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香港医生围立法会反改革
2016-06-30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杨伟民 本报记者 屠丽美
香港立法会29日就改革香港医务委员会的议案《2016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恢复二读辩论。香港多个医生组织和代表因不满改革内容,在立法会门外静坐抗议,现场有上百人。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29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香港日益政治化,已经影响到社会稳定,动不动就有团体或组织上街游行,极有可能被少数政治势力利用或操控。
29日下午,参与静坐的医生组织成员陆续抵达立法会广场,包括医学会副会长陈以诚和西医工会会长杨超发等,港大与中文大学的医学院学生也陆续到场。属于泛民阵营的立法会议员郭家麒称,今天是难过的日子,政府不但与市民为敌,连最低调、最不想政治化的医生都被逼走上街头,围堵立法会,此前从未试过出现。他扬言,香港最难坚持专业自主,如果医生失守这一关,今后会计师及律师等专业团体也会走上街头。
《东方日报》称,立法会29日恢复二读《2016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通过增加非业内委员,改革被批“医医相卫”的医务委员会,部分医生为此产生抵触情绪。报道称,专责处理医生注册及医疗投诉的医委会,现由28名委员组成,其中多达24人为私人执业医生、医管局、两家大学医学院及专科学院的代表,仅有4人为非业内委员,令医委会长期被批“医医相卫”,包括拒绝就针对医生的投诉召开聆讯,即使召开聆讯也动辄等七八年,以及无理阻挠非本地医生来港执业等,引起病人组织及医疗事故受害人的不满。为此,特区政府提出通过在医委会增加4名非业内委员,以及在医委会辖下的初步侦讯委员会(侦讯会)和健康事务委员会各增加一名非业内委员等,以便同时有两个侦讯会运作,借此缩短处理医疗投诉的时间;后又做出让步,将其中两名委任的业内委员转为选举产生。不过,医学界仍表示不满,质疑港府通过委任大批亲政府人士操控医委会,同时为引入内地医生来港执业铺路。
《明报》29日称,草案原本取得跨党派支持,但因医生团体的激烈反弹,泛民有些动摇。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亲自游说称,本次改革根本不涉及更改医生注册的资格或程序,批评引入内地医生之说纯属误导;增加的4名非业界代表,其中3人由病人组织自行选出,不会受政府操控。工联会议员麦美娟更带着一名医疗事故受害人遗属到立法会见议员及记者,力陈草案的好处。不过29日,议案在医学界议员的阻挠下,最终在傍晚6时许流会。
香港医学专科学院主席李国栋称,医委会的不同构成代表包括医专、医管局和两所大学医学院等,都在医委会担当不同角色,“医生组织认为,政府委任的医生会全听政府的话,这番言论带有侮辱成分”。不少议员及病人组织也质疑,反对的医生只顾自身利益,认为草案有助于加快医委会处理针对医生的投诉。《星岛日报》29日称,由于人手不足,对于怀疑专业失德的投诉聆讯排期甚久,手续繁复,近年最瞩目的事例是艺人张崇德和刘美娟夫妇为夭折的初生长子讨回公道,足足花了9年时间,其间他们为了官司卖房,甚至一度精神抑郁。《明报》称,香港医生8个月内两度发起静坐,上一次是去年10月,他们成功争取公立医院医生跟高级公务员额外加薪。本次集会由医学会牵头,向警方申请有500人,部分上次“坐镇”的元老级医生不再上场。韦尔斯医院妇产科部门主管张德康表示,本身赞成医委会改革,有必要增加业外委员及加快审理投诉程序,但想不到有不少医学组织认为政府改革有“阴谋论”,他对此并不认同。当被问到有关议题是否变得政治化时,他称,是因为社会处事方式越来越激烈,少了包容。
《星岛日报》29日称,医疗失误的受害人辛苦求公道,政府决定修改法例,符合社会诉求和国际趋势。文章建议港府加强与业界沟通,确保新增委员产生过程有足够透明度,减少政治干预的机会,同时澄清各种误解,例如要引进的是外国医生而非内地医生等,令有利大众的改革不至于因政治问题功败垂成。陈广汉29日也说,香港医生收入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如今,这种专业人士群体为利益诉求走上街头,加上9月就要进行立法会选举,这段时间正是敏感时刻,立法会改革还是要慎重。他认为,专业群体上街对香港的形象不好,这种政治化已成为香港发展的隐忧,旅游业与零售业都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必将削弱香港的竞争力和经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