8、b=3.5、c=2、d=2.5、e=2、f=0.6;a=0.9、b=3.6、c=2、d=2.4、e=1.8、f=0.8;a=1、b=4、c=2、d=2.3、e=1.5、f=1;肩胛省量分别为2、2.2、2.4,根据不同款式服装可以将省量进一步调整。随着驼背程度增加,背部最凸点上提,所以将肩胛线上抬。

5总结

挺胸体与驼背体女性都是因为骨骼发生变化,才导致人体相关部位改变。两者背部分别向后、向前倾斜,致使人体颈部、肩部以及臂根跟着一起变动。挺胸体女性由于颈部后倾,减小前领深,加深后领深,增大背长。肩部随着颈部一同后倾,同时肩点后移,致使前后前肩线角度增大,后肩线角度减小。臂根随着背部后倾,导致前凹势减小,后凹势增大。胸围不变,胸部挺出,乳点向外偏移,增大前胸宽,减小后背宽。胸坡角增大,后背扁平,增加前腰省,减小后腰省及肩胛省。驼背体女性背部前倾,肩点前移,呈含胸状态,相应部位变化规律与挺胸体恰好相反。需要说明的是两者省量分布随体型特征而不同,后中心向左拉伸满足背部凸起,前领窝点左移,肩胛线上抬。

根据上述实验,可将挺胸体与驼背体版型总结出一套公式,具体见下表。

表3

其中X代表人体重心偏移量,可将重心偏移不同程度的特体套入所得公式中,便可得到对应的版型。

凸肚体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特体之一。由于腹部向前隆起,中心轴后倾,穿上按标准体结构设计的上衣后,也会有许多弊端。但凸肚体衣身处理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胸围线和臀围线之间,上衣原型的研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应该把衣身延展到臀围线处。若只针对上衣原型。对于不同程度凸肚体可以将前衣片分别加长0.7cm、1.4cm、2.1cm,同时把前袖笼最低点下降相同距离,将腰省距离腰围线3cm处改为直线。

6应用

如下图,是在重心向后、向前偏移2cm的挺胸体与驼背体版型上所画相对适体的无腰线连衣裙纸样。其中X表示胸腰差/4-1。将部分袖笼省量转移到前肩省,保证省量平衡。前腰节长18确定臀围线,距离臀围线20cm确定前衣长。分配省量时,根据体型特征,挺胸体前腰省大于后腰省,对于不同的款式,还可将省量转移到领口、前中心等位置。如果是宽松的服装可根据实际情况去掉部分省量。而驼背体后腰省大于前腰省。为了不突出背部弊端,去掉肩胛省和后中心腰省,如果是做紧身衣则应将两个省量加上。

挺胸体       驼背体

参考文献:

[1]熊瑛.挺胸体女性结构设计的优化.

作者简介:王佳静,性别:女,民族:满,籍贯:河北承德,学历:本科,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R9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2-0037-03

猜你喜欢

版型驼背体型
两个驼背
基于数字化三维人体模型的女装基础版型关系模型的建立
体型消瘦,如何科学变强壮
体型特别的勇士
体型最小的猫,竟然是个恐怖的大胃王
浪漫剪裁
体型消瘦,如何科学变强壮
驼背侠
治驼背
东西方服装版型的共性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