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角度研究二语习得
2016-06-30刘佳宁
刘佳宁
[摘要]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简单的分析了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及其发展,探索了心理语言学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和贡献,最后讨论并总结了心理语言学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129-02
一、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许多国内外语言学家对二语习得的研究都是针对社会文化因素、语言分析、动机效果或是教学法方面的,从而忽略了对于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实际上,语言学是关乎大脑的科学更是人类大脑在实践中思维与活动的产物,因此对语言学的研究更是对心理学的探究。近年来,许多学者已经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方面人手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简单的分析了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及其发展,着重了解了心理语言学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和贡献,最后讨论并总结了前者对后者的一些相关启示。
二、心理语言学的产生及发展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归源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德国心理学之父——冯特(Wilhelm Wundt)。冯特早期曾在海德堡大学从事生理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总结,同时出版了《心理生理学原理》(1874)、《心理学大纲》(1896)、《语言史与语言心理学》(1901)等一系列著作。不仅只有冯特一人,还有一大批的语言学家、人类学家以及心理学家都逐渐将兴趣转移到大脑同语言之间的关联上,自此心理语言学逐渐发展成一种理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引导心理学语言学发展的主要有三大理论:第一是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为华生(J.B.Watson)和斯纳金(B.F.Skinner);第二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代表人物为布隆菲尔德(Bloomfield);第三是信息理论,代表人物为珊男(C.Shannon)。
美国人华生(Watson)是最早遵行行为主义理论的著名心理学家,他通过反复钻研巴甫洛夫(Pavlov)所提出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最终总创造出了“客观功能主义”这一学说。客观功能主义认为我们的很多行为要先经过一些条件反射建立一种新的刺激,然后才能得到新的反应。但是巴甫洛夫却认为,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通过新的刺激进而建立一种全新的条件反射。而后,斯纳金(skinner)又通过对华生“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另一种理论,也就是“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虽然在斯纳金出版了《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之后,遭到了乔姆斯基(chomsky)的犀利的批判,但他们的心理学研究理论却为后世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心理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不可磨灭的影响。
早期的心理语言学发展中,做出巨大贡献的是结构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以布隆菲尔德(Bloomfield)为代表的学派提出的。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非常有见地,因此在研究“句子加工”这一环节时首选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的研究领。布隆菲尔德研究的结构主义理论虽然以华生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但这两者却有很大不同:结构主义的特点就是再将语言确立为单位时必须严格遵循发展的程序,再研究解构主义的意义时有机的结合行为主义。最后就是珊南对于“信息论”的研究。这一理论的研究非常广泛,她牵涉到信息的多个领域,包括储存、交换、传送、处理和计量。珊南的“信息论”认为语言就是我们将一系列的语言信息以不同的状态转换的过程。珊南的研究成果不仅使语言工作者和心理学家在语言信息分布的分析过程中拥有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语言学家在学习理论方面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思维框架。
随之到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具体发展的15年可以追溯到1960年到1975年间。这段期间可谓是Chomsky的“生成语法”和Lakoff(勒考夫)的“生成语义学”研究理论的争议期。他提出了二点关于语言学研究的理论:第一,他提出使用语言需要“创造性”;第二,他提出“语言模块”论中的规则和表征里,语言系统与其他系统是不同的;第三,他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这一机制主要强调语言习得是具有遗传因素的;第四,他提出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并使之成为影响此后语言研究的新兴理论。在“深层结构”的深度问题上,勒考夫曾与乔姆斯基发生过争议。乔姆斯基认为结构已经是最深,不需要再继续挖掘,勒考夫却认为乔姆斯基的深度远远不够。此后虽没有说明哪一方是正确的,但在当时的语言学研究中,“转换生成语法”和“生成语义”两个理论依旧影响甚大。心理语言学也因此在诸多理论互相碰撞中前进发展,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三、心理语言学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贡献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语习得大致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逐渐产生,研究者在研究二语习得的时,从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多方面考察,最大限度的探究已经熟练使用母语的学习者是如何学习其他的语言。认知学习理论就是通分析语言学习者学习以及运用语言的过程,从而探究他们在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以及习得规律。语言认知其实就是语言学习者的大脑经过注意、记忆、思维、分析、迁移的过程。理解是人类使用心理信息处理新事物的认知过程,并在话语层级上对应理解的话语的建构要保持前后连贯的规则。二语习得中心理分析所涉及的另一个层面是语言记忆过程。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是指暂时能理解并储存的那部分记忆,当这段记忆被理解、分析,这些资料就会变成长期记忆。长期记忆是指信息较长期地储存下来的那部分记忆系统。对于二语习得来说,假如没有心理语言学作为指导,并有语法规则的逻辑,也就不存在对话语语义的记忆。
另一方面,心理语言学也会制约二语习得中的信息加工因素。二语学习者对两种语言的加工处理是否是交互进行的。研究者曾利用词汇联想的任务来探讨二语加工技能和策略等问题,并分析学习者的语义网络,比较二语和母语词典结构。另外,在探究个体差异对加工的影响时研究者还会采用心理学常用的实验方法,如句子解读、词汇判断、跨模态启动等。心理学实验的研究方法能够很好地区分加工过程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运用,这也是心理学的一个优势所在。
谈及心理语言学的贡献就不得不说乔姆斯基(Chomsky)对二语习得研究方面的贡献。他的“普遍语法”完善了语言习得理论,同时还推动了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虽然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不是专门为二语习得设计的,但是以生成语法作为二语习得研究背景的学者不计其数。心理语言学对二语习得方面的贡献主要基于生成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认为,句子是以短语为其结构单位生成的,短语结构规则时句法的主要规则。60年代心理语言学的大量研究主要来验证语言规则的心理现实性。那么,在二语习得中是否也存在逻辑问题?在第二语言习得逻辑问题上,经常探讨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乔姆斯基的理论很好的连接了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正如他认为语言学与心理学是分不开的一样。心理语言学不仅对使用语言知识的过程加以解释和提取,还详细分析了其他心理官能例如对二语习得的作用。自此,我们不难看出,乔姆斯基对心理语言学发展杰出贡献和二语习得的贡献时不可磨灭的。
四、心理语言学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心理语言学关注的是人类如何学习、记忆和思考的问题,虽然它所研究的客观主体是语言,但他们更关心的则是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学习者的心理机制的运作和规律,同时探究这些规律同语言的各种思维关联。所以心理学方面也将语言习得纳入其研究范畴,由此带来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二语习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学习过程,涉及到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理论、信息加工等众多领域。心理语言学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时刻关注认知理论在学习者学习和应用语言过程中的作用,这样才能深刻地揭示出人们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具备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机制规律。另外,语言习得中的知觉累积还和知觉产生现象的分析和说明对语言教学有着非凡的意义和影响。因此尽可能提供一个学习二语的丰富的环境对心理语言学学者及很多研究成果都具有指导语言实践、语言分析和语言研究的应用价值。再者,心理语言学在建立语境,重塑语言应用技能等方面对二语阅读和词汇教学的改进也有很大的作用。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使诸多语言学家在学习经典的理论之后受益匪浅,还启发了教师对语言教学实践的深思,教师在探索如何掌握各种语言教育过程、心理过程、学习过程之后将更有助于他们采取科学的方法开展二语习得的研究和教学,解决外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责任编辑: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