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装备实践教学组训模式研究
2016-06-30李彦彬张成涛王宁
李彦彬+张成涛+王宁
【摘 要】适应面向部队、紧贴实战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需要,军校装备实践教学应深入剖析教学现状,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探究教学组训模式,拓展教学组训手段,推行综合评价方法,努力培养学员的装备使用和维护能力。探索军事装备实践教学组训模式,对于提高装备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新装备尽快形成保障能力和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队院校;装备教学;实践教学;组训模式
新军事变革不断深入,军事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军队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这给新军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装备实践教学中应主动作为,开拓创新,研究探索信息条件下装备教学组训模式,为新装备尽快形成保障能力和作战能力,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打赢能力提供保障。
1 针对装备教学特点,剖析装备实践教学现状
从教学资料准备、认知角度及装备保障来看,装备教学本质上就是不断明确的渐进过程。装备配备后,培训资料的编写与修订工作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装备技术原理认知过程也是一个从模糊到深刻,从理解到掌握的过程;对于装备保障本身也是一个从模糊到熟悉、从依赖生产厂家保障到院校独立深层次维修保障的过程,不可能只是通过简单培训就能满足新装备技术保障的相关需要。从装备实践教学现状来看,由于装备保障偏弱,教学装备老旧且缺编,与部队现有装备脱节;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不够高;装备配套设备不足;装备模拟训练手段还不完善。加之教学力量不足;训练时间偏短;训练管理粗放;体系联合训练机制不成熟等原因,影响了装备教学的开展。训练场与战场其实只有一墙之隔,装备训练必须依据作战样式的变化,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训练模式。目前现有的训练模式,以单一装备或要素训练为主,注重各类装备的原理学习和操作技能,体系联合训练机制还不成熟,制约了体系作战能力的提高。
2 适应作战能力需求,转变装备人才培养理念
一是,培养目标转变。以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化作战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为牵引,针对作战能力需求,深入研究作战信息化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科学构建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模型,确立各层次、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实现培养目标的转变。二是,培养机制转变。坚持以建立“节约、集成、高效、完整”的装备运用人才培训体系为目标,针对武器装备信息化特征和作战训练发展需要,研究军事教育训练信息化发展和装备运用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实践院校、训练机构、部队分工协作、合力育人的新机制,实现由“独立培养”向“联合培养”的转变。三是,培养模式转变。坚持以提高教育训练质量为目的,针对武器装备“多代共存、多型共用”现状和未来装备运用人才培养需求,研究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规律,认真组织实施生长干部“4+X”组训模式,全面推进实战化、模拟化、基地化装备实践教学,实现由“相对固定”向“灵活多样”模式的转变。
3 创新装备实践教学组训模式,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
根据装备组训内涵和范围,将装备教学组训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上的装备教学组训以培养高素质能打仗的装备人才为落脚点,涵盖装备所有的学习和训练过程,该过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狭义上的装备教学组训是由某专业装备教员进行的装备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组织的过程,涵盖装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3.1 “六阶递进式”装备教学组训模式(图1)
按照“理论打基础—模拟练流程—实践抓技能—联合重实战”的基本思路,构建“六阶段递进式”的装备实践教学组训模式。
