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陈红旭与他的喜剧团队
2016-06-30文|阿诺
文|阿 诺
“花心”陈红旭与他的喜剧团队
文|阿 诺
陈红旭在河南创立过很多品牌:一二一喜剧坊、相声剧、瞬间喜剧、幽默说唱,以及如今在河南正风生水起的“喷空”。很多人说陈红旭爱创新,会创新,抓文化品牌一抓一个准儿,每个品牌在中原大地都能掀起点儿波澜。可陈红旭却说:“我的优点是喜欢创新,我的缺点是太爱创新,一件事刚刚做出些名堂,就转而去做其他吸引自己的事情了。由于兴趣转移过快,无论是自己还是团队都失去了很多机会,真可谓成也创新,败也创新。”下面咱数数陈红旭在创新方面究竟有多“花心”——
1994年底,艺校毕业后的陈红旭被第二炮兵(如今的火箭军部队)驻湖南某部特招为文艺兵,用陈红旭的话说在湘西的十年是修炼的十年,当时写的作品除了自己没人用,但不知道哪来的动力,依然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他感谢在湘西的十年,说自己现在能写点东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黄河文化和湘西文化的共同滋养。他还说如果不是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栏目,他可能就坚守在湘西那片神奇的山水间了。
本世纪初,《梨园春》可谓火遍了大江南北,尤其是身在外地的河南人,对这个乡音乡情的栏目有种特殊的情感。陈红旭喜欢《梨园春》,除去对家乡戏的迷恋外,《梨园春》每期都有喜剧小品出现,他萌生了向这个红火的栏目投稿的想法。没想到一投即中,《梨园春》还一次次邀请陈红旭来栏目组创作作品。为了避免两地奔波,在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于根艺和时任武警河南总队文工团团长王立声的帮助下,陈红旭于2005年元月调入现在的单位武警河南总队文工团。
相声剧《幸福秘诀》剧照
为了证明自己,到新单位后他为团里拿出了一台曲艺专场节目作为“见面礼”。出乎意料的是,虽然他带来的都是在全军、全国获奖的成熟作品,但演出效果却不甚理想。原因是团里的曲艺演员不够,只好请舞蹈演员、声乐演员临时充数,演出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也就在此时,他发现郑州有很多从部队文工团复员的战士,于是产生了把这些人团结起来,成立一个喜剧团队的想法,由他负责给团队编导作品,团队帮助单位为兵服务,如此良性循环。2006年8月1日,在陈红旭的带领下,一个充满朝气的团队“一二一喜剧坊”诞生了。
“花心”之一:相声剧
一二一喜剧坊成立的第一年没有明确目标,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想法挺多就是实现不了。直到2007年5月,陈红旭为团队确定了第一个目标,打造原创相声剧《幸福秘诀》。他巧妙地把相声的“说、学、逗、唱”四门功课发展成四场戏;故事讲述了一对老人过金婚,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媳、外孙及女友一起给老人庆祝,当年包办婚姻的老人一路携手走到了金婚,而自由恋爱的晚辈们,在老人的金婚现场全部暴露了感情危机。四场戏讲述了四代人的婚恋,一层一层慢慢剥开,戏剧的结构,相声的语言,时尚的网络词汇让这部剧满满都是看点。剧本虽然写出来了,可这部剧打造得却异常艰难,因为当时一二一喜剧坊的处境是一无场地二无资金,根据剧情需要,适合角色的演员也不够……一个个难题让陈红旭做了大难。
他谈起排练相声剧《幸福秘诀》的经历时笑着说,最有趣的是他这个不识谱的人为该剧作曲的事。前三场戏“说”“学”“逗”很快排好了,最后一场戏“唱”却是半年之后才排出来的。既然第四场戏是“唱”,自然要找专业音乐人来谱曲,曲子作出来很好听,可与前三场戏一合成就不搭调了;就这样连续换了三四个人作曲,都达不到他想要的效果。最后,实在没办法了,他对一二一喜剧坊的李高强说:“要不咱俩作曲吧!”陈红旭从小在河南长大,对河南曲艺音乐很熟悉,河南坠子、大调曲子、三弦书等等装了一肚子,就是不识谱;而李高强是个“二把刀”,能识谱却从来没作过曲。他俩的分工合作就这样开始了,陈红旭负责哼唱传统曲调,“80后”的李高强负责为传统曲调融入时尚元素……他们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居然把整场戏的音乐给捣鼓出来了。陈红旭说自己作曲的最大好处是,设计音乐的同时舞台画面也随之呼之欲出了。后来很多观众对这场戏的呈现表示欣赏与赞扬,还有的专家居然问:“你们戏的音乐很有特点,请谁做的?”
