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研究

2016-06-30蒋晓蕾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心理健康大学生

蒋晓蕾

摘 要: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应当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大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确保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文章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系列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效途径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认识到,人才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就是要具备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社会压力,多数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问题。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其自身的成长,还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组织日常教学活动期间,高校应当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首先,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及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生活和发展的保证,心理素质可以说是衡量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过高校的系统性培养,能够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德育、美育、体育等素质。高校开展针对性的教育能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品质,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促进学生成才,必须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加快,社会转型与改革步伐加快,不同文化与生活诞生不同的价值观。社会处于不断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种冲突表现更为明显,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活跃。这些形势的变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学习、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滋生出多种消极情绪。因此,为促进大学生成才,迫切需要对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心理健康属于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二、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当前社会正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不断增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客观因素

综合各方就会发现,客观因素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首先,社会环境。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等都不同程度地发生改变。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物质与金钱等各方面都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影响。素质与能力的竞争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这无疑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出现精神困惑、忧虑等问题。

其次,学校环境。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学校的人文气息相对于其他地方更浓厚一些,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所接受的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较少。目前,我国教育处在改革新时期,与学生存在密切联系的缴费上学、就业与自主择业等问题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过程中选择难度不断加大,使学生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失落等多种不良情绪。在成长的过程中承受过量压力,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进而引发抑郁症。

最后,教育发展程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在理解健康的时候更注重身体素质的健康,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在教育实践中,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的健康教育,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自我组织控制方面有所欠缺,而这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2.主观因素

想要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须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实施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寻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科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观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家庭因素。家庭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场所,与学校、社会存在根本区别。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长期的、决定性的影响。自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明显增多,多数孩子生长在“四二一”家庭模式下,成为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这种家庭培养的孩子一般刁蛮任性,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有一点不顺心就会冲父母、家人发脾气,甚至以离家出走威胁家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这些孩子承受压力、挫折的能力较低,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极易产生偏激、怨怼的思想和情绪。

其次,个人因素。从心理健康培养角度来说,学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因素。外界的各类教育必须通过自身的吸收、消化方可转化为自身的健康素质。大学阶段是学习生涯的重要转折期,学生由固定的教师和小班级转变为多班共同分享的一个教师的大班级,逐渐转向大学的集体生活,这对在校大学生提出新的挑战。多数大学生无法适应不同教师的上课节奏等情况,会产生自卑、焦虑、失落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引发恶性事件。同时,部分学生一直固守成绩决定一切的思想,平常只重视学习成绩和班级排名,忽视身心锻炼,延误养成健康心理的时机。如果不给予大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和调节,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三、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根据前文的分析可知,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可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关乎学生自身成长,同时也会对社会稳定发展产生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影响

要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规划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归纳至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并且还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保证学时、学分。根据各高校教学活动实施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在各类课程中必须包含自我认识、情绪管理、环境适应、恋爱与性心理、珍爱生命等内容。依据大学生心理具体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学计划。为保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必须由专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担任。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现实,注意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用恰当的案例,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效果。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