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课本例题及其变式的研究
2016-06-30杨林
杨 林
一道课本例题及其变式的研究
杨林
一、例题呈现
如图1,点B、点C在x轴上,试在第一象限内画等腰三角形ABC,使它底边为BC,面积为10,并写出△ABC各顶点的坐标.(苏科版八(上)第123页例3)
图1
【解析】点B、C的坐标分别为B(1,0),C(5,0),BC=4.根据题意,可知等腰△ABC 的BC边上的高为5,所以点A的纵坐标为5,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其横坐标为3,即A(3,5).在第一象限内画出△ABC(如图2).
图2
二、变式研究
变式1如图1,点B、C在x轴上,试在第一象限内画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并求出A点坐标.
【解析】由原题解析知BC=4,若∠ABC= 90°,如图3,则AB=BC.所以A(1,4);若∠BCA=90°,BC=AC,如图4,所以A(5,4);若∠BAC=90°,如图5,则AB=AC,过点A 作AD⊥BC于点D,则AD=BD=CD=2,所以A(3,2).
图3
图4
图5
说明:由于题目所求等腰直角三角形未指明斜边、直角边或直角顶点,所以必须分情况讨论,画出所有可能情况.
变式2如图6,已知,点A、点B在x轴上,试在y轴上确定点C,使∠ACB=90°.
图6
【解析】点A、B的坐标分别为A(-1,0),B(4,0),且AB=5.设OC=x.
由∠AOC=∠BOC=90°,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在Rt△AOC中:OA2+OC2=AC2,即x2+ 1=AC2.
在Rt△BOC中,OB2+OC2=BC2,即x2+ 16=BC2.
在Rt△ACB中:AC2+BC2=AB2,即x2+ 1+x2+16=25,解得:x=±2.
所以C(0,2),C′(0,-2).
说明:因为不知道点C的确切位置,所以要考虑点C的所有可能情况,防止漏解.
变式3正方形OABC如图7所示,O为坐标原点.若点A(3,-1),试求点C的坐标.
图7
【解析】过点A作AD⊥y轴于点D,过点C作CE⊥y轴于点E.
由题意可知:AD=3,OD=1.
∵∠ADO=∠CEO=90°,∠AOC=90°,
∴∠DAO+∠DOA=90°,
∠COE+∠DOA=90°,
∴∠EOC=∠DAO.
又∵OC=OA,∴△OEC≌△ADO,
∴OE=AD=3,CE=OD=1,
∴C(1,3).
说明: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由点找坐标的方法,再借助正方形的特殊性,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求解.
变式4点A、B的位置如图8,若点A(-2,1)、B(-2,-1)、P(4,3).
①用尺规作图的方法找到A、B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原点O的位置.
②若点C坐标为(1,2),试在图中标出点C的位置.
图8
【解析】观察A、B两点的坐标发现:它们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所以AB的垂直平分线即为x轴所在直线,垂足M点的坐标为(-2,0),又由于P点在A、B的右边,所以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则M点的位置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即为原点位置,如图9.
图9
【拓展】若点A的坐标不变,点B坐标改为(-2,-3),你还能确定原点的位置吗?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试一试.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