一是,理论讲解。在装备实践教学中,针对装备本身的结构原理及训练科目相关的理论进行集中的讲解和辅导。二是,示范演示。由教员示范演示装备的操作动作和流程,在示范演示过程中,要结合理论讲清楚为什么要这么操作,这么动作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让学员即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通过教员“现身说法”,按照“各抒己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宗旨进行交流互动,以开阔视野,丰富组训方法,增强互学意识。然后由教练营教学保障组示范演示战勤组协作完成组训科的程序和实施方法,让学员大体上明晰每名操作号手的主要职责和协同合作职责,并组织学员思考提高训练的效率途径和方法。三是,模拟训练。利用模拟系统软件和仿真装备的优势,在训练环境上,要由“简单模拟”向“高度仿真”转变。精心组织操作训练的实施,强化口令配合、动作配合的协调和准确性,突出战术有效运用的重要性,深化战机“稍纵即逝”的紧迫性。四是,实装分训。按照专业和岗位组织实施训练,尽可能发挥单个装备的效能。实装分训采用“分组分阶段”方式组织训练。分组是将参训学员分为示范组、普通组和机动组三种小组。“分阶段”施训指在操作训练中,分多个阶段依次练习。如熟悉口令阶段、示范指导阶段,操作训练阶段、号手轮换阶段、强化训练阶段、实操考核阶段等。五是,实装合训。作战单元、作战要素是体系作战力量的基本构成因素,在熟练掌握单装和单一要素操作的基础上,以作战任务为牵引,以作战单元为划分、将预警探索、指挥控制、火力拦截、全维防护及综合保障等要素灵活编组,互为条件,在信息互通、一体互动的训练中,提升体系的整体战斗力。六是,装备实弹演练。积极开展实战化装备教学实践活动,组织教员、任职培训学员、生长干部学员到空军第四训练基地昌黎靶场、空军试训基地山丹靶场,完全按照兵种部队“撤、走、进、打、吃、住、管、藏”实际作战过程,使训练与实战形成一体,实现了院校装备实践性教学的新跨越。
3.2 “四位一体贯通式”装备教学组训策略(图2)
以“部队需求,岗位导向,突出实战”为着眼点,提出了“四位一体贯通式”装备教学组训策略。
一是,“理实一体”组训策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内理论学习与装备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二是,“三地一体”组训策略。充分发挥学院的“主阵地”作用;依托装备训练基地,主动通过上级业务部门与训练基地建立联系,将优秀在职干部、毕业学员送往训练基地培训;依托部队,完善委托代训、观摩见学、上门辅导和毕业实习等机制,弥补学院与新装部队装备“代差”造成的训练短板。三是,“虚实一体”组训策略。按照训练方法“模拟+实车”、装备操作“仿真+实作”的方法,逐步走出理论教学、机上模拟、实装操作、综合演练、实弹打靶有机结合的训练路子,进一步节约训练资源,提高训练效益。四是,“训战一体”组训策略。按照教学训练大纲要求,建立与作战部队“平时承训、急时应急、战时应战”功能相适应的配套建设和能力评估机制。为进一步增强学员战场实战化意识和训练的实战化程度,通过设置实战环境,提高实战背景下装备使用和维护水平。
4 拓展装备教学组训手段,提升装备实践教学效果
一是,划分装备型号教学。依据上级机关下达的型号装备、专业岗位人才培养计划,由装备教学梯队首席教授组织梯队成员拟定装备教学初步计划,制定分型号装备原理教学的原则,明确讲授的型号装备,确定各型号装备及各专业学习的人员数量,确定型号装备原理教学的组织实施方法等。二是,外请专家参与装备教学。聘请装备研制部门专家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原理授课,系统讲授装备的设计思路、设计原理、实现技术等;建立专业技术骨干教官制,定期邀请部队教官参与装备原理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教学重难点内容研究、授课质量分析与总结,与装备教学梯队成员切磋交流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并承担部分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装备原理教学任务。三是,利用园区网实施网络教学。通过将网络教学系统的网络终端联入院校教学、训练及办公场所,以支持在线备课、课堂教学与自学、实时教学、在线答疑、讨论交流、作业、自测、考试、教学效果分析及多格式资源下载等各项教学活动。四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及设备组织训练。将多种不同的媒体信息有机地进行同步组合,共同表达同一训练内容,做到图、文、声、像一体化,有效地改变信息量获取不足的状况;实现信息处理的实时性,使受训者随时接受和处理最新的训练信息;能够实现人机交互和自主学习,使受训者既可以聆听教员讲授,还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传统教学中单向讲授的方式,增强学习的能动性;能够将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等融为一体,使组训者和受训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训练信息资源,提高教学与训练的效果。
5 推行综合化的装备实践教学评价方法
细化考评标准,探索网络化、标准化、综合化考评办法,建立由院校、部队、空军机关组成的联训联考机制。切实通过科学、严格、公正的考核考评,促进训练质量的提升。
在考评方式上,按照基地深化训练考核评定标准,由院校教员、基地人员及部队骨干组成联合考核组,对院校学员装备使用维护能力、战勤操作能力、战斗指挥与协同能力、战斗作风培养实施联合考评,达到“以考促训”,强化参训学员全方位、全要素的能力培养。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的装备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装备教学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构建了适应部队需求的装备教学组训模式,建立了科学装备教学综合评价体系,以考促训,训考统一,学员装备使用和维护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支建庄,于贵波.新装备教学实施过程有关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8).
[2]柳鹏,郑思龙.提高新装备教学能力生成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2013(2).
[3]冯刚,李彦彬.浅谈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优化[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军事科学版),2011(6).
[责任编辑:王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