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启发式教学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6-06-30邹竹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自力林黛玉美的

邹竹香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36-01

传统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只关注知识的接受,使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现在新课程改革已深入展开,鉴于此,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我们提倡采用启发式教学。

其实,启发式教学最先为中国大教育家孔子首创。其思想要义首先体现在他的经典性论断中,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后来者继承与发扬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当前,转变教育思想、加快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启发式教学能否再受关注,重要的是教师能否重视启发式教学思想并注意将这种思想随时融会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

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有许多优点 。

(一)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中学语文教材选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不仅文辞兼美,而且都凝聚着作者思维与智慧的结晶。大都是大家名篇,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受到美的思想、美的语言、美的文字。阅读这些文章,既可以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同的教学方法,作用于学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启发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就是让“主体”发挥最大的效应。启发式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因作用的教学,内因的作用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可以使学生达到“自力”。“自力”的要求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意思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能凭自己的能力读书作文,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用魏书生老师的话来说,学生把上语文课当作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在甜蜜、轻松的“享受”中,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起自己读书作文的能力,教师则达到了“教是为不需要教”的目的,学生达到了“自力”。

(四)可以让学生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启发式教学只是一种手段,激发兴趣,提高效率,培养“自力”。最终的关键是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更强的能力,增长学生更大的才干。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有许多知识点要学习,这是不容质疑的。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

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呢?下面我想通过实例说一下我是怎样坚持用启发式教学进行语文教学的。

一、在疑难处启发

要明确难点,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其次要全面了解学生,特别是了解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并把握他们的预习情况。《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篇目中必选的一篇,学生们也都比较喜欢这篇文章。通过这篇文章不仅可以了解贾府的建筑格局,而且可以品味其中的关键人物,对整部小说的理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贾母与贾宝玉分别问林黛玉“读何书”的问题,林黛玉对两个人却作了不同的回答。这一点很少有学生注意到,但却是理解林黛玉性格的关键所在。上课时,我把林黛玉的回答放在一起,学生看后自然产生了疑问,不禁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经过深入思考,恍然大悟,进一步理解了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教师善加点拨启发,便能使学生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二、在关键处启发

在教高一课文《囚绿记》时,我就先从标题入手,这个题目拟得新颖别致,并富有象征意味和艺术意蕴。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理解题目的含义,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知道“囚绿”的含义是把常春藤牵进自己的房间内,让它垂在书桌前。然后我就问学生,文章既然是在写囚绿,那么哪些段落是在写“囚绿”呢?同学们根据我所提出的问题,迅速地在文中找到了答案,知道中间一些段落在写“囚绿”。接着我又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囚绿”?

同学们通过熟读课文,找到“囚绿”的原因是“爱绿”。通过我的点拨和启发,学生知道了作者的行文线索是“爱绿”—“囚绿”—“释绿”。 所以,教师在实施点拨式教学法的时候,决不能轻易放过课文的标题。

三、在思想教育中启发

有一男生,凭着他父亲是一位领导干部,便目空一切,认为自己是“英雄”。平时穿奇装异服,经常与老师、同学顶撞,这样的学生“软硬不吃”,要做好他的教育工作,必须捕捉住最佳的启发时机。

一天,老师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他当着全班同学对老师说:“我不背。”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从小学至今,还没有养成背书的习惯。”老师深知,他想用自己的“英雄”气质压住老师。这位老师心平气和地在班上当着全体学生对他说:“你从小学至今养成不背书的习惯,我从执教至今也养成一种习惯——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包括背书),学生必须完成。”这句话是对他说的,也是对全班学生说的。接着她又说;“咱们俩都有自己的习惯。当两种习惯产生矛盾时,你是一个分析能力极强的学生,你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先请你分析一下,咱们谁应服谁?”她实际上采用了激将法迫使他选择正确的一方。后来他主动地背了书,这时老师首先肯定他是一个分析能力强的学生,然后点拨他反思自身的坏习惯。他沉默了片刻,流下了忏悔的眼泪,并写了检讨书。过了几天,老师语重深长地与他谈心。对他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经过一次次的教育点拨,他彻底改正了错误,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语文成绩也提高了。由于这位语文老师能恰到好处地适时在思想教育中启发学生,并讲究教育技巧和方法,因而收到了预期的理想效果。

四、总结

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它是以活跃学生思维为标志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在“启智导学”的教学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的教学均可视为启发式教学。 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重新赋予启发式教学新的活力与内容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猜你喜欢

自力林黛玉美的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好美的雾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Coupled Fault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a
Performance of Ni/Nano-ZrO2Catalysts for CO Preferential Methanation*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