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切实开展“三自”教育
2016-06-29陈卫东
陈卫东
【摘 要】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德育教育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自信、自强、自律的良好品德,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开展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德育工作,让学生终身发展是当下学校工作的重任。
【关键词】 “三自”教育;德育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学校是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也就是说要想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德育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转型期,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因此,班主任要把握好这个时期,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细化落实,通过系列的主题活动和行为规范教育,形成有效的德育模式。
为适应社会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人才。班主任的德育教育需要改变原有的德育模式,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形成更适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校园文化,以实现学生“三自”能力(“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为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行“三自”教育德育模式,将德育贯穿于整个初中的学习生活过程,从各个方面和不同层次渗透德育育人,“三自教育”不仅是一种模式,也是一种理念、思想,是班主任工作的指南针。
1 落实“三自”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正处于由少年期到青春期的过渡阶段,正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学生的思想正在慢慢地趋于定型,然而他们的思想仍是动荡不安的,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而产生一些变化,有较强的模仿行为。因此,加强初中时期的德育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以正面的导向帮助学生完成思想的转变,让学生学会思辨,学会自我强化道德品质。而且初步学生可塑性非常大,班主任工作中要善于抓住时机,充分利用好每一次“”三自教育的机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在班级管理中落实“三自教育”,不仅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 推行“三自”教育,创特色德育
2.1推行“自我规划”,学会“自我要求”
“自我规划”就是培养学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计和策划。通过学会自我规划,培养学生自我要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为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规划并自我要求,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每周的班会课时间,开展主题班会,向学生介绍并让学生学习先进人物、名人事迹,明确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实现自我价值,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的偶像的相册、座右铭,成功经历,制成演示文档进行展示,或者邀请一些学者、名人、企业家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如针对学生热衷网上购物,马云的成功事迹进行专题讨论等,让学生从中明白人生规划的重要性。
同时要求学生每个月对自己进行总结并深刻思考,初步制定之后一个月的自我规划,填写到《成长手册》中。对每个同学完成自我规划情况,开展自评、互评和班主任评定,根据《成为手册》制定的评分细则进行量化评分。对完成良好的同学进行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评分作为每月文明生评比的依据。在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规划的习惯。
利用班里墙报、手抄报和学校的广播、心理咨询室等,对学生自我规划的提供尽可能的帮助。让学生注意到自我规划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很重要,它是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桥梁和途径。有的学生虽然有远大的目标,但会有一段迷茫期,不知道从何做起,每周每月的自我规划都是有始无终,难于完成自己的目标。班主任的责任就是逐步引导并帮助学生设计近期以及远期的自我规划,及时地与学生沟通,一起分析原因,让学生明白,自我规划要从客观实际和主观条件出发,不能随意规划。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规划出积极向上、高质量的学习生活和理想,使学生提出的个人奋斗目标以及自我规划更加具有客观性科学地。
2.2强化“自我管理”,提高思辨能力
所谓自我管理,就是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和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改变以往教师管理居高临下的局面,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管理的平等性,能够及时、全面反映客观存在的问题,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
2.2.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民主氛围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要以一个权威者的面孔出现,而要扮演一个顾问去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变盲目接受为主动参与,真正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能以一种积极进取、自觉成长的生活观念与班主任互相交流,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2.2.2开展有益的评比竞赛,培养学生的负责精神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重视把静态的“集体背影”变成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负责精神,使学生更具有义务感和责任感。例如为了使学生明白自己在集体中地位和作用,除了开展个人目标管理评分竞赛外,还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小组比赛,如:作业收缴、日常卫生、语文英语的背诵默写、等。首先,这些内容都进入学生的个人目标管理评分,然后又由班委会按小组的总分进行评比,评比结果每周在信息栏里公布,被评为优秀的小组就可以在光荣榜的对应位置得到相应的标志。这种集体负责精神在班级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进一步塑造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另外,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看学生表面的得分、排名等,而是结合情况和发现、反映的现象,更深入地让学生进行反思、讨论、辩论、评价、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学生深刻的认识,从而得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如对各科作业收缴情况、公区卫生检查结果等,每天都在信息栏里公布,每周由班委会组织全班同学在班会课上对各自的行为、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反思、展开讨论、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写出各自继续保持、发扬或整改的意见。
对于校园内外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或教育活动,深入发动全体学生进行大讨论,写感受材料,让学生去进行理性思考,更加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事实证明,靠一味的说教的形式效果适得其反,只有通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评价,提高自律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使德育效果益加明显。
2.3培养“自我完善”意识,不断完善自我
学生要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在批评中自我成长并逐步自我完善,这才是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良好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途径。班主任工作着重培养班级全体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逐步树立学生自信心,自律建立在自己完善的基础之上,也是有独立人格的一种标志。
班级每两个星期组织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对《成长手册》中自己个性、兴趣爱好,团队活动等项内容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情况提出自己今后学习生活中注意的事项,明确努力目标。还可以将批评与自我批评巧妙地融合在文娱活动中,配合挑战冲关比赛,指出对方或自己的一项不足才能成功过关等。在班级形成一股积极向上,互相帮助的学风和班风,使学生逐步做到“自我完善”和学会自我批评。在学期末,要求班级全体学生写一份心得体会,总结这一个学期来,自己所获得的收获和如何做到自我完善的过程。
3 结束语
在初中的德育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而不是理论性,要在教育中以理论教育为基本中心点,切实开展“三自”教育,通过学生不断自我改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德育无时无刻不在。
开展“三自”教育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动地位。班主任工作中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情况,不同侧面,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管理,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价值并发挥他们的潜力,使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发挥个人的力量,让学生进行自我突破,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实现一种“要我成人”、“要我成才”到“我要成人”、“我要成才”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德育育人的目的,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江南.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思路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6).
[2]马忠敏.初中班级管理要“管”、“育”结合[J].文教资料,2010,(5).
[3]张业英.关于初中班级科学化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