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支部发挥作用机制研究
2016-06-30沈小静宋晓欣张建宝徐晓娟
沈小静 宋晓欣 张建宝 徐晓娟
摘 要:当前,作为高校教师党支部根本定位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应着重围绕党支部的合理设置、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培训、中青年教师党员的发展三个关键环节,健全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组织运行机制;应着重通过健全教育学习长效机制、党内民主机制、党内关怀服务机制、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联系服务师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内外结合,多管齐下,健全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发挥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教师党支部;组织运行机制;动力机制
“高校教师党支部发挥作用机制和平台研究”课题组2015年面向10所北京高校,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教师党支部的设置和作用发挥情况进行实证调研,总计发出问卷270份,收回问卷223份,有效问卷222份;在北京物资学院校内走访调研14个基层党组织,访谈近70名基层党务工作者。
明确定位,突出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属性与服务功能
定位是方向、是统领;研究高校教师党支部发挥作用的机制,首先必须厘清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定位。《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开门见山地强调:“高校的党组织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旗帜鲜明地明确了高校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进而更加具体地体现于对教师党支部职责的规定,如“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师生员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这些重要论述表明,在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突出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属性,强化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服务功能。
但调研显示:目前,高校教师党支部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的发挥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有167名受访者认为,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该体现在“党性强,政治素质高”;另一方面,仅有91名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支部的教师党员在“党性强、政治素质高”方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实然与应然之间存在明显的落差。针对“您认为您所在的单位,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存在哪些问题?”的提问,分别有74名和83名受访者认为“支部政治属性弱化,党员党性不强,政治理论素养不够”“支部的服务定位不清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占受访者总数的70%,这更为直观地反映出,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存在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亟待加强的现状。
强基固本,健全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发挥的组织运行机制
当前,我们仍需着重围绕党支部的合理设置、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培训、中青年教师党员的发展三个环节,健全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组织运行机制。
“支部建在连队上”,这是我党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院系、教研室、实验室、学术团队、科研平台等是高校的“基层连队”,直接与教师和学生接触,比较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心声,应该将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网络全面延展到这些基层组织,以有效解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使组织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切实实现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目标。从实证调研的情况来看,这方面的工作仍有待加强:有9.7%的教师党支部未按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将党支部建在院系、教研室、学术团队、科研平台上,有32%的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设置不匹配,有68.7%的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无共建活动;这较为直接地反映出部分教师党支部的设置还不够科学合理。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必须作为强基固本的关键工作抓紧抓好。
一是健全教师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机制,把优秀人才配备到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岗位。坚持把政治素质认可与教学科研业内公认统一起来,将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既看政治素质,又看教学科研水平,将符合条件的行政负责人选配为教师党支部书记,使其既是党建带头人,又是学术带头人,实行“一岗双责”;对学术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支部,可以配备一名专职副书记协助开展工作,保证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既抓党建、又抓科研,实现党建工作和学科建设“双融合、双促进”。
二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着力提高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履职能力。把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整体规划,坚持分级负责、分层分类培训,高校党委重点组织开展轮训和专题培训,院系分党委负责日常培训。要针对党员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的特点,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同时,采取集中培训、案例教学、专题研讨、考察体验、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学科研、群众工作及党务工作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教师党支部书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融入中心工作、联系服务群众和加强支部自身建设的能力。
三是健全目标责任机制,强化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管理监督职能。应围绕教师党支部职责任务,明确教师党支部书记在加强思想建设、服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建强基层组织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和岗位目标,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业务工作融入教师党支部书记目标管理,“定岗位、定职责、定目标”;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党支部书记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把教师党支部书记履职情况作为评先表优、奖励表彰、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四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在抓好选配任用的同时,要探索建立教师党支部书记激励保障机制,在政治上给待遇,在经济上给补助,在工作上给平台,在发展上给空间,增加教师党支部书记岗位的吸引力,不断激发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动力和活力。推行教师党支部书记津贴制度,比照所在单位行政负责人对教师党支部书记履职核算工作量,给予适当工作津贴;注重推荐政治素质好、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建立教师党支部书记参加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其在本单位重大事项决策和监督中的积极作用。在这方面,整体的认识和措施还较薄弱,各高校之间的差异也较为悬殊。例如:有38%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尚未获得课时工作量折扣、工作津贴待遇或相应行政级别待遇,部分高校则为教师党支部书记折算64课时/年的工作量,工作津贴则介于100元~500元/月不等。
