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苄西林舒巴坦致不良反应1例
2016-06-30庞旭静王心慧褚燕琦
庞旭静,王心慧,褚燕琦
(1.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69; 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药理科,北京 100048; 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53)
·短篇报道·
氨苄西林舒巴坦致不良反应1例
庞旭静1,3*,王心慧2,3,褚燕琦3#
(1.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69; 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药理科,北京100048; 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53)
1病例资料
某女性患者,59岁,身高157 cm,体质量58 kg。患者4年多前出现冷空气刺激后阵发性干咳、气促。2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于2013年12月3日至我院呼吸科就诊。入院后经CT检查示:左肺团块影,分叶状,内可见支气管征;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纵隔淋巴结增大。肺代谢示:左肺团块影高代谢。纵隔及其他部位未见高代谢。上腹部CT示:肝门、腹膜后多发钙化淋巴结。肿瘤全项:多项指标升高。支气管刷片送病理检查示:左肺上叶未发现癌细胞,左肺下叶发现散在核大、深染细胞,考虑为异常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呼吸科考虑为“肺癌(左)”。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约5年,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最高达160/95 mmHg(1 mmHg=0.133 kPa),目前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1日1次,自诉血压控制可。支气管哮喘病史4年,40年前有甲型肝炎及肺结核病史,已治愈。入院后于12月9日胸腔镜辅助行左侧腋下小切口,行左下肺叶、左肺上叶舌段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术后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休克状态于12月13日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2诊疗经过
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后患者体温36.9 ℃,心率135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 148/86 mmHg,血氧饱和度88%,急行床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多巴胺维持血压。患者白细胞计数(WBC)19.2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86.02%。胸片示:左肺野透过度差;床旁胸水超声定位:左侧胸腔少量积液,考虑全身炎症反应引起的感染性休克。给予万古霉素1.0 g、每12 h给药1次,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 g、每8 h给药1次、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
12月17日,患者体温控制不佳,该日体温38.2 ℃,胸片示左上肺感染较前无著变,血常规:WBC 21.93×109/L,N% 78.7%,考虑为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加用莫西沙星注射液400 mg、1日1次、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12月16日、17日送痰液行细菌培养,12月18日结果回报示:均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相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均耐药),米诺环素为中介;加用米诺环素胶囊100 mg、每12 h给药1次、口服。
12月19日体温38.4 ℃,血常规:WBC 23.34×109/L,N%81.2%,血红蛋白(HGB)87 g/L,血小板计数(PLT)394×109/L,嗜酸性粒细胞0.38×109/L。12月18日痰培养结果回报,仍为鲍曼复合群不动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与之前相同,已加用米诺环素,体温及WBC无明显下降,经验考虑含有舒巴坦制剂有效,将莫西沙星改为氨苄西林舒巴坦(辉瑞制药,生产批号:12517301,商品名:尤立新)3 g、每8 h给药1次+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当日夜间前胸部及双上肢出现红斑,为散在点片状充血性红斑,前胸部红斑融合成大片,边界不清,皮肤科会诊为药疹,考虑为氨苄西林导致的可能性大。
12月20日,将氨苄西林舒巴坦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辉瑞制药,生产批号:H61978,商品名:舒普深)3.0 g、每8 h给药1次、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继续抗感染治疗。血常规:WBC 27.28×109/L,N% 84.3%,HGB 93 g/L,嗜酸性粒细胞1.05×109/L。12月21日,患者皮疹明显加重,除颈部、上肢、胸部、后背,延续至下肢膝上部分均有明显斑片状红色皮疹出现。血常规:WBC 23.34×109/L,N% 81.2%,HGB 87 g/L,嗜酸性粒细胞 1.11×109/L。临床药师会诊,结合患者症状,使用氨苄西林舒巴坦后出现皮疹,换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后皮疹加重,同时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多,考虑为复方制剂中的舒巴坦引起的不良反应,建议立即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并给予氯雷他定口服、炉甘石洗剂外用对症治疗。1 d后皮疹未进一步加重,2 d后患者皮疹明显消退。
3讨论
