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引领者”

2016-06-29袁定武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学习兴趣兴趣

袁定武

【摘 要】如何让“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多彩的语文世界,如何让“兴趣”在语文课堂中延伸,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让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而要想做到这些,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让浓厚的求知兴趣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学习兴趣 教学艺术 课外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24-01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并伴随着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与成材的动机源和催化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一名合格教师,先要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情感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诚挚的爱,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不切实际的讽刺挖苦学生,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向师性”,尤其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破裂。很难想象,学生会对厌恶的老师所教得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看来,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

二、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变“被动”为“主动”诱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课堂教学艺术,让兴趣在语文课堂中保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兴趣

好的开始就如一场好戏的开头,能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不同创设有益于学生思考、学习的各类情境,将学生引入兴趣昂然的状态中,做到“课伊始而兴趣乃生”。如朱自清的《春》,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引发学生对春天的记忆,激发学生争相把自己了解的春天讲给大家听。当再读朱自清描绘的几幅春景图时,学生个个欣喜若狂,读得朗朗上口。我知道他们被朱自清先生描绘的一幅又一幅美景深深吸引了。

(二)善于设问,引导质疑,激发兴趣

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所以提问也要注意艺术,有的老师猛然提出一个问题,叫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没有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结果,这个学生很紧张,其他学生就看笑话。还有的老师整节课都在讲,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三)总结归纳,巩固知识, 课后延趣

总结是画龙点睛之笔,是对知识的概括、总结和梳理。通过总结归纳,学生会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加深对已学知识的印象,从而体会到学习的愉快。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要注意诱导性,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比如在鲁迅的《祝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课后编写祥林嫂的生平简历,或者展开想象,假如祥林嫂生活在二十一世纪,重新为她设计一下命运,课后在班上交流,看谁写的生动。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使学生对所学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课后再配以适当的作业,就可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延伸,拓展和深化。

三、有效的课外互动 ,让兴趣在语文课堂外延伸

课外互动是指语文教师和学生在课外的相互活动与交流、交往。 目前教育界普遍认同“大语文教育”,认为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语文教育不但要注重课堂还要注重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课外活动通常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优点是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努力去参与,直至自己得到满足为止。如何在课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谈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存在这样的心理:即当对某一老师感兴趣时,对她的课也可能产生兴趣;当厌烦某一老师的某一方面行为时,就可能对她的课也产生逆反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及时地改正不足,赢得学生的尊敬与欢迎。

其次,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只要我们作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生存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提升素质、发展思维、反思历史、感受现实的必经途径和过程,他们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兴趣贯穿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这是一个迫切而又永恒的话题,让语文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必须还是任重道远,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认真探讨。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学习兴趣兴趣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