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置问题 搭建交流平台
2016-06-29严洪刚
严洪刚
【中图分类号】G64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2
一、教学主题
本节内容时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课内容,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完了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了解了数据的收集的具体方法,如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和实验等手段,简单的整理,包括简单的分类、排序和分组、编码,能体验数据整理在生活中的意义,体会对数据整理的必要性。本节内容旨在向学生介绍调查的具体方法分为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并对抽样调查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及要求,理解相关的概念
二、教学立意
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上师生的交互和共同的活动显得至关重要,课堂应较多地出现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强调“教师要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名副其实的交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进行各种观点之间真诚的交锋,使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设计几个问题,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广阔而又多姿多彩的交流平台,而学生也在一次次的交流对话中,互相引导,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最后通过老师的点,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抽样的概念与抽样的必要性,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相互间的“议”,通过学生的“议”,了解全面调查与抽样的必要性,体会不同的抽样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并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相关概念,老师的“点”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最后学生的练与展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
四、教学流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
2、操作说明
本课采用以“议”为中心的“读、展、点、练”课堂导学模型。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精心选取题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即完成数学思维的“训练”。当学生展示自己或小组讨论问题的分歧与结果时,教师因势利导,点拨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
【教学片段一】: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及概念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故事一】
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
妈妈:“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好几个是坏的。”
妈妈:………
孩子高兴地跑回来
儿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我每个都打开看过了”。
妈妈:“啊!?!??!????!!!!……”
生:哈哈………
师:大家为什么觉得好笑呢?
生:太傻了,把鸡蛋都敲破了,全浪费了……
师:这可怎么办呢?既要让买回来的鸡蛋是好的,有不能象这样犯傻,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请同学们想一想、相互讨论一下你的办法。
[学生讨论]生1:不用全部打开的,随便挑选一下,打开一个至两个看看就可以了……
生2:如果不放心的话,那再打开几个,反正不用全部打开……
………
教师点评:大家在这里是应用了一种方法,实际上生活中,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做调查的情况,于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调查分析,这种方法就叫抽样。
如果对所有的对象做调查,那就是普查,抽样和普查是两种不同的调查方法。
练习一:下列调查是否适合做抽样调查?
1、灯泡厂要检查一批约50000只灯泡的的使用寿命
2、了解宁波市居民对废电池的处理情况
3、了解现代大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
4、某校出现群发性的流感爆发,出现甲型H1N1疑似病例,医生决定对该校进行调查
[学生思考、讨论并逐一展示]
【教学片段二】:抽样调查的基本要求
【问题2】:为了了解学生对学校伙食的满意程度,下面是四位同学打算进行抽样调查的方式:
小红:访问50名女生;
小聪:访问50名男生;
小华:访问6名学生,每个年级各访问男女生各一名;
小明:访问24名男生和24名女生,其中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的男生和女生各8名。
小虎:找一个最能代表大家意见的同学访问;
你认为小红、小聪他们四人的不同抽样方法那一种最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
生1:小红和小聪的方法最好,因为他们访问的人数最多
生2:不一定的,他们只访问了男生或女生,男生和女生的口味不一样啦……,男生不能代表
女生的……
师:仅仅人数多而不能多数人的意见是不行的,大家这个观点是对的,这样看来,小虎的方法最好,是吗?
生1:是的……(话音未落)
生2:这个人很难找的,找不到的,每个人也会说自己能代表大家意见的啦……呵呵…
生3:说不清楚谁最能代表大家的意见,男生女生口味会有差别的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小虎的方法有难度,不可行,那小华、小明两人谁的方法更好一些呢?
生1:小明,因为他访问的人数多一些,能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
……
师:根据刚才大家的讨论,你认为在进行抽样时,为了使抽样的结果更精确,抽样方式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呢?
生1:选取的考察对象(样本)应具有代表性,能代表大多数的意见
生2:选取的考察对象数量不能太少……
生3:还要求比较容易进行的,好做的方法
……
教师点评:大家的发言很积极也很正确。抽样时,样本的容量要合理、足够大,样本的个体要有代表性,并注意抽样方法的可操作性,如果要使抽样结果准确些,这是抽样方式必须满足的要求。
师:根据抽样的要求,考虑下面的问题
练习二.要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有人设计了下面三种调查方法:
1、对全国所有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
2、对某一所著名中学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
3、在全国①按东、西、南、北、中分片,
②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
③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进行视力测试。
请你与同伴讨论,采用哪一种调查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并逐一展示]
五、教学反思
抽样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收集的有关知识,之前小学课程对利用统计表、统计图对数据的处理有简要的涉及,但学生缺乏抽样的经验,对抽样的必要性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抽样应满足的条件也是一个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案例记录了教学中的两个片断。在片断中采用了“问题(读)→观察、讨论、交流(议)→学生发言(展)→教师点评小结(点)→举例应用(练)→归纳提高”的教学流程策略。学生通过尝试、经验分享、合作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并因为整个内容是学生自己在教学中共同探讨总结的,对内容掌握更加熟练。
在本节课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了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引领下,逐步深入,很自然地理解了抽样的必要性和它应满足的要求。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流换来了学生的积极的动手、动口、动脑,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开放性的活动空间,通过对问题全过程的参与和自我尝试,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主动参与到深层次的探索活动中去,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以加强,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深有感触。
课堂教学问题必须是有效指向数学知识问题本质的。一个好的问题应当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究性、开放性等特征,能让学生感知到现有条件和目标之间存在的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使他们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急、探索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生个体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欲望。教师应贴近学生思维实际启发学生提出富有关健性的、启发性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主动和更有生气。
问题设置还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问题内容的深度与梯度的选择应当根据学生当前解决问题的水平,重视问题的呈现形式,呈现时机,选择合适的角度设置问题,设置的问题应处于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过思考或讨论能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课堂实际情况,还应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相应的提问策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只有问题设置合理,能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水到渠成,课堂教学中那种学习浓烈的气氛着实让我惊讶,所有的一切,让我感到:变三尺讲台为师生论坛,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对于学生、对于老师都显得那么的重要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