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好英语 重在朗读

2016-06-29李晶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朗读语感兴趣

李晶

【摘 要】 朗读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适当地朗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指导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熏陶,让“美”的旋律在朗读中奏响。

【关键词】 英语教学;朗读;语感;兴趣;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俗话说:“言为心声。”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必须通过表达,才能让人理解、明白。作者用自己的笔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来与读者沟通、交流、共享。当我们通过“美读”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时候,就犹如穿越时空在和作者对话,引起情感的共鸣。

一、朗读的意义

(一)朗读有助于提高记忆

朗读属于一种“运动记忆”,在大声朗读时,它使口腔肌肉的运动沿着某种惯熟的“路径”形成一种长期记忆,由此产生的记忆效果可以延续几年,几十年甚至终生。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学习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学习同一份材料,进行纯视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70%;进行纯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60%;而视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记住90%。3天后,三种学习方法的记忆率分别是40%、15%、75%。而朗读过程是充分调动学习者视觉、听觉的过程,可以达到综合记忆的效果。

(二)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

我国英语界老前辈之一范存忠先生曾说过:“我体会到学语言与学曲子一样。学曲子贵在能唱。”“早晨一起,学生们就在屋外、树下,千遍万遍地读……不到半年,舌头听使唤了,一些句子,不假思索就跑到嘴里来了。”可见英语语感的增强和朗读课文是分不开的。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理论进一步证明,经常性的英语朗读训练有助于建立起英语词形声符和语义内涵之间的联系,形成最基本的英语语言系统,培养出英语语感来。出色的诵读能够让学生体会平面文字转化成立体声音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能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在入其境、体其味中陶冶情性,增长知识,提高审美的素养。

(三)朗读有助于提高写作

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即“内化”。赵卿敏认为,内化就是教育教学的真谛。同样的道理,英语朗读能够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内化真谛,大量准确的朗读有助于学生词汇与句子的积累,有助于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想象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更能够充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朗读教学的方法

(一)正确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练习,以自身优美、纯正的语音、语调感染、熏陶学生,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引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在教师示范的时候要让学生静听并注意观察口形。当然,还可让学生多听英美人士的朗读录音或观看有关影碟,然后模仿练习,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从小处、细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例如,在学生听单词录音时,教师可以运用辨音活动训练学生,也可以在播放录音的同时,随着录音出示不同的单词,如果单词和录音播放内容相同,学生就大声跟读,如果单词与录音播放内容不符,则不跟读。在听对话录音时,教师可以在播放录音前,先不让学生看书,只让学生看图听音,并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听后再回答问题。另外,笔者在实践中还经常让学生闭眼听录音,使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单词的发音、单词连读时出现的爆破、连读等较难的语音现象上,为学生的模仿跟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形式多样的朗读,带给学生朗读的乐趣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爱表演等特点,根据朗读材料的特点,积极运用情景、游戏、多媒体等手段,尽力让学生保持对英语朗读的持续注意。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乐于朗读。朗读时倘若借用电化教学,妥善使用背景音乐,那么学生朗读的情绪会特别高涨,教学效果会更明显。背景音乐是辅助诵读,提升诵读品位的有效手段,应予以提倡。讲课时,诵读环节会给整堂课增添不少亮点。

三、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方法

(一)大声读

大声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大声读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大声读还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和记忆的加强。声音太小或没有声音不能称其为朗读,当然也不提倡声嘶力竭的朗读。这样会影响注意力、体力,削弱记忆与理解,极易造成疲劳,不利于持久学习。

(二)跟录音读

录音磁带大多是由英、美等外籍人士录制而成的,语音语调相对比较规范、纯正,对于初学英语者,应尽可能地多听、多模仿,增强感性认识,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调、语气、音质和感情色彩等,把好语言的“入门关”。然而听录音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善于听录音的习惯。

(三)用“心”读

用“心”读首先要做到用“心”听。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要训练学生仔细听教师的示范发音,提醒学生边听发音,边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形,然后再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之境界,要求口、眼、耳与大脑并用,最初可能达不到这个要求,可以先要求做到“眼到——口到”,逐步达到“口到——心到”。

(四)及时读

课内朗读训练是有限的,把朗读延伸到课外势在必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第一个“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对于所学习的材料,最初的遗忘曲线是“急剧下降”的,但随着时间的进展而逐渐减慢。它提醒人们要“及时复习”。因此,放学回家后及时放录音,并反复跟读,及时地复习一下刚学过的教材,这样效果较好。实验证明:两次外部刺激之间一次睡眠,易于记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教给他们更科学有效的朗读习惯,要求学生每天朗读两次,临睡前一次,起床后一次,每次20至30分钟为宜。

总之,朗读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个人的言语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作品的整体了解,领略作品内在的精华。这是锻炼思维、发展智力的主要途径,也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素养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英语课中的朗读教学。英语朗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明确朗读的重要作用,在与家长取得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正确引导学生坚持朗读训练,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猜你喜欢

朗读语感兴趣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