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过程取向的表扬方式探析

2016-06-30王涪蓉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4期

王涪蓉

摘 要:同个人取向与结果取向的表扬方式相比较,基于过程取向的表扬方式通常更能持久地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基于过程取向的表扬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询问、直接描述、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在使用这三种方式时可以配合社会性强化物。

关键词:过程取向;表扬方式;直接描述

表扬是行为强化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通常表扬有三种不同取向:一是个人取向,即对幼儿做整体评价,一般指向其人格特征。二是结果取向,即表扬行为的客观结果。三是过程取向,即对儿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或行为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策略进行反馈,指向行为的过程。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基于个人取向的表扬较之于过程取向的表扬,更容易导致幼儿的无助反应,而后者更能激发幼儿对事情的自我掌控度。本文将探讨基于过程取向的表扬方式,以期能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一、询问

幼儿教师每天都会被孩子反复地问及许多问题:“老师,看我搭建的城堡!”“老师,看看我画的柳树!”这样的声音几乎充斥了教室里每个空间和时间段,教师也会习惯性地应付:“你搭得真棒!”“你画得真棒!”这样的应对方式对教师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但对幼儿来说,这些近似虚伪的表扬只会带给他们短暂的愉悦感。

过程取向的表扬意味着教师可以采用一种询问的方式,让幼儿更关注于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与方法。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幼儿:“我看到你搭建的城堡颜色很特别,你能告诉我你是如何将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组合的吗?”这样的表扬不仅让幼儿感受到了来自教师对自我足够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更倾向于留意自己所使用的策略与方法,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程序性知识,激发幼儿更强烈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二、直接描述

直接描述即教师可以使用简明的语言直接描述幼儿的行为过程,例如:“涂涂摔倒了,我看到你把她扶起来了,她很开心!”可以看出,直接描述的表扬可以描述幼儿行为过程中所体现的各种品质,比如社会性品质、学习品质,也可以描述伴随其行为过程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细致观察,将其发现直截了当地告知幼儿。相较于教师另一些表达方式,例如“你是一个懂得关心他人的好孩子”或者“你真懂事!”等,直接描述更能让幼儿主动觉察到其行为过程中的优秀品质,反思自我行为的适宜性。同时我们看到,直接描述中教师只是将幼儿行为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并没有掺杂教师太多评价的情感,这有利于幼儿尝试着摆脱依赖他人尤其是教师的评价而独立进行自我判断,从而更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独立的自我概念。

事实上,在当今的幼儿园实践场景中,各种笼统的个人取向的评价或者过于重视结果的评价让幼儿失去了很多自主判断的机会与能力,才导致幼儿的任何细小的行为必须依赖于教师类似虚假的“你真棒!”这样的评价才能带给他们成就感!而直接描述恰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缺憾。

三、积极地表达感受

所谓积极地表达感受即是表达幼儿行为过程所带给教师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情感的双向流动是师幼互动的重要一环,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可以时刻体会到来自幼儿积极情感的表达,比如用餐活动结束后,会有幼儿主动收拾桌面、打扫地板。但通常教师面对来自幼儿的关心与帮助时,几乎都会以“你好棒哦,你都能给老师做事了!”“呀!你都长成大孩子了!”等进行回应。实际上,这样的评价只是教师作为高高在上的评价者表达着对幼儿行为过程的个人喜好,并没有让幼儿体会到教师真实的情绪体验。而积极地表达感受意味着教师可以详细、客观地表达自我的感受,比如:“你帮我擦了桌面,让我节省了很多时间,我心里真的很感激你!”积极地表达感受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了来自教师对自己行为过程的真实而诚恳的赞赏,这让情感在师幼之间形成了积极而良性的双向流动,让师幼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与持久。同时,积极地表达感受也给幼儿示范了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的策略,让幼儿自发地去复制这种积极的师幼交往模式,从而与同伴、其他成人或者某一群体建立稳固的交往关系。

综上所述,基于过程取向的表扬中,教师可使用询问、直接描述、积极地表达感受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相较于个人取向、结果取向的表扬方式,基于过程取向的三种表扬方式更能真正发挥激励幼儿内部动机、持久增进幼儿成就感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这三种表达方式时,可配合一些诸如拥抱、抚摸、微笑等社会性强化物,以此让表扬方式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赵景欣.批评/表扬与儿童反应模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