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06-29李渝南
李渝南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凸显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研究已逐步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热点问题,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校体育逐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建立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1.全面了解新教材,紧扣新教材,精选教材内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高中体育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新教材的学习和领会,深入了解新旧教材教材之间的不同,充分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尽快适应新教材,紧紧围绕新教材所呈现的体育运动客观规律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依据新课程标准精心选择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共同的预期教学目标实施整个教学过程。
2.做好教学过程中师生定位。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他们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按自己的计划进行教学,学生没有自主权,只是简单地跟随教师学习,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条件,引导、帮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练习,大胆探索。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初始阶段,教师要提出问题、指出问题,通过合理引导,让学生互相讨论、研究,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化,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总结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
4.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新课程教学标准指出:“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手段”,“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再加上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内容的制定,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烦恼,让学生体验与他人合作、分享的快乐,锻炼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合作意识。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优美的动作示范和幽默的语言等,影响学生的练习情绪,营造宽松、愉悦、阳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运动并培养爱好体育的良好习惯。
5.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可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科学的运动习惯。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科学的运动习惯的养成,可以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体育课堂不仅是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而且是学生不断学习正确的运动方法及如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科学的运动习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有效提高运动效率。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体育教育,将会延续到社会。学生步入社会后,健康的体魄将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社会打下物质基础,而他们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也为事业的成功和开展社会交往创造了条件。体育是一种教育方式,高中体育应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意识,养成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高中体育教学应以体育为主线,向学生传授体育的价值观念、知识与技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习对象、机会及锻炼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不断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与能力。学校体育必须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6.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另一重要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学是最终目的,体育教学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学生的学必须由学生亲自实践,别人无法代替。体育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就是其实践性,学生必须进行大量实践才能提高体能和技能。基于此,体育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就必须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体育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有充分的认识。需要指出的是,在体育教学中不能陷入完全以教师为主的极端,同时应避免走入另一极端即以学生为中心,完全从学生出发,教师听之任之。体育教师应明确学生主体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利用教师创造的条件和机会,主动进行学习。
7.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
7.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难度偏低或过高,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精神,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选择安排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要分出层次,教材难度要适宜。
7.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各项目之间的有效迁移。各个体育项目之间有内在联系,有的可以相互促进,有的相互影响,即所谓正迁移和负迁移。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要考虑各项目之间的有效迁移,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体育技能,少走弯路。
7.3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体育知识技能的拓展延伸。教师选择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多种能力,这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8.运用“维度综合比对法”进行教学评价。成绩评定时,在综合考虑运动能力和知识掌握及同级同班学生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采用“维度综合比对法”进行整体和个体内差异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即是指:把评价对象的进步程度、运动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作为重要依据,从纵向维度在个体内进行过去与现在的成绩比较,从横向维度给个体在同级同班学生中进行客观定位。这种评价方式既可以从个体的实际出发,对其发展实现综合或动态的考察,这对潜能生的发展非常有效,又可以实现对同级同班学生评价的客观公平性。因此,应把学生的进步程度、运动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作为高中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考评时宜采用“维度综合比对法”,设置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这样才符合“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