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之我见
2016-06-30陈茂春
陈茂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94-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否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是,许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提笔不懂如何开头,写什么内容。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
1.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学写作就得多读书,多积累,要做到读得多、读得广、读得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我把符合学生阅读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课外书籍借给他们,平时加强阅读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对精彩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熟读成背诵。随着阅读的增多,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发现不同文章的结构风格,接触到大量优美的语言,长期的阅读,可以使优秀作品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融和在一起,模仿优秀作品的语言并加以创造;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语言通顺流畅,出现了新鲜活泼的写法,能积累越来越多的写作知识。
2.摘录笔记。俗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丰富词汇,除了阅读,还应摘抄,做到读抄结合,才能拥有大量的词汇。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录笔记,教给学生摘录方法,让学生分类摘抄。把摘抄的内容分成人物、动物、事件等大类。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类别地摘抄精彩的片段、句子、词语。全班学生定期交流摘抄本,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词、句、段抄写在学习园地里。摘抄与阅读没有心理压力,所以学生乐于参与。写作文时,学生就可以运用这些摘抄的词语,使习作锦上添花。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文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写作需要思维有条理性,对现实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要求学生具有反映客观世界的创造力。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全提,作文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本身对写作内容、要求的熟知程度,教师运用别出心裁,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所要写的人、物或事,引起他们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潜意识里的活力因子。例如,我指导学生写作《我敬佩的一个人》,我首先向学生你提出问题:“你准备写谁?他有什么特点值得你敬佩?”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个学生说:“我要写我的好朋友,他善于帮助别人,学习刻苦,我敬佩他”。学生说得非常起劲,我让学生上讲台向全班同学讲述,最后学生相互评价谁讲述得具体生动。学生纷纷上讲台来讲,在相互评价中受到启迪,提高了写作水平,所写文章条理性强,内容深刻;学生的思路各不相同,写法标准立异,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作文自信。
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认为作文是件很难甚至很可怕的事情。对于这些学生,我给他们创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课堂上启发他们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尝试写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有华丽的词语,生动的语汇,只要做到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发现学生作文中有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写作并不可怕,写作文的自信心随之增强。
四.引导学生多写多练多修改,探索写作方法和技巧。
1.多写多练是作文提高的有效方法,我鼓励学生写自由日记。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喜好决定日记写什么内容。例如:“写日出日落、月缺月圆、花鸟虫鱼;身边的人和事、自己高兴、难过、成功的事。”
2.教会学生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火花会迸发,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随文练笔,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一点记下来,写成读后感,或根据课文续编故事。写完后,让学生互换批改作文,从标点符号、错别字、句子、段落、再到篇章结构。
五.教师注重批语。
1.指导型批语。教师批改作文,不应该是大量的修改,而是起一个指导作用,明确指出不妥当的地方及原因,指导该如何改。学生习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语病,教师不能简单的写“语句不通”,学生读完这样的批语仍是不知如何改。指导型的批语应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指出修改的方向。
2.写欣赏型批语。学生习作中有的书写认真、字体漂亮,结构完整。老师可以给这样的批语:“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让人看了是一种享受。”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成语、优美句子,从而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老师可以送上一句:“你的知识面真广,老师佩服你,欣赏你的文章是一种荣幸,长大后或许你成为一个大作家。”学生读到这样的批语就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自然就增强了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写作技巧,使学生做到想写、爱写、会写。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