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浅析

2016-06-29陈越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朗读实践初中语文

陈越霞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朗读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初中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文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理解沟通的能力,并提高审美情趣,这些目标的实现与朗读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 初中语文;朗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上周学校举行了高效课堂大赛,我听了一节《皇帝的新装》。执教者着眼于人物性格分析,讲解引导。但我始终感觉缺少了点什么。我一直认为课堂是学生的,对于经典文章蕴含的哲理,不需要老师传授,而应该让学生用心去体会。

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相对比较弱一些,可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却要强得多,他们对课文内容、写作技巧等的学习还未产生很大的兴趣,却很热衷于朗读,对磁带的语调、教师的表情模仿得快、准。因此,我认为这样的文章朗读教学是必可少的。尤其是人物对话较多的,更应该分角色朗读。如:“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于这布料非常满意。”这里老大臣的语言中有祈使句、反问句、感叹句,还有神态描写,三次眼睛的刻画。让她们反复读揣摩,从读中体会大臣的惊恐,虚伪,愚蠢,狡猾等等,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那么,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加强朗读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年级下册课文《安塞腰鼓》,这是一篇有关生命和力量的主旨以及对舞蹈动作、声音的描写的文章,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采用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感知气势、品味语言这两个板块上,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整个课程来营造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去感受这一来自陕北黄土高原的民间舞蹈艺术。文中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大量使用了华丽的词汇,对此,我并没有详作分析、点评,只是在配乐(鼓声)的伴奏下,配之以一群陕北汉子在黄土高原狂舞的画面,让同学们放声诵读,读出激情,读出气势,尽情玩味,反复体会文字所蕴含的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想,让自己置身于厚实的黄土高原之上,置身于憨实而健壮西北汉子之中。课堂内激情四射,师生情绪高涨,很快能感受到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继而感受到陕北高原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这种朗读的效果显然是不容置疑的,我想我们的语文课缺少不了这种气氛。其实,朗读除了齐读有这样好的效果外,其他的如:分组读,分角色读,个人读,包括老师的范读,都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情绪高涨,领受语文学习的情趣。

二、教师要正确对待朗读,做好朗读示范

我们要改变朗读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扫清老式的满堂灌的教法,充分认识朗读的效能,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应处的位置上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注意用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标准和榜样,要尽快杜绝用方言进行朗读,可想而知,教师的朗读水平很低,他指导学生朗读的效果又会如何?语文教师常常以动情的朗读创设课堂情景,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学生喜欢上我的语文课,我更愿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认为每一篇课文,不是都必须使用专家的录音磁带。教师必须具备范读的基本功。教师范读的好,不仅对学生有示范作用,而且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教师具有个性特点的朗读,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计的良好影响。如文言文,学生尽管大多普通话比较准确,但能读出一点文言味道来的实在很少。而教师的范读,能够体现朗读的某一方面特定要求,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点文言文的味道和气息。在教《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名篇时,我就课下花大量的时间自己朗读,尤其是经典段落,反复朗读,读出重音、节奏、韵律、感情、意境等,再给学生范读。再者,我认为初中学生更需要老师的范读,他们形象思维强,善于模仿,记忆力好,只要老师范读得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就会朗读得“有滋有味”,朗读出“成果”来。

三、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对朗读的知识要胸有成竹,对不同的课文,朗读时的轻读(~)、重音(·)、停顿(较长“/”、较短“//”、更短“///”)、快慢、语调等都应了如指掌,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例如:《化石吟》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朗读时凭什么停顿?大的停顿和小的停顿,凭标点符号,更小的停顿,凭词的组合,句中的三个小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停顿时无大小之分。那么这句话应读成怎样的腔调?这是一句表达告诉别人一件事的陈述句,要读轻一点,读出陈述语气。又如朗读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按音节划分节奏的方法朗读,还可按意义单位划分节奏,读作“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因此,朗读节奏可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读一句话还要读出重音,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里的某个音节或句中的某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读出重音有时能起分词义的作用,如“过年”与“过年”,前者是“明年”之意,后者是“过新年”之意。一个短语或者句子里的音节读重音,表示这个音节是主要字眼儿。如《散步》中“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一句中“本不愿”是它的主要字眼。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只有一个重音,一个句子有时就不只是一个重音了,如“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诚然,朗读的要领、技巧是很多的,如第一册第十七课的课后练习五还重点分析了朗读一段课文的重音、轻读、小停、拖音及其所产生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假如教师都能准确地朗读并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能读好停顿、重音、轻读、拖音、语调,且掌握好速度、富有节奏感,学生就可以在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读中获得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情调韵味,就能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通过朗读触摸心灵,引起共鸣,排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达到身临其境、忘我的境界。这样便自然地避免了课堂上那些不必要的枯燥无味的满堂灌,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发挥了朗读教学的应有效能。

猜你喜欢

朗读实践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