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北战事背后的岳钟琪
2016-06-30宋金春
宋金春
摘 要:岳钟琪是清代前期唯一的一位汉族将领,同时也是著名的封疆大臣,被称为“常胜将军”。他为边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稳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立下了不朽功绩。
关键词:岳钟琪;西北;贡献
[中图分类号]:K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1
在有关岳钟琪的研究上国内外各界学者们现已有了一些成就,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岳钟琪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另一方面是在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上岳钟琪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略论岳钟琪本人的戎马一生,及其对西北地区的卓越贡献。
一、生平
岳钟琪,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卒于乾隆十九年(1754),终年六十九岁。四川成都人,祖籍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
岳钟琪,起初以文官进入仕途,后弃文从武,承其父业,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戎马生涯。康熙五十七年(1718),提拔为直隶固关营参将,但岳钟琪还未到任上就职,就又被升迁为四川永宁协副将。后又因其军功超群,在康熙帝五十九年(1720),被晋升为四川提督,雍正三年(1725),兼甘肃巡抚,署川陕总督,而后又任宁远大将军等要职,成为沟通朝廷与边疆的著名官吏。
二、战绩
岳钟琪历经康、雍、乾三朝,康熙年间初露锋芒,是清政权不断给他肯定的时期。雍正年间前期甚是荣耀,后期则遭弹劾,再到乾隆年间的重新启用。
(一)康熙年间
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部的策妄阿拉布坦对西藏侵扰。清廷对边疆的叛乱一直很重视,康熙帝派允禵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也应诏随军出征。
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月,清廷决定对西藏用兵。噶尔弻用其副将岳钟琪为谋士及进军西藏时为前锋。
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廷攻打箭炉,岳钟琪为先锋,在招抚之策无果的情况下,岳钟琪采取了杀一儆百措施,杀了瓦喇木扎木巴第巴寨卜腾阿住,这次果断的决策为日后清廷出军进入西藏做了基石。
康熙五十九年(1720),岳钟琪为先行官,随定西将军噶尔弼进驻察木多。此次战役中,岳钟琪不仅为清军进入西藏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为清廷边疆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康熙六十年(1721),大军凯旋回师,岳钟琪在此次战役中战功显赫,授为左都督,后又被提升为四川提督,赐孔雀翎。
(二)雍正年间
雍正元年(1723)五月,青海的和硕特蒙古亲王罗卜藏丹津企图“恢复先人霸业”[1]。十月,岳钟琪辅佐年羹尧,以参赞大臣之职平叛,捣其老巢,罗卜藏丹津陷入孤立无援之境。
雍正二年(1724),为进一步铲除罗卜藏丹津,岳钟琪奉命进征青海。罗卜藏丹津虽遁逃,但势力以被剿殆尽,清军胜利的大局已定。
雍正三年(1725),岳钟琪兼甘肃巡抚署川陕总督。对西北边疆的开发非常重视,采取各方面措施,如大面积的屯垦荒地,开凿灌溉水渠,增强民间的互市,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雍正四年(1726),罗卜藏丹津叛乱被平定后,岳钟琪对西北地区进行垦殖,不仅是经济方面的发展,对政治格局的形成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作用。
雍正五年(1727),策妄阿喇布坦死,其子噶尔丹策零立,数次对喀尔喀诸部进行掳掠,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加少保,屯兵巴里坤,出西路。
雍正六年(1728)十月,治理了陕甘两省近一年,并征得雍正的认同,在甘肃地区实行摊丁入亩的政策,并得以成效。
雍正八年(1730),岳钟琪奉旨率军平叛噶尔丹策零。
雍正九年(1731),噶尔丹策零攻击倩尔丹,岳钟琪率军兵分三路,击退了策零的围兵。
雍正十年(1732),岳钟琪人生下跌的一年。这一年噶尔丹策零再次出兵,岳钟琪因叛军逃脱牵连获罪,被削去公爵及少宝,降职为三等侯,雍正帝准其戴罪立功,但屡失战机,被革职,交由兵部拘禁,拟罪斩。
(三)乾隆年间
乾隆二年(1737),乾隆下旨释放岳钟琪,释归后买园舍于成都,过着不问世事的田园生活。
乾隆十三年(1748),被重新启用,参与平定大金川的叛乱。
乾隆十九年(1754)正月,重庆爆发了以陈琨为首的起义。岳钟琪虽身患疾病,但仍坚持前往镇压,死于回师途中的资州,赐祭葬,谥“襄勤”,并给予世袭一等轻车都尉。一代名将就此走完了曲折的一生。
三、评价
纵观岳钟琪的一生,身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将其毕生的精力,贡献于保卫祖国边疆的事业。在反对分裂,捍卫国家统一的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仅对西北而言,功绩甚重,可谓是西北地区开发与建设的奠基者。他战功显赫难免被“有心”人说成“功高盖主”,正是如此,他叱咤风云的一生,也因朝臣的嫉妒,皇帝的忌惮而跌入“深谷”。
岳钟琪时任川陕总督时,一直致力于对西北地区的治理,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社会生产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使各族人民能在较为安定的环境下休养生息。对于少数民族人口的增殖,及生产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清廷边疆的巩固、国家领土的完整、以及日后防御外国特别是沙皇俄国对我国的侵略,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注释:
[1]《清世宗实录》,卷十,北京,中华书局,1986。
参考文献:
[1]《清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
[2]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
[3]民国·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4]张澍.《凉州府志备考》.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5]王戎笙.《清代全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