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大班额”现象势在必行
2016-06-30曾志梅
曾志梅
近年来,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实施,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镇,城区学校建设投入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凸显,城区学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班额”现象。
破解“大班额”问题,是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燃眉之事,势在必行。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细化指标、奖优罚劣,做到“以人为本”。一是要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和编制管理的文件精神(原则上普通中学每班学生45~50人,城市小学40~45人,农村小学酌减)科学规划布局中小学校。二是大力兴办民办学校,以补充教育资源之不足。三是加大城区教育投入,使学生流向与国家项目资金的使用同向,加大城区学校的扩容,改善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学生能够受到更加均衡、更加优质的教育。四是在“大班额”现象彻底解决之前,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并预算资金,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对教师的超额劳动予以适度经济补偿。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城区教育事业发展预测及管理。一是采取措施,切实化解“大班额”现象。小学、初中起始班级严控学生人数,严格执行划片招生政策,适龄少年儿童严格按照户籍划片就近入学。二是建立定期报告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定期向县教育局报告班额情况,县教育局要定期将学校班额情况向县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三是层层签订控制“大班额”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人,把是否解决好“大班额”问题作为考核相关责任人及各学校校长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
组织开展优秀教师定期“送教下乡”和“城乡教师交流”活动。一是开展班级对班级帮教活动,即城镇学校班级对农村学校班级开展手拉手帮教活动;二是开展城乡教师师徒结对,师傅定期对徒弟的教育教学给予指导;三是校与校之间有计划地开展研课磨课活动;四是加强城乡之间教师的交流:城区学校教师评定高一级职称,必须具有农村学校交流两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乡镇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必须在城区学校交流学习两年及以上。通过城乡教师的交流,促进师资水平县域内基本平衡。
(作者系来凤县政协常委、来凤县实验小学副校长,本文据作者在省政协“破解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难题”月度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内容有删减,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 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