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问题设计 培养数学素养

2016-06-29潘玉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小学优化问题

潘玉霞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奥妙的探究,更好地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提升数学素养。课堂问题设计浅要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思维;要具有现实性,提升实践能力;要具有发展性,提高探究水平。教师要通过优化问题设计,在课堂主阵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智慧的舞台,让学生进一步领略数学的奇妙与魅力,从而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 课堂 教学 数学 问题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98-01

亚里士多德指出:思维从问题和惊讶开始。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问题是数学思维的起点,数学的心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奥妙的探究,更好地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提升数学素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优化课堂问题设计浅谈三方面体会。

一、要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敏感性与好奇心,针对这一心理特征,可通过一些新奇、有趣的问题,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励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的思维由潜伏模式变为活跃状态,从而精神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在执教《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时,笔者和学生简单回顾体积单位的知识后,神秘地取出一个地瓜、一把刀、一块垫板,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这时我请一个经常帮忙做家务的同学,在讲台上当场把地瓜切成长方体。之后,我对全体同学说:“刚才我们回顾了计量物体体积的一般方法,现在大家估计一下,老师手里这个地瓜的体积有多大?”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致,纷纷进行猜测,猜测的结果当然差别很大。我请一个学生来量一量,请他告诉大家结果。这学生说:“长6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学生在这些信息帮助下,结果接近了。有的学生提出:要看看这个长方体大概包括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就会知道它的体积有多大。结合学生的想法,我让一个“厨艺”较好的学生把这个地瓜又切成每块都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共计36块。猜对的学生一片欢呼,大家兴致高涨,我不失时机地引导:“我们用切的方法,看到这个长方体包含36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这个方法太不方便,如果是一些长方体没办法分开,那怎么办呢?”看到学生都在沉思,有的说:“我们要找到计量长方体体积的一般方法。”“对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我适时地板书课题。通过问题布阵设疑,有效激发学生的乐学情趣,启迪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激励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二、要具有现实性,提升实践能力

问题的现实性,是指设计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甚至可以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设计问题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观察素材与广阔的探究时空,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并且促使学生以该问题为起点,引出新的思考,激发创新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应用不同知识解决问题、寻找不同的解题策略。

比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向学生提供一条长24厘米的铁丝,要求学生围出不同的长方形,首先猜想围成中的哪一种长方形面积最大,然后通过计算加以验证。学生动过简易的动手操作,结合计算验证,从而得出这个概念: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不一定相同,面积也不一定相同,其中以长和宽相等时(即正方形)面积最大。这样的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能通过独立思考、尝试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解决、验证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这样的问题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同时又把所学的简单应用题的知识溶于一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三、要具有发展性,提高探究水平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在“问题解决”中,教师必须精心创设具有探索性和发展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充分挖掘、启迪、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形成探索式学习模式。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容积》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现有一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铁皮,请把它做成一个深5厘米的长方形无盖铁皮盒(焊接处及铁皮的厚度不计,容积越大越好),这个铁盒的容积有多大?”学生很快设计出图形,并求出容积为(40-5×2)×(20-5×2)×5=1500(立方厘米)。但我不仅止于此,继续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散:利用边角料可以提高原材料的可利用率,容积肯定变大。这是一个对现实生活有意义的设计,学生们的兴趣倍增,探索的劲头也更大了,创造性思维开始碰撞。经过激烈的思维活动,有的学生设计出如下方案:在长方形的两个角上分别剪去两个5×5的正方形后,焊接到长方形另一条宽的中央。这样,容积为(40-5)×(20-5×2)×5=1750(立方厘米),比原设计方案的容积增加了250立方厘米。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创造性,进一步启发:“有没有方法制造出容积比1750立方厘米更大的铁盒呢?”学生们被教师鼓动性的语气激励着,他们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探索。终于“创造”出新的方案:使底面是正方形(20×20),剩下部分也是20×20的正方形,它刚好可以分成四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20×5),分别作为铁盒的前、后、左、右面,其容积为20×20×5=2000(立方厘米)。“成功了!”小设计师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上述教学案例充分说明,通过设计具有发展性的问题,可促使学生思考有据、思路有序,使学生的思维在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生“吃得好”,使全体学生学会在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得到充分的发展,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与创新的能力。

总之,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载体,是学生创新的动因,是“问题解决”的基点。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设计具有趣味性、现实性和发展性的问题,通过优化问题设计,在课堂主阵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智慧的舞台,让学生进一步领略数学的奇妙与魅力,从而有效激发潜能,全面发展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谷爱东.论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1)

[2]卫倩平.关于课堂提问的元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Z1)

[3]安国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艺术[J].成功(教育).2008(03)

猜你喜欢

小学优化问题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