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精品课程发展问题研究
2016-06-30张凤荣高聪
张凤荣 高聪
摘 要: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正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管理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688门网络精品课程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网络;精品课程;688门
精品课程是各高校精选出来的指导课程,在我国已经有八年的历史,精品课程的推广不仅有益于学术资源的共享,更加有利于偏远地区教育资源优化发展。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相关教育部门也开发了许多网络精品课程,这些网络精品课程也成为教育研究者重点关注对象。郭立婷认为,建立精品课程成功的关键在于立项、评估监控、验收等环节;盛正发认为,课程的评价应注重现实与网络课程双向并重。此外,更多的学者认为当代的精品课程更需要一些外在的刺激性因素,如“可汗学院”和国外的MOOC,这些创新的课程方式都可以为探索网络精品课程的改进方法提供思路。
一、网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精品课程资源以高校导师和大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为主体,其主旨在于推动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新时代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曾计划运用五年的时间建设1500门国家级的精品课程,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发展手段全面开放,使课程能够在网络上无须注册就可以使用,从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然而这些国家级别的精品课程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688门课程研究的表明,许多精品课程指导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杂乱堆砌一些资料供学习者浏览,并没有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指导,许多教学内容久不更新。在目前的高校中,对于精品课程的普及推广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使用率极低。从688门已建成的精品课程情况来看,现阶段精品课程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专业性设计差
很少有高校在课堂上推广网络精品课程,也不清楚其中有多少精品课程值得学生学习,精品课程的传播性差。教师讲课时只讲完自己查找过的资料与课件,网络精品课程不能成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师自己也很少能做到上网查询相关专业的精品课程,进行资源的共享。甚至有些高校校园网的主页里没有网络精品课程的链接。
此外,网络教学的精品课程大多死板缺乏设计感,导致学生使用兴趣降低。且各类精品课程没有统一模板,内容模式差异过大,求学者无法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学习。在所研究的688门精品课程中,其中教学方式最为普遍的是在线播放模式,其中422门精品课程就是采用了在线播放模式,占61.34%。其次下载模式和PPT模,分别占总数的12.65%和2.61%。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精品课程欠缺的不仅仅是宣传推广问题,同样存在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完善问题。
2.弄虚作假,内容老化
许多课题内容与题目不符,有很多课题在申报之后就开始随意改动。课后习题也不尽人意,习题的分布情况也分在线与下载两大部分,其中在线形式占课程总数量的65.12%;其次是下载的形式,占19.65%;另外,还有15.26%的课程并没有提供习题。除了习题部分,更多的课程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更新,由于网站缺乏日常的跟进和管理,很多弄虚作假的课题也不能被及时删除,这给学生和教师在学习的途中增加了很多阻碍。近年来,题目和内容不符使网络精品课程的应用率直线下降,网络精品课程的发展缓慢。
许多申报下来的课题内容逐渐陈旧,使得精品课程中出现了“不精品现象”。其原因一部分来自于网站的管理不够完善,另一部分来自于专业学者的投入过少,课题申请下来后内容迟迟得不到完善和提升,无法实现网络精品课程的立项目标。
3.资源不能共享
据统计,80%以上的网络精品课程并没有做到完全开放,有些资源的使用仍需要登录和注册,甚至付费。在一些年度排名靠前的网络课程中,高达38.02%的课程找不到链接页面,而且研究中的688门课程里面仅有少数存在交互平台,交互平台的缺失也减少了资源共享的可能性。
知识产权问题也使内容质量大幅度降低。实际上,教育部已经连续三年发布相关文件,要求网络精品课程登录要取消密码、口令,然而仍有许多精品课程网站无法自由访问,其中也包括国家资源精品课程中心的精品课程,这使资源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开放共享,非常不利于网络精品课程的发展和推广。
我们需要参照国外的一些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如2008年由萨尔曼·可汗所创建的可汗学院,采取非盈利网络教育视频的方式授课,课程利用触控板彩笔技术手段教学,没有精良的画面,也看不到主讲人的样子,仅仅一支彩笔带领着学习者思考和学习。在2009年,可汗学院被授予“微软技术奖”教育奖章,其教学课程广受欢迎。比尔·盖茨认为可汗学院是一个借助技术手段教学的先锋,甚至他和他的孩子们也经常使用“可汗学院”,并且他们夫妇与许多著名的风险投资家都对萨尔曼·可汗进行过资助,通过这些资助把可汗学院的视频翻译成了十余种国家的语言,使全世界的许多求学者受益。目前,“可汗模式”已经普及到全球十余个国家。
