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读收到实效
2016-06-29吴丽娟
吴丽娟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研究和改革阅读教学始终是语文教研的热点。读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使读收到实效呢?
一、读的目的必须明确
“目的”犹如大海行船的导航灯,没有明确的目的是盲动、是乱动。每次读书,教师都应清楚地、生动地、有效地提出学习任务、目教师吴的和要求,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求知欲望,从而激起“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总的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读课题,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1)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2)小壁虎向谁借尾巴?(3)小壁虎有没有借到尾巴?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更急于知道答案,便会积极主动地读课文,于是在读中思考问题,同时也就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读的环节非常重要
首先,以境助情。要搞好朗读教学,就必须对课文设置的“境”作细致的、深入的分析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感情的浪花。让文字通过我们的视觉上升到理性,从而通过表情表露出来。如:一年级新教材第25课《绿色的和灰色的》,这首儿童诗上笼罩了一层梦幻般的色彩——绿色的森林,绿色的草地,绿色的小溪,顶着绿色棕榈叶的白兔,躲进了绿草丛中的狐狸。故事就在这样一个奇妙的绿色背景中,随着一个个小动物的出场层层展开。为了使孩子们入境,教师可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些“绿色道具”,让孩子们在绿色的氛围中,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体会故事中的情趣,领悟生活的大智慧。
其次,以情助读。有了真挚的感情,在朗读时就可以比较准确地驾权课文的朗读。诸如:音调声色、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绿色的和灰色的》一课第一小节的朗读,语气要舒缓——将听者带入到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中。
再次,以读助解。有些课文通过教师读、学生读,不待老师讲,就会使学生理解课文,从中受到良好的效益。如:金波先生的《尖尖的草帽》,是一篇温暖人心的佳作,只要孩子们用心去读书,就能唤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只要教师重视朗读的指导,使学生“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文章所展现的感情,孩子们自然就理解了。特别是文中的两个“微笑”——“我在草帽下微笑着。”“它一定是没有看见我的微笑,要不然,它准会又飞回来,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让学生通过读,体会“我”洋溢在脸上的微笑和内心深处亲近自然、关爱生灵的美好感情。
最后,以解表情。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必定把它作用于学生的朗读之中,使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完成知识学习的感性上升理性的阶段,并把德育融汇其中的教学目的。如:教学《花篱笆》一课时,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将语言文字结合个人经验、情感和想象一起变成他们手中的画儿,然后还要结合自己的画儿再朗读全文,最后想象延伸到“花篱笆,花篱笆,你想对我们说点啥?”
三、读的形式灵活多样
灵活多样的形式犹如变化莫测的万花筒,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1、比较性朗读:就是将课文中的句、段进行比较朗读。如:《祖国多么广大》一文中写到:“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洒。”学生通过比较性朗读,了解海南岛和大兴安岭因南北地域不同而在同一季节景色各异。
2、分角色朗读:就是对文中的不同角色的语言用不同感情色彩来朗读。如:《捞月亮》一文中,一只小猴子在井边玩耍,看到井里月影,没有动脑筋思考,便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进井里啦!”大猴子、老猴子、附近的猴子也都跟着鹦鹉学舌般地叫起来。我在教学时,挑选了三名学生分别读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说的话,一部分学生读附近的猴子说的话,剩下的学生读提示语部分。全班学生好像都变成了猴子,把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表现得淋漓尽致。既理解了人物的心理,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从中懂得了道理。
3、表演动作朗读:就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表演该角色的动作,朗读该角色的语言。由于《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故事性强,易于表现。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些小道具:几条动物的尾巴,绑在学生腰间进行表演。指导学生把每个小动物的动作表演到位,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这样可以很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
4、分组合作读:就是学生们几个人组成一小组,带着问题合作读课文。如:在教学《信》一课时,让学生们小组合作,边读边思考:“我”都为谁写了信,这些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之间更愿意沟通,更乐于表现自己,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
四、读的训练扎扎实实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课文需扎扎实实地读。现代课堂教学中,通过诵读,可以扫清文字障碍,了解并熟悉课文大意,又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初步体会字词语句的确切含义和用法,可以在完整的作品中具体感受各种艺术手法的效果。
低年级教学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朗读、诵读和欣赏、体味上,在读中引发兴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指导学生的朗读要体现三个层次:
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认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课文内容。
其次,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教学中尤其要注重从感情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创设情境,使学生用真情实感读书,用心读书。
最高层次的朗读应该是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阅读同一篇文学作品,年龄不同、阅历不同,体验和感受也会有所差别。用朗读的方式去解读文章,不同的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在朗读中也要允许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技巧。
语文学习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多彩的、个性的,阅读的过程就要体现一个体验、品味、感悟、联想、互动互生、虚实相映、趣味层生、百阅常新、永不生厌的学习过程。阅读课必须以读书为主,把阅读课上成读书训练课,让学生在读中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