重视从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重视在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各类优秀青年教师凝聚在党的周围,这是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工作。近年来,各高校围绕这一工作开始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工作机制,值得推广和借鉴。例如:清华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等高校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发展党员工作,形成了组织部门调查摸底建立台账、校领导亲自联系谈话并参加发展会、党员高级专家做联系人引领带动、开展专题培训以及业务支持、生活帮助、与高端人才交朋友等一套工作机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建了青年教师发展党员“3×2”的工作机制,建立了非党员中青年骨干教师党内联系人制度、中青年骨干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人责任制、中青年党员教师骨干引领制度三项培养制度,党组织和行政密切配合,培养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高”的骨干教师。
内外结合,健全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发挥的动力机制
调研显示:党支部活力不足仍是当前制约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部分教师党支部的组织生活间隔较长,29%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所在支部组织生活的频率为每季度一次,还有10%的受访者所在支部每半年开展一次组织生活,这显然难以形成和发挥长效作用;30%的受访者表示,以会议的形式传达上级精神、布置党内工作和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成为所在支部最为常见的组织生活,远远超过其他方面的内容和形式,内容的单调、形式的单一,与支部党员需求脱节,也就难以在广大师生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对此,必须内因驱动和外力推动相结合,多渠道健全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发挥的动力机制。
一是健全学习教育长效机制。高校教师具有知识水平高、思想活跃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基层党组织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但如果思想教育跟不上,就容易出现党性意识不强、纪律涣散的问题。应在分析调研教师党员思想政治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形势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师党员教育计划,积极组织教师党员开展思想理论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激发教师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北京物资学院探索形成了“一、三、五”理论教育学习机制,形成了学习教育有平台支撑、有制度保障、有活动推动的格局:“一”是建立一个理论学习支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三”是“三个一”学习要求,即全体教职工每月至少集体学习一次,全体教工党员在教职工学习基础上,每个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教师党支部书记在内的理论中心组在上述基础上,每个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五”是实施“五个一”学习活动,即每项重要理论学习内容至少作一次专题辅导讲座,每项重要学习内容给每位教职工提供一本学习辅导书,每位中层干部每年至少提交一篇高质量的理论研究论文,每年召开一次思想政治理论研讨会,每年正式出版一本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专题的优秀论文集。在学习教育形式上,采用“研究型”学习、“专家型”研讨、“讲座型”学习、“全面互动型”学习、“立体型”学习等多种形式和方法,生动活泼,效果突出。
二是健全党内民主机制。党的十八大指出,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落实和扩大党内民主,不仅满足党员的政治需求,而且是促进基层支部和党员联系服务师生的重要途径。首先,在教师党支部层面以“利益表达”为核心,凝聚党员,服务师生。高校是民主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各种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相对比较畅通,如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领导接待日制度、领导联系基层制度等,都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这些制度的实施及其效果往往取决于自上而下听取意见的意愿,缺乏一定的刚性,在覆盖面和时效性上也存在不足。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最前线的战斗堡垒,应该改变以往那种片面强调党员义务履行、落实党员权利保障较少的工作倾向,不断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应该充分发挥直接联系广大师生的优势,倾听诉求,化解矛盾,创造和风舒畅的工作局面。其次,严格按照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试行)》,在教师党支部层面推进党务公开,积极落实党员的选举权、被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诉权,形成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特别是要以教师党支部为纽带,不断完善广大师生参与决策的机会和条件,充分发挥专业团队在决策中的作用,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专业化的建议。
三是健全党内关心服务机制。保障党员民主政治权利是满足党员的政治需求,建立健全党内关心服务机制则全面体现党的人文关怀,更为全面地激发广大党员的内在活力,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不断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一方面,继续完善以往的党内结对帮扶制度,解决党员的实际生活困难,把关心关爱活动贯穿于对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加强对支部党员成长与发展的指导与服务。一种较为常见的意见认为,教师党支部可以利用的资源似乎没有行政和学术组织多,这是近年来部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意见似是而非,完全割裂了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关系,抹杀了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与服务功能。教师党支部应引导师生将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定位成长目标、科学设定发展路径,应充分尊重师生个人的成长,充分考虑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他们的个人发展提供空间。
四是健全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联系服务师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在评价指标上,按照高校党建的基本规律,结合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工作实际,建立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对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上,逐步形成内外结合的立体式、全方位的多元评价,既涵括上级党委的组织评价,也涵括教师党支部的自我评价,更要逐步加重服务对象即广大师生的外部评价。
参考文献:
[1] 宋晓东,邓猛,王江. 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有效发挥的机制和平台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5).
[2] 高晓红. 新时期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管窥[J]. 三峡大学学报,2015(5).
[3] 凌晨,李茜.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激励机制创新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办公室,沈小静系该校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