3.1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3.1.1复方制剂中舒巴坦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对于该患者应用氨苄西林舒巴坦后出现过敏,更换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后,过敏情况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可以明确该患者上述两种药物中的舒巴坦过敏。舒巴坦引起的过敏机制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青霉素和舒巴坦有共同的结构主体:6氨基青霉烷酸(见图1)。其主要的过敏决定簇是由β-内酰胺环开环后形成的青霉噻唑基,两者存在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呈现交叉过敏反应。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故应用含有舒巴坦的药物时应特别注意。
A.青霉素; B.舒巴坦图1 青霉素和舒巴坦化学结构比较
3.1.2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引起过敏的原因:(1)个体差异或机体免疫反应(为1型病变反应);(2)药物滴注过快,单次剂量偏大。查找相关文献发现,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与药物滴注速度过快、剂量过大、浓度过高,均可使瞬间进入静脉的药物过多,从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甚至临床症状严重[2]。对于该患者而言,其肺基础疾病较多,且有支气管哮喘,与变态反应有关,考虑个体差异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此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应用剂量为3.0 g每8 h给药1次的常规剂量,应用溶剂为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浓度过高可能为其过敏的另一个因素。
3.2嗜酸性粒细胞的表现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成分,其参考标准有2个:(1)绝对值,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5~0.5)×109/L;(2)百分比,指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0~5%。寄生虫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病因;过敏性疾病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另一主要原因。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3]。一些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的早期过敏反应也可导致嗜酸粒细胞升高。有报道称,头孢菌素与青霉素一样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通常也是轻微和一过性的[4]。有人使用头孢氨苄后出现发热、斑疹、瘙痒和淋巴结病,一般在停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患者在12月19日应用氨苄西林舒巴坦当日嗜酸性粒细胞仅有0.38×109/L,应用1 d后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上升至1.05×109/L,换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后嗜酸性粒细胞变化并不大,仍在较高水平为1.11×109/L,后考虑患者系过敏所致,停用抗菌药物后,嗜酸粒细胞仍有2 d的缓慢上升期,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表1),与文献[4]报道相符。故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可反映全身的过敏反应,可作为支持药物过敏反应的指标。
表1 嗜酸性粒细胞变化
3.3过敏的治疗及预防
对于过敏患者,一旦发现应立即停药,并保持呼吸通畅,给氧;对于严重甚至休克患者,应给予肾上腺素急救及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气管插管等紧急处理。要重视过敏反应的积极预防:(1)使用时必须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做原液皮肤试验,即使皮肤试验阴性或一直使用此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亦应考虑到过敏性休克的可能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5]。(2)严格用药指征,掌握使用药物的禁忌证,防止错误用药和过度用药,对不同患者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3)事先准备好抢救药和器材,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抢救。(4)药品监督部门加强对上市药物的抽检,以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和安全性。
总之,舒巴坦钠作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多种药物制成的复方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预防由于舒巴坦引起的过敏反应,需要临床药师的参与。临床药师应从药物的适应证、给药方案的制订、剂量的调整、溶剂的选择、不良反应的监测、禁忌证等多方面着手,预防含舒巴坦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西恩·C·斯威曼.马丁代尔大药典[M].35版.李大魁,金有豫,汤光,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60.
[2]王俊英.注射用头孢派酮舒巴坦钠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J].中国药物警戒,2009,6(11):693-694.
[3]蒋明方.嗜酸性粒细胞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J].国际免疫学杂志,1989,12(5):172-173.
[4]郎奕.药物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J].天津药学,2003,2(15):66-69.
[5]张晋萍,葛卫红.静脉滴注舒普深致血压骤降1例[J].中国药师,2005,8(8):663-664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2-2124(2016)05-0716-02
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5.052
(收稿日期:2015-11-09)
*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临床药学。E-mail:9475435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