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网络玩转课堂

2016-06-29万良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利用网络主旨母爱

万良群

【摘 要】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而一篇新课文的学习,新课导入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专生基础一般比较薄弱,理解能力不够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因此成功的课堂导入,尤其是恰到好处的新课导入,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启发学生的理解,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中,笔者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从题目、作者、文章主旨三个方面入手,根据文章阅读与分析的步骤,浅谈利用网络玩转新课导入。

【关键字】语文教学 网络 新课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41-01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中,新课导入是一篇新文章的开始。因此,新课导入的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文章学习效果的好坏。由此我们应该极其重视新课导入,使我们的语文课生动活泼,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语文。接下来,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利用网络玩转新课导入。

一、研究文章标题,利用网络玩转标题“关键词”

我们在上一篇新文章之前,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当然是标题。我们可以先从标题入手,研究标题中是否有概括文章主旨的关键字词。如果有,我们就可以从此入手。但在导入的时候,一定要有新意,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否则就会成为简单的开门见山式了。比如笔者在讲《提醒幸福》一文时,“幸福”就是作者要论述的主旨。于是,我就上网搜索“有关幸福的诗歌、俗语、故事”,整合相关资料,把其中最有意思,最有可能被学生喜欢的内容拿来导入。让故事、俗语、诗歌来生动描绘“幸福”的含义,这就把导入玩转了。

二、锁定文章作者,利用网络寻找其“轶事背景”

这类新课导入比较适合诗词,因为中学课本里选取的诗词,基本上都是名家名诗,对作者的认识本身就是一个要点;同时,“知人论世”也是对诗歌阅读的一个原则与方法,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也是感受诗歌情感的一个要素;再者,诗歌的创作本身也许就有很强的故事背景,了解背景,也能更快递感受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因此在讲诗词之前,我都会在网络上搜索作者生平轶事以及写作背景。

笔者在讲《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时,基本上是以作者人生中有代表性的故事或者诗词的背景导入,在故事中走入诗歌的意境,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感知诗词内容,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当然,在讲这些背景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性,要对我们在网络上找到的资源进行剪切,加工,拿最适合我们要讲的诗词内容作为导入,否则就变成讲故事的课了。

三、提取文章主旨,利用网络寻找与之吻合的资源

我们循着文章的足迹走一走,看完题目,了解作者,接下来我们就应往深处挖掘,在文章主旨方面找线索。

笔者在讲《藏羚羊跪拜》时,挖掘文章,感受主旨。本文表达了母爱以及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主题。于是,我以母爱为切入点,利用网络搜索“2008年汶川地震中有关母爱的故事及画面”。在选材时,我选择一个与文章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及画面。上课的时候,我把选好的画面给学生看:一个身影,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接下来我让学生看一则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接下来,我顺势问:“同学们,你们在这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母爱的伟大。”“是的,人类的母爱是如此伟大,那么与我们生存于同一个地球的动物呢,它们有没有爱?它们有没有母爱?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去感受《藏羚羊跪拜》吧。同学们在刚刚画面的感染下,内心被母爱深深地震撼了。因此,在上这篇文章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很积极,都能抓住文章的主旨来谈母爱的伟大,也能感受到人类猎杀动物的残忍。一堂课下来,同学们收获颇多,感受至深。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的进步,教学手段的丰富,我们教育界更应该率先利用新资源,新技术,拿来为我所用,笔者认为利用网络玩转新课导入是一个让自己知识不断更新的好办法。同时,新课导入的切入点很多,思考的要素也有很多点,笔者只是就自己教学中的实践来谈谈自己的拙见,相信一线上的同仁会有更多更好地导入方式。笔者愿为抛出去的“砖”,愿能引出更多的“美玉”,大家携手,把我们中专语文课上得越来越精彩,让更多的学生慢慢爱上语文课。

参考文献:

[1]《课堂导入的方法》,江西教师网。

[2]《课堂导入》,网络资源。

猜你喜欢

利用网络主旨母爱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验证房地产灰犀牛之说
母爱大于天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平淡真实显主旨
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效果初探
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