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课堂识谱教学

2016-06-30杨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识谱音高音符

杨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65-01

我是一名专职的乡村音乐教师,在执教的8年中,我对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识谱教学一直都有着焦虑,这里的学生对音乐课有着错误的理解,尤其是课堂中的识谱认识,他们更是无法渗透其中.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孩子对简谱的学习不是很到位,从1-7他们可以按着顺序快速的唱出来,但一旦打乱,认识起来就不是很顺利,就更不要说加上节奏型了.识谱,唱谱是音乐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只要进入识谱内容,多数学生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音乐课的学习中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那么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

不管是简谱还是线谱,歌谱都是由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构成的。其中旋律的本质就是指不同音高的排列,所以我认为节奏训练和音高训练是识谱教学的主要内容,两者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歌谱演唱的准确性。识谱教学可以采用分步学习和集中学习的形式。分步识谱教学是教材组织编排的要求,它符合小学生的记忆规律和实际能力,但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上缺乏一定的延续性和系统性。集中识谱教学需要我们教师能重组教材,使学习内容连贯、紧凑,增强学习的系统性,但相应的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分步识谱教学和集中识谱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合理安排,相辅相成,来提高识谱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l《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游戏Ⅱ《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小猫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准确掌握节奏是视唱曲谱的前提和保证。节奏训练先行,解决难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应首先帮助学生分析歌谱中出现的不同节奏型,然后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逐一解决。小学阶段中常见的难点节奏型有:前、后十六分音符节奏;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弱起节奏;休止节奏。例如:从母鸡下蛋后 “咯咯嗒”的叫声中,来认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从“知.了”的叫声中,来理解附点节奏前长后短的特性;从体育教师“向右转”的口令声中,从汽车“嘀嘀.”的喇叭声中,来认识并很快地掌握这两种切分节奏形式。其次是音准,音准是视唱曲谱的核心,应从音阶入手,让学生先仔细听,然后辨别音的高低,再进行模唱。通过多次、反复听唱的强化练习,并运用柯达伊手势加以辅助,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唱名音程感,这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识谱演唱的关键。所以要采用游戏性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摘果子、送回家等游戏。还可以采用歌曲教学中唱歌谱与唱歌词结合进行。先唱会歌词,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较深刻的印象,再来唱歌谱,有利于学生把握旋律的音高位置。有的歌曲节奏、旋律较简单,可让学生先唱会歌谱,锻炼和提高视谱演唱的能力,树立能唱好歌谱的信心。先唱歌谱还是先唱歌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应根据歌曲的难易、长短、学生的识谱能力等因素,灵活运用,相机变换,循序渐进。

识谱不是审美,但它是能力的一部分,是学习音乐的一个必要环节,不会识谱将会大大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尽管先识谱后唱歌有一段艰苦的练习过程,但不能因为先识谱后唱歌艰苦,就否认它的科学性,我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先识谱后唱歌刚开始不感兴趣也是因为它本身有些枯燥,但我们可以通过创建良好的音乐环境,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使识谱教学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从而也可以使学生从主观上降低了对识谱学习的难度。学习识谱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当一个人在克服困难之后,就能体会到自己的一种能力,一种一定能驾驭音乐技巧的能力而产生一种自豪感。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无论学习的路径如何,最终目的仍然是要让学生学会识谱唱歌!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识谱音高音符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一串快乐的音符
春天的音符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问题探究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轻松识谱,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