《幸福秘诀》排出来后,先在大学里进行了试演。河南商院的剧场可容纳2500人,还有3000人通过学校局域网观看了直播,大学生们看得沸腾了。据可靠统计, 100分钟的相声剧,笑声达到了将近200次。紧接着该剧又到部队、西亚斯国际学院等地巡演,每场演出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西亚斯国际学院演出后谢幕时,大学生集体站起来鼓掌喝彩,和演员对话十多分钟仍不愿离去。
2008年恰逢河南省举办第十一届戏剧大赛,在这届大赛的舞台上第一次出现了相声剧。观众对《幸福秘诀》的热情大大感染了评委们,第二天专门为该剧召开了研讨会,高度评价《幸福秘诀》是一部在笑声中说理的好戏,表示看了30多场戏,这个团队最年轻,最富有创新精神。时任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的姜昆老师后来也看了这部剧,同样给予了很大鼓励。陈红旭满溢感激之情:“这些年,我们的每一次活动,姜昆老师都全力支持,且先后为我们写了十几幅书法作品,每次见面都要求我多创作作品。他这种培养人才、爱护人才的品质特别值得我们尊敬。”
紧接着,陈红旭又带领团队打造了第二部相声剧《请您注意我》,《请》剧延续《幸福秘诀》的喜剧风格。结构、语言紧扣时代脉搏,充满人生哲理。这部剧聚焦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钱壮壮的爸爸娶了李小白的妈妈,李小白的爸爸娶了钱壮壮的妈妈,两个孩子同年同月生,在家同学,到部队同班,本应亲密无间,由于双方家庭原因却水火不容,一个电话把两个家庭搅得无比纠结……”
同样100分钟的剧,让观众看到了巧妙的戏剧结构,搞笑的相声语言,现代婚姻的纠结,单亲子女的痛苦……达到了有欢笑、有悬念、有感动、有思考的艺术效果。
陈红旭坦言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剧演出时,他坐在剧场角落,看着整个剧场观众忘情的开怀大笑,让他特别有成就感,这绝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相声剧《请您注意我》参加了第十二届河南省戏剧大赛,和上届一样,奖杯拿了一箩筐。在比赛后的研讨会上,一位评委说:“近两年看了一二一喜剧坊的两部剧,还看了他们很多喜剧小品,他们的喜剧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不是单纯的为笑而笑,一二一喜剧坊的每部剧都锁定社会焦点,能让人笑,也能让人哭,先有意思再有意义,让观众在有意思中接受教育意义,希望你们坚持这种风格走下去。”
后来每每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陈红旭都会略带遗憾地讲:“我很后悔没把舞台剧坚持做下去,不然现在的一二一喜剧坊应该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花心”之二:系列幽默说唱
有人说陈红旭的生活很枯燥,不会喝酒,不会抽烟,扑克、麻将、跳舞全不会,这样的生活太无趣。陈红旭却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充实,他几乎没过过节假日,经常利用节假日进行田野考察,采访散落在河南民间的曲艺老艺人,把面临失传的曲艺艺术录音、录像,文字记录与整理。通过多年田野考察的积累,自2007年至2009年,他与李高强历经三年创作出10首系列幽默说唱《河南风》 ,包括《河南人》《河南话》《河南茶》《河南酒》《河南饭》《河南戏》《河南瓷》《少林棍》《太极拳》《得劲歌》。这10首幽默说唱,每首融入一种河南曲艺音乐。陈红旭感叹曲艺音乐的魅力:“很多年轻人说《河南风》是采用的国外音乐元素吧,我告诉他这是咱河南最本土的曲艺音乐。他们不信,我当场唱给他们听,他们无不惊叹本土曲艺也有这样好听的音乐。”
“花心”之三:中国首部百集瞬间喜剧
相声剧和幽默说唱刚刚做出点名堂,他又带领团队于2009年自编自导了中国首部百集瞬间喜剧《家家有本快乐经》。当时中国还没有微电影之说,可陈红旭已经提前意识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将来类似小品的电影、电视剧肯定会成为一种趋势。当年的拍摄尽管很困难,但为了了却自己多年的心愿,他带领团队硬是做了一百集的(5分钟一集)的瞬间喜剧,在河南多家电视台播出。以往的除夕夜,很多地面频道几乎都是零收视率,但2010年春节,河南电视台四频道播放的《家家有本快乐经》收视率却达到了1.9!这部由于投资有限做得不是很精细的电视剧,获得了当年河南省影视剧大赛一等奖。很多参赛的大电视剧制作人不服气,评委们解释:瞬间喜剧之所以能够获得一等奖,主要是创意非常棒!此外,还有很多媒体评论人把瞬间喜剧《家家有本快乐经》戏称为“超短裙”喜剧。电视台的一位评委领导超级喜欢他的创意,找到陈红旭想要合作继续拍摄瞬间喜剧,被他婉言拒绝了,因为这一百集的《家家有本快乐经》拍得实在太辛苦了。陈红旭说,这是他的第二个遗憾,如果他当时能够坚持,在微电影、网剧这方面他们团队在全国绝对是走在前列的。
“花心”之四:本土电影
