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化学的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06-30谷杰涛
谷杰涛
【摘 要】化学概念是将化学想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分析、归纳、类比、总结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他是已经剥离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
【关键词】化学概念 知识记忆 实验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23-02
概念是人们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化学概念是将化学想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分析、归纳、类比、总结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他是已经剥离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摘自:张文艳《中学概念教学策略》)。
在高中化学中,概念教学分布在各个模块,以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鲁科版教材为例,在必修模块中:化学中常见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的概念给我们提供从定性到定量去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工具;电解质溶液的概念帮我们从微观更本质地认识物质的性质等等。由此可见,概念的教学在中学阶段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概念中时,经常习惯将化学概念简单理解为“听”·“记”·“背”的处理,导致只能死记概念而不能理解具体概念,最终导致不能充分应用。那么我们教学工作者应该如何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教学呢?结合鲁科版的各个模块教学编排特点,本人从以下几个角度浅析阐述。
一、正确认识概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要知道一个概念它本身的内容与概念的应用是不同的。我们在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时仅仅记住一个概念还远远不够。我们理解、记忆一个概念的目的是将其应用,还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所以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传授一个公式、一个定义,而是想办法让学生拿这个概念去应用、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鲁科版必修二的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让学生记忆压强、温度、浓度等对化学平衡产生怎样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在应用中去理解、去记忆进而掌握概念的本质。让学生清楚工业合成氨为什么要在那种条件下进行?自来水养金鱼为什么要在阳光暴晒一段时间等等。
二、在各模块实施概念教学时注意深广度
由于新课标改革体现了选择性特点,既出现了必修和选修的模块,而选修是对必修模块的一个延伸和拓展。所以在实施必修模块概念的教学时要注意不能一竿子插到底,要注意知识的螺旋式上升。根据当前学生的认识水品及已有的知识体系来实施概念教学。
如:必修二模块中《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中,必修模块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而不去深层次的从定量角度去描述一种物质的反应速率,更不去探讨因素影响因素的具体原因。必修一模块中《原电池》的概念教学中,只要求学生知道化学能可以通过一定条件及装置来实现通过电能的转化,而不去探究如何变化、为什么可以转化概念。
三、通过实验或活动帮助概念教学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么鲁科版的教材中以“活动探究”为载体详细介绍了实验教学,充分体现了专家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在实行教学时能给学生以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是我们传授教学概念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老师演示或请学生参与甚至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等等,让学生充分感知各种实验现象,为我们的抽象概念教学打下基础。
如:必修一中“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概念教学这个概念在高中是个很难理解、很抽象的一块内容,如何让学生主动去思索、去获取而非被动接受呢?思考良久,我提前在市场买了一些回形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散装,一部分以每盒100枚整盒装。上课时,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从两部分中取出200枚回形针,看谁用的时间最短。通过这个游戏实验,让学生体会用整体的思想去衡量微小量多少的方法,进而更容易接受理解物质的量这个抽象的概念。
四、使用多媒体帮助实验教学
由于我们化学学科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学科。所以很多概念知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原子、分子、化键等一些基本概念。此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现在教学课件设计一些三维动画或平面图形模拟微观世界,让学生亲自观察到具体的微观粒子,对微观世界的培养及概念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如:必修二《化学键》中化学键的概念教学,学生很迷惑一个多原子分子中到底哪些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像H2O中两个氢原子之间到底有没有化学键?很难理解概念中“相邻和强相互作用”的含义。此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设计一个三维动画,体现水分子中H和O之间确实不存在这种作用力,来帮助学生认识。
五、对比阐述帮助概念教学
在化学概念中经常出现一些自形相似、含义相近的概念。学生在学习及应用时经常混乱,所以,我们在实施这类概念教学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区分它们的异同点,对比记忆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区分、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如:必修一《氧化剂和还原剂》概念教学中,牵涉的概念较多且非常相似,易混淆。如:氧化剂、氧化性、氧化产物、氧化反应及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混淆,那么我们在教学实验时应该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呢?以第一组概念为例,在教学中应对比强调每个概念具体含义,充分了解每个概念的本质,如:氧化剂是指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在此强调:1.所含元素化合价是降低的,2.是反应物。与此概念相似的氧化产物是指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所生产的产物,在此强调:1.与还原剂对应的,2.是生成物。而氧化性是氧化剂所具有的性质,氧化反应是一个反应过程等,这样学生了解了各自概念的实际意义之后就很容易记忆和应用,通过对比讲解阐述,让学生重点把握关键词,有利于理解和应用。
总之,在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尽最大可能的通过各种方法阐述概念,并把基本概念运用到解题和生活实践中,使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