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童式的符号象征

2016-06-30马跃成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欲望权利革命

摘 要:《罂粟之家》是苏童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作品一经发表便在文坛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被冠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帽子。无疑,这篇小说在主题思想、文本结构、叙事形式以及意象选择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探索性和实践性。这里,我将从小说中独特的意象入手,从而诠释《罂粟之家》中隐含着的符号式象征意象。

关键词:欲望;权利;革命

作者简介:马跃成(1992-),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1

在苏童的《罂粟之家》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意象的出现都具有一重或是多重的象征意义,正是这些意象的多重象征意义的发散性汇聚结构了这篇小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意象的分裂、组合、再分裂、再组合,浑然天成而又顺理成章,足见苏童在谋篇布局方面的超人才能。

一、欲望

《罂粟之家》在叙事手法方面不同以往,苏童突破了传统的“革命叙事”和“阶级叙事”的方式,采用一种可以称为“欲望化叙事”的全新模式,从而将人性中最基本的欲望(这里的欲望倾向于贬义层面,主要指人们超出规则界限的不正当的过分的愿望,包括性欲、情欲和肉欲等方面)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1、物欲的象征体——罂粟

中国人对于罂粟这种植物总是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因为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大烟膏,便是由罂粟加工提炼而成的。吸食鸦片的人对鸦片的渴望和欲罢不能的状态正好诠释了欲望这个词语。文章开篇便写到:“30年代初枫杨树的一半土地种上了奇怪的植物罂粟,于是水稻和罂粟在不同的季节里成为乡村的标志。”接下来发生在枫杨树村刘家大宅里的风云变幻的故事,都是在罂粟所营造的那种颓废而阴郁的氛围中展开的,那是注定会走向灭亡的结局。30年代的枫杨树村作为本文的最大背景,竟把罂粟这种象征着欲望的植物作为季节性标志,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的。罂粟是欲望的代名词,是诱导人们走向毁灭的刽子手。枫杨树村最后的土地上种的是罂粟,这便是地主阶级走向没落甚至是灭亡的标志。苏童用“罂粟”来象征着乡土中国最后的绮丽、奢靡与腐朽,他竭尽全力把地主阶级最后的生存困境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那是一种诅咒式的、带有宿命论色彩的构建,它隐含的是乡土中国最后的生存危机。

2、生殖欲的象征体——生殖器

在《罂粟之家》这部作品中,苏童对生殖欲望的病态式描写做了精心的设计,以生殖能力的衰竭象征着地主阶级最后的灭亡。小说开篇写到:“乡间对刘老侠的生殖能力有一种说法,说他血气极旺而乱,血旺没有好子孙。”的确,刘老侠的四个孩子都因为畸形而被遗弃了,唯一存活下来的演义却是个白痴。作家有意把刘老侠设计成枫杨树村唯一的大地主,可谓是呼风唤雨,独霸一方。但是在延续家族香火这件最重大的事情上,他却无能为力,这无疑暗示了地主阶级后继无人,气数将近。最为地主阶级的“掌门人”,传宗接代是他最重要的使命,可是自身的残缺又使他无能为力,这使他产生了“借种”这个荒唐的想法,于是在刘家大宅里上演了一出“红杏出墙”的好戏。翠花花在刘老侠的默许下与长工陈茂媾和,并生下了地主阶级的最后一位继承人—刘沉草。地主阶级的权威在血脉混乱的前提下勉强维系,这是地主阶级走向灭亡的根本性标志。

二、权利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权利是掩护自己及家人最好的武器。谁有权利,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主动权,就能在这乱世之中安身立命,因此,权利至上也便成了刘老侠的人生信条。

1、生存权的象征体——土地

刘老侠最为枫杨树村最大的地主,最好的权利便是枫杨树村延绵50多里的土地。有了土地,刘老侠就可以收租,就可以种罂粟、买罂粟,也就是说,土地就是刘家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法宝。在土地的庇佑下,佃户们对他点头哈腰;仆人们对他奴颜婢膝;妻妾们对他言听计从,可以说,他享受着封建君王式的待遇,这是他孜孜以求的生活方式,是他苦心经营、玩弄权势的必然结果。

2、生命权的象征体——枪

在战火弥漫、硝烟滚滚的年代里,枪是自保最好的武器。有枪就不会被欺压这一观点被刘老侠深深信服。当土匪姜龙来刘家抓沉草时,刘老侠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亲生女儿来换取沉草及家人的平安,那一夜,刘沉草听见他爹在一片黑暗中终于哭出声来,他举起双拳捶打自己的脑袋:“去买枪,去买100支枪来……围观的人都说刘老侠用十担米换了那只驳壳枪,枪很贵,但你有了枪就不怕土匪了。”刘家破败时,刘老侠让沉草逃跑,临行前,他把那只仅有两发子弹的手枪留给儿子防身。在他看来,枪是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哪怕只有两发子弹也是好的。可见,枪不仅是防身的武器,更是刘老侠对于儿子生命安全的全部寄托。

小结:

本文以苏童的小说《罂粟这家》为蓝本,从象征着欲望、权利、希望和革命的具象化事物入手,解读了作品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几个意象,从而以一个新的视角分析、把握、诠释这部作品。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对这部作品的解读似乎能更加清晰,明了。

参考文献:

[1]王德威.《南方的堕落与诱惑》[M].《读书》[N].1998年,第四期.

[2]苏童.《虚构的热情》[M].《小说选刊》[N].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十一期.

[3]苏童、周新民.《打开人性的褶皱》[M].转《小说评论》[N]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十二期.

[4]苏童.《罂粟之家》[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1-39页.

猜你喜欢

欲望权利革命
我们的权利
论不存在做错事的权利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论奥尼尔剧作《榆树下的欲望》的死亡主题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权利套装
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