反观国内的精品课程,实现双语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多种语言了。在所研究的688门精品课程中,只有2.26%实现了双语版本。可汗学院的出现使网络精品课程有了一个参照学习目标,网络教学在于怎样教学生“学”,而不仅仅在于教师怎样去“教”。吸取这些好的经验可以更好地推进国内精品课程的发展。
二、MOOC模式对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
从2000年英国开展线上教育到2008年可汗学院的成立,MOOC的雏形就逐步展现了出来,正是有MOOC这个平台给予了国内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许多灵感,我们也从中寻找到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些启示。
1.重点提炼课程内容
MOOC采用视频教学形式,短小精悍,每个教程一般分为4-5个部分,这样使课程更加细分、简洁,能使学习者更容易接受。学习者随时上线就可以进行学习,无须为了跟进一门课程而等很久。并且MOOC的视频教学后面都自带检测题,学者在学习完知识后还可以马上进行自测,这样有助于巩固学习知识,并且更容易吸收和消化这些知识。
2.形式丰富
国内网络精品课程的形式过于简单,大部分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MOOC却不同,它的每一门课程教学视频教师和学生都会参与设计,课程形式多样化,设计新颖,适合网络学习。MOOC并不是为课程做网络版本,而是精心设计一门适用于网络的课程,这非常重要。
3.各类网络软件的应用
与MOOC相比,国内的网络精品课程的视频画质大部分参差不齐,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像素要求,从素描架构来看也很不美观。在这一方面MOOC就非常值得学习,对课程视频的每一个角度和结构,设计者都用心进行设计,使求学者的网络学习环境更加美好。
三、网络精品课程改进目标
从MOOC和可汗学院的经验来看,我国网络精品课程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网络精品课程线上展现出高校教学水准的同时,在线下也应该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结合上述分析,对当前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1.提高网络教学普及率
高校应当大力宣传本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做到让学生课下能够自主学习,每个学校都应该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络精品课程网页,并且对全社会开放。对校园网进行相关调整,给予精品课程学习者建立一个交流的互动平台,能够让学习者针对难以理解的问题相互交流讨论,提高网络教学的普及率。
2.加强精品课的建设
在内容和题目不符这个问题上,真正的罪魁祸首还是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观念。在此问题上,精品课程申报之后还应该定时定点地进行复查,跟进课程的内容发展。对申报下来的课题及时与主讲教师进行沟通,吸收已有的精湛教学经验,整合相应的知识内容,让内容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使精品课程的质量得以提升。
3.加大技术和专业人员的双向投入
精品课程的关键在于内容的“精品”。在申报过程中,就要加大投入力度,把握好申报标准。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的双向投入要加强,专业人员需要把好内容关,每一个课题在申报之初都要做好相关的备注,包括课题日后的发展方向、内容更新时间、结课时间等。技术人员加大管理力度,对申报系统进行优化,指导专业人员掌握如何查询相关后台,以利于后期课题的跟进以及专业人员对课题的追踪。
4. 优化教学设计
如何能够让求知者最大限度吸收知识也是精品课程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精品课程内容提升之后专业性将会加强,此时内容过于死板就会不利于学习。如果专业人员在列出教学顺序和课题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学习界面,使每一科教学界面能够模式统一,求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更加习惯于这种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
5.增强内容的开放共享
共享教学资源是精品课程成立的初衷,要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让人人都能够学习到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开放性就成为首要问题。各高校的网站的精品课程页面应全面对外开放,使精品课程更加普及,加快精品课程的发展速度。
四、结论
研究表明,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国内的精品课程无论从发展过程还是发展现状来看,虽然日益成熟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从今后学习发展趋势来看,这种新型的学习体验值得各高校倾注更多的精力去开发和建设。创建精品课程平台,才能提升我国精品课程的使用率。精品课程发展建设的核心应该是让更多的学子参与其中,增加其实用性、适应性和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