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巧设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语
2016-06-29曾祥玉
曾祥玉
【摘 要】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好的导入语,好的导入语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达到启迪学生心智的目的。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好的导入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
【关键词】 巧设;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语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01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航标、润滑剂,好的导入能紧紧抓住学生求知心理,能牵引学生的思维方向,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为整堂课的高效运行打下基础。精彩的导入语能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尽快从宏观上把握学习目标;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则处于这门艺术的聚焦之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导语,以求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在新课程理念中,衡量一节课导入好坏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模式可套,它需要紧扣教材和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下面我将介绍我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情感性导入语的设计
情感性导入语是指教师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利用情感共鸣的心理机制,通过语言描绘或者借助于声像技术,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近的情境,使学生移情于所创设的情境的一种导入方式。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由于小学儿童的情感容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为此,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把握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脉搏,然后再依此设计出与作者感情一致的导入语。在实际导入课文时,教师还需注意自己的语速、语调及面部表情等感染因素,要把文章中的感情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打开学生的心门。
二、开门见山法
这种导入方法是指教师的开场白就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炼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美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祖国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现在我们一同来领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教师言简易赅,简洁明快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三、质疑导入法
疑是提出问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兴趣。这个“疑”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老师提出的。如在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读题质疑,有的学生可能会问“这话是谁说的?”、“自己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自己的花让别人看了,自己看什么?”然后教师趁势导入:“想知道答案吗?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文章看看吧。”又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这样导入: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他为什么这样形容地球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找找答案。这种导入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创设出了探求知识的情境。
四、游戏导入
利用游戏导入,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全班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其次是借助游戏,巧设悬念,先声夺人,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荷花》这课时,就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现在老师说条谜语,看谁反应快,猜得准。“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撑船不用桨。”学生们听了,纷纷举起手,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谜底。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荷花》引入新课。
总之,课前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运用一种方式导入新课,也可以几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同时,课前导入的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经验的教师登上讲台,往往不是匆匆开讲,而是用亲切的目光,关切的询问架设一座信任理解的桥梁,给这堂课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乐中求知。第斯多惠也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只要教师深入研究,就能设计出精妙的导语,最终达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