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016-06-29杨应洪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中创新

杨应洪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始终致力于历史教学研究与实践,力求实现历史教学创新、推动历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2

一、要尽快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教学课堂,课程教学实施的关键在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过程,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性质定位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而且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把这种资源看做是“唯一的资源”,只重视教材中的内容,“死教书,教死书”,让学生死记硬背,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本资源狭小、封闭、不全面,且不同的地方使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结果导致全部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科书”和研究考试大纲展开,这是无法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课改下《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样对教材性质的理解发生了转变,“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教材的“资源性”没有改变,但必须强调的是,教材绝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而只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更重要的是,教材除了具有资源性,还具有“工具性”,它承担着提供学生学习方法的功能、方便学生随时查阅的功能等。这种工具与功能性的增加,意味着教材不仅不是师生学习的唯一资源,也不会是师生学习借助的唯一工具。所以,我们必须看清现在的形势,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是“一纲多本”和“一标多本”,与过去的教法和学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的改革与创新

高中历史新课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做出了详细阐述,认为应该通过历史教学,在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渴望和平、求真务实、团结友爱、钻研创新等高尚品格和良好品质,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进行改革与创新,无论整体教学设计,还是具体课程教学设计,都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分数与素质的和谐统一。例如,在“君主专制整体的演进与强化”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中,既要体现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三省六部”、“行省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等历史知识,又要体现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要体现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传承历史文化、维护民族统一的意识。通过教学目标的改革与创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辟新思路、提供新方法,使高中历史教学进入新境界。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高中历史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找准重点

中外历史源远流长,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教师只有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做到摸清、吃透,才能找准教学重点,做到精讲精练。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I中,主要阐述人类历史的政治发展进程,可分解为九个大的主题,其中“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作为第三个主题,核心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几个模块。在这一主题的讲练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教学”和“题海战术”,则无法使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这一阶段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整体规律,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也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一主题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则能够使学生对这段历史形成清晰的思路和宏观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备考效率。

(二)发现规律

历史是一门覆盖面极广、跨度极大、支系极多的学科,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发现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历史学科体系内的潜在规律,才能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深入挖掘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在分析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国情的同时,对比分析同期的英、法、美、日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找出这几个国家在同一时期政治经济发展中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横向对比,帮助学生发掘历史发展规律,完善历史知识体系。

(三)结合实际

历史是联系过去与现在的一门学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博古通今”。因此,教师应该将历史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历史教学做到与时俱进。例如,在学习“战国”和“秦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历史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引入《芈月传》、《秦时明月》和《大秦帝国》等影视剧,以历史唯物主义眼光评判剧中的某些情节和人物,将抽象乏味的知识讲解变为直观有趣的影视鉴赏,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活跃课堂氛围,构建高效课堂: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新课标中强调,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反思等能力,使学生用发展的、辩证的、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巧妙设疑、小组讨论、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路,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在小组讨论之后集体绘制我国近代经济发展“曲线图”,并以列表和文字的方式对于本组绘制出来的“曲线图”加以解释和说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不仅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趣味式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历史教学中沉闷、死板、单调的教学风格,通过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小组辩论赛、历史知识竞猜等多种形式开展趣味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完“辛亥革命”之后,如果教师机械的要求学生记忆辛亥革命的发生时间、背景和影响,难免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相反,如果教师采用趣味教学,让学生以“辛亥革命的成与败”为题,组织辩论赛,则能够很好的将教学内容融入到辩论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参与历史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紧张而愉悦的辩论氛围中不知不觉间掌握历史知识、锻炼逻辑思维、培养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个性化教学方法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兴趣浓度、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如果教师采用传统教学“一刀切”的方法,则很难使全体同学都跟上教学进度,导致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落后的学生更落后。高中历史新课标中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此,教师应该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通过分层教学、分组教学、个别辅导、学生互助等多种方法,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班级历史教学的整体进步。例如,在期末综合复习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历史成绩、课堂表现、个人意愿等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A、B、C三层。针对A层成绩好、基础牢、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难度较大、程度较高的“拔高”训练;针对B层成绩中游、基础较弱、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帮助他们突破学习瓶颈,向优秀层次过渡;针对C层成绩较差、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本文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四个方面,就“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引起广大教师对于这一话题的关注,大家共同加强研究与实践,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传乐.对高中历史体验学习中师生角色的再认识[J].考试周刊,2008(27).

[2]江红梅.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教育美术,2012(04).

[3]王涛,胡娜.高中历史课程“高效课堂”构建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3(26)

[4]陈敏.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3).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高中创新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