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授受動詞看日本人文化心理

2016-06-30图雅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特征

摘 要:对于学习日语的外国人来说,授受动词是学习日语的一个难点。汉语的动词方向性并不强烈。不管是第一人称给第二称或是第二人称给第一人称,都用「给」,简单又明了。相比之下日语较复杂,有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等多个不同的词。因此,本文以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和日本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为研究对象,列举授受动词的使用案例,分析日本人的文化心理。

关键词:授受动词;日本人文化心理;特征

作者简介:图雅(1985.5-),女,内蒙古人,研究生,凯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1

日本人的语言行为与它的独特的文化心理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分析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我们不难发现日本人的文化心理,这对外语学习者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异文化的交流的不可缺少的要素。日语与其他外语有相同点的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授受动词就是一种独特的日语表达方式。学习者不仅把握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还有必要知道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一、日语的授受动词及其分类

日语的授受动词主要有三个:あげる、くれる和もらう。やる是あげる的蔑称体,差し上げる、くださる、いただく分别是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的尊敬体。这七大动词构成了日语授受表现体系的基本框架。

1.あげる

表示说话人或自己一方的人给他人东西或者时用あげる。动作的主体是说话人,所授予的事物用[を],授予的一方用[に]表示。

例句:私は李さんに本をあげました。我给小李书了。

2.くれる

表示他人给说话人自己或是自己一方的人东西时用くれる,动作的主体是他人,所授予的事物用[を],授予的一方用[に]来表示。

例句:李さんは私に本をくれました。

3.もらう

表示说话人自己或自己一方的人接受他人给与的东西时用もらう,所授予的事物[を],给与的对象用[から]或[に]来表示。

例句:私は李さんに本をもらいました。

二、日本人文化心理特征

在语言交流中,说话者根据自己和话题人物以及听者的上下地位,内外亲疏关系,需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从日语授受动词可以看出日本人的多种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

1.等级文化

日本社会被细微的等级关系所划分,因此日本人在言行中常常需要考虑一下自己所处的等级位置。这一个文化特点在授受表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是说话人给与听话人,辈分不同,授受动词也不同。あげる是给平辈或平辈以下的人东西时用,而やる是给比自己级别低、年纪小的或给动物东西时用。给说话人自己或是自己一方的人东西时,如果对方是身份高的人或是尊敬对方时用くださる,而不是くれる。

2.内外有别

在家庭内部、单位内部,对低位高的人使用敬语表达,首先在家庭内部,晚辈对长辈必须使用敬语,但是对家庭外部人员和单位外部人员谈及内部人员时,无论地位和辈分高低,一律使用谦卑表达。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再语言中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姉は私に時計をくれました。

先輩は私の弟にプレゼントをくださいました。

在句子a中的「姉是低位高的人、但是跟外人讲母亲的时候、没有必要使用敬语。句子b中的「先輩」是外人所以用了敬语[くださいました]。

3.恩惠意识

美国著名学者学者本尼迪克特在他的《菊与刀》一书中,深刻剖析了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对日本人来说“恩”就是债务,如果被赋予“恩”就必须偿还。日本人的这种“恩惠意识”在其语言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日语中的授受动词就是这一意识的具体表现。日本人与他人交往时,非常注重礼仪,注重对方的心理,为了将自己放在受恩 、感恩的位置上, 频频地通过授受动词来表达其受恩之情。

例:李さんに来てもらおうと思います。如果不懂日本人的恩惠意识,这句话恐怕也很难理解。

三、结语

通过分析日语授受动词,让我们明白了日本人文化心理的同时,也把握了与日本人交往时需要注意的要点。日语授受动词的“等级意识”、“内外意识”、“恩惠意识”充分反映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心理文化和传统文化。任何语言无法与民族文化的特点分割,了解授受动词背后的文化意识对更好的学习日语,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满绪,日语和日本文化[M].外研社,2008.5.

[2]姚丽萍,“ウチ”と“ソト”的语言文化特征[J].北京日语学习和研究,2004.

[3]段帆,恩惠意识下的日语授受表现[J].中州学刊,2009.

[4](美)鲁斯·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5]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特質》[M].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81.

猜你喜欢

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具有两个P’维非线性不可约特征标的非可解群
月震特征及与地震的对比
如何表达“特征”
被k(2≤k≤16)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詈语的文化蕴含与现代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21株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的鉴定与特征
基于特征筛选的模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