百集瞬间喜剧从剧本、导演到后期,陈红旭都投入了很多精力,也得到了很大锻炼,这让他有了拍摄大电影的想法。几年来他陆续编剧、导演、主演了电影《不是闹着玩的》《不说不说就不说》《地坑院》《军中无戏言》《北京晚安》等电影,尤其是由他参演的河南本土电影《不是闹着玩的》在河南可谓家喻户晓,上映时虽然与电影《阿凡达》档期重合,但在郑州的票房竟然超过了《阿凡达》,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花心”之五:“喷空”
玩过了小成本本土电影,陈红旭又把注意力成功转向了“喷空”(河南方言“聊天”的意思),并把其发展成了带有“烩面”味道的一门幽默艺术。
自2014年6月起,一二一喜剧坊团队每周六下午坚持在井台茶坊“喷空”,可能“喷空”这两个字和这种随意散漫的聊天形式太接地气了,一时间“喷空”成为郑州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来井台、坐马扎、喝茶、喷空成为郑州观众的时尚选择。上海、昆明、黑龙江以及河南各地市的“喷友”乘飞机、驱车赶到井台看“喷空”,让小小的井台茶坊期期爆棚,就连英国“普罗派乐卫视”也慕名来井台茶坊录制“喷空”作为文化交流回国播放。《文汇报》《中国文化报》《东方今报》,电视台、电台、网络等众多媒体都对“喷空”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喷空”甚至还创下了一个月被36家媒体集中报道的记录。因此,“喷空”被众媒体誉为“中原文化新名片”,被网友们评为“河南2014年十大文化事件”之一、“郑州八大撒欢儿圣地”之一。
陈红旭军装照
“花心”之外的“专心”
其实,“花心”的陈红旭更是一个专心的人,那就是在为兵服务的时候。自担任武警河南总队文工团团长以来,每年一百五十场的下部队演出他一场不落,由他创演的部队题材小品《笑比哭难》荣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创作的小品《关键一分》《两个爸爸》《真情面对面》以及曲艺作品《书山寻宝》《特殊生日》《谁输谁赢》《战车夜话》《狭路相逢》等四十余个部队题材的作品在全国、全军获奖。
习主席提出“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后,陈红旭带领全团第一时间打造出了一台战斗味儿十足的名为《剑・弦・战》的文艺节目。这台节目参加2013年武警部队文艺会演,在63台节目中名列第一!文艺会演共有700多个作品,40个一等奖,而武警河南总队就捧走了12个一等奖;在700多个作品中需要精选出12个进京汇报演出,他们的节目就占了3个。
2014年10月15日,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犹如一股春风,让全国文艺界正能量满满。根据总队首长指示,陈红旭带领全团以习主席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为统领,根据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着力培养 “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要求,第一时间创作出了《我们走在强军路上》《古田・我的心灵沃土》两首歌曲;又马不停蹄地与创作团队深入基层,到火热的军营中汲取营养,以最快的速度创演出一台反映“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题材的快板剧《当个好兵》。
将快板与话剧嫁接—又一次求新求变;长达两个小时的快板剧—再一次挑战自我。创作前,首长给他提出了“有主题、有艺术、真人真事、小分队”的要求。为了一个“真”字,陈红旭和创作团队到坐落在黄河故道的安阳支队二中队采风。他说:“从事创作这么多年,从没像这次采风如此踏实,丢掉以往座谈采访的方式,住到班里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站岗,真心和基层战友交朋友,时间久了,战士们有什么心思都和我谈。”他曾先后八次下到中队,采访了一百多人次,笔记记了三大本,故事听了二百余个,他从二百余个真实鲜活的故事中精选了六个有代表性的故事进行了创作。剧本写完还不罢休,又带着剧本再次回到中队听取意见,十四易其稿,最终以一台两个小时的快板剧立体地阐述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时代风貌。
目前,快板剧《当个好兵》已经下部队演出了40多场。像前两台相声剧一样,战士们看得笑了哭,哭了笑。他们在网上发邮件称快板剧《当个好兵》是部青春励志剧,能从中看到自己。看着战士们一封封言辞恳切的邮件,陈红旭感慨地说:“《当个好兵》的成功得益于自己要先当个好兵。”
他坦言:“很多人说我‘花心’,其实我业余时间的‘花心’是为了工作的专一,我觉得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做点与业务有关的事情,总比喝酒、打牌有意义得多。没有业余时间‘花心’的积累,哪能创作出官兵喜欢的作品?作为一名部队文艺工作者,创作不出官兵喜欢的作品就不是个好兵。”他说到做到,向自己的恩师朱光斗学习,老人家为战士唱了一辈子赞歌,现在八十多岁了依然笔耕不辍为人民书写正气歌。恩师不仅是他的榜样,也永远指引着他创作的方向。
(本文图片由庞东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