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据“说话”

2016-06-30雷芬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荆州市折线统计表

雷芬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据的作用,运用数据可以做什么,怎么做。下面结合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来谈。

一、亲近数据,培养意识

“亲近数据”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据意识,即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想到去调查用数据来说话。这是小学阶段统计学的最核心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生活实例,他们会更乐于接受。

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决定把教材中的例题用本地近一周的气温数据替代。上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了解荆州市近一周的气温情况。

师: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近一周本地最高气温的数据。老师这样整理的数据好吗?3月8日10℃,3月9日5℃,3月10日9 ℃,3月11日12℃,3月12日14 ℃, 3月13日16℃,3月14日16 ℃。

生1:不好,看得不够清晰。

师: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

生2:可以制成统计表。

生3:可以制成统计图。

师:好的,大家动手画一画。

(教师挑选两幅比较满意的学生作品用课件在全班展示。)

荆州市三月近一周最高气温统计图1

师: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

生2: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

生3: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一周本地最高气温的统计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让他们感受到了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激发了他们“亲近数据”的欲望。

二、读懂数据,获取信息

教学中除了要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还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体会数据中蕴涵的信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如何引导学生在读图时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的信息呢?一是学会从统计图表中分析直接看到的信息(统计图的名称,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等);二是经过简单分析后能得出相关信息(包括数据间的比较,哪一天到哪一天最高气温上升最快,哪一天到哪一天最高气温下降最快,数据的整体变化情况等);三是超越数据本身的信息(通过数据来进行推断、预测、推理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深层信息)。

在学生读懂一周最高气温统计图后,笔者又安排了一项任务:这是本周每天的低温数据,请学生完善统计表,对比整理前后的数据,说说感受。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体验和感悟到用统计表描述数据更清晰,从而明白整理数据的意义和作用。

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描述”的问题,使教学自然过渡到用两幅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一幅表示最高气温,一幅表示最低气温。对照两幅折线统计图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哪几天的气温上升或下降比较明显,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比较的。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感觉到虽然折线图很直观形象,但比较时都得先看看左边的统计图,再看看右边的统计图,太麻烦了。于是,他们设计出一种更加便于比较的方案——复式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再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教学环节清晰,过渡自然。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了解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产生的需要,体会到其优点,在此过程中提升了他们的数据整理与分析的能力。

三、 理解数据,推测判断

在对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又要启发学生打开思路,从折线的形态、走向等进行多维度读图来理解数据。

上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进行分析:①哪天最高温度高?哪天最高温度低?②哪天到哪天最高温度没有变化?哪天到哪天最高温度上升最快?③借助这幅统计图,体会一下这几天气温的整体变化情况。你是怎么看出的?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既可以看具体数据,也可以关注位置最高或最低的“点”。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学生有了新的视角(即观察“线段倾斜度”):不一定要从点上看,这段线是平的,说明温度没变;线倾斜的角度越大,气温上升越快;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只要线段越陡,说明气温变化得越快。对于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通过线的走向从总体上感受变化情况:虽有上升、下降和水平的,但整体上却是呈上升趋势。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推测、判断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

(作者单位: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荆州市折线统计表
荆风楚韵 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
——碗灯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捉迷藏比赛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神奇的统计表
折线图案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先张法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T梁施工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