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刍议
2016-06-29魏哲
魏哲
【摘 要】 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对课堂教学有着更高的期待值,如何让课堂教学与时俱进,组织好课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具体的课堂实践出发,从导入、组织、设计、反思四个角度详细解读如何组织初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 课堂;有效组织;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02
我一晃在语文教学教研的路上风雨兼程地走过15个年头了,发现现如今,课堂传授知识的机械化传统化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下学生的求知需求,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变高了,导致课堂厌倦现象时有发生.其实,课堂应该和其它活动一样,是一件让师生愉快的事情.让求知活动变得愉快起来,如何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应当是一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回首漫漫长路,都有无限的感慨,也有深层的思考:该如何有效组织初中语文课堂呢?
一、会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出色的开头就奠定了整堂课成功的基调。所以要构建有效课堂,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会导入,即老师通过因势利导,以自己的因势利导去激活学生创造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欲望,使学生积极构建他们的知识,焕发学生探究与创新的智慧活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应当充分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只有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才能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如图片展示法,在《春》的教学中我精心准备了三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优美动人的画面一下激发了学生积极探讨的兴奋点,学生既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又增强了探究的趣味;视频展示法:播放跟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能极大的吸引学生的眼球;情境导入法:设计几个贴近学生实际并感兴趣的问题,能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产生共鸣,进而跟你一起走进文本;
二、会组织
这点跟我们婚姻中的媒婆差不多,即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扮演这种牵线搭桥的“红娘”角色。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该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所以尽可能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发挥组织串联的作用。
思维训练组织:教学《孙权劝学》时,我运用了思维教学法,组织了两组对话:一孙权与吕蒙的对话,突出善劝;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突出善学。让同学们任选一组对话,同桌之间展开对话。
对话示例:孙权(语重心长地对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面露难色)曰:辞以军中多务;孙权(不悦)曰:卿言多务孰若孤!吕蒙(信服)曰:主公所言极是!通过组织学生对人物说话语气神态进行填空揣摩,调动同学们想象力和创造力,整节课气氛热烈,不仅读得声情并茂,而且还会自己加上了很多古人的动作,把人物演绎的栩栩如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层层推进,思路鲜明,既让学生读懂了课文,又领会了文章的精神内涵。由此可见,发挥教师的“媒婆”作用,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切入点组织:教学《故乡》时,我组织学生对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的“变化”进行讨论,他们时而合作交流,时而各抒己见,气氛异常热烈。他们从文中体会到了杨二嫂的“无耻,自私,尖酸刻薄”的旧社会转型时期妇女的巨大变化,也认识到了“闰土”的“逆来顺受,想反抗却又无奈妥协的那种矛盾心理以及寄希望于神明的迂腐可笑”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似乎读到这里,学生们已经领会了旧社会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因势利导的,我在黑板上写了这两个人物,并问“他们生活在哪里”,“就生活在作者的故乡”不知不觉的就点了题,又问“什么时候的故乡”“国民党统治时期旧社会的黑暗”不知不觉又深化的主旨,以“变”来组织问题导向,抓住文章中呈现出来的各种变化,只需要一个课时就可以将这篇文章的内容、结构、主旨都关照到。
主题活动组织:教学《春》《济南的冬天》这些名篇时,品味了大师们笔下风情万种的自然之美。于是组织了“发现身边之美”的主题摄影与朗诵活动。学生们走进自然,关注身边的种种美好的景物,拍摄了“浮空幻影”“洛江情韵”“夕颜”“校园之美”等专题照片;更写出了一批文字优美、情感真实、内容丰富的诗歌、散文,如《泉州的冬天》《夕阳之歌》等。
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字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可见教师扮演好“媒婆”这个角色非常重要,这也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也会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善做扶手,巧做红娘,还是妙做高人,就是在学生误入歧途时悬崖勒马,在学生思路散乱时穿针引线,在学生陷入迷茫时指点迷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要求,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收到语文课堂最大最好最美的效果。
三、会设计
华罗庚说过:“教师之为教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设计一步步把学生指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引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做一个积极的设计者和引导者。
课堂活动形式设计:教学《公输》时,我精心组织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来解答课文的难点,并且新闻发言人和提问记者都是本班学生,我只是组织,仅此而已:先选定一名主持人负责串联,每组选一对发言人,鼓励其他三组的同学针对课文的疑难点对发言人进行提问,然后我根据同学们提的问题的深度及发言人答题的效果对同学们进行量化评分,这种别开生面的形式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能回答同学们可能提的各种“刁难”问题,发言人进行了地毯式的复习,有些人专门买了课外参考书搜集很多的课外材料来应对,相对的,提问的同学们更是翻遍课文来琢磨一些疑难点以期能考倒其他组的发言人,而我只是组织,不让课堂出现偏题怪题,把握出题方向和答题方向,剩下的就是静静的欣赏这些00后的天马行空,然后坐享其成!
课外训练活动的设计: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课外活动空间的拓展,经常以仿写,专题调研,兴趣小组等活动形式提高课堂的延伸效果,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新闻稿时,我从两个方面组织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寻找港澳回归的艰辛历程,进一步感悟祖国强大是回归的根本保障,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另一方面,我还要求学生仿照这一新闻稿,选择校园内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艺术节,运动会,学雷锋,歌咏比赛等为素材进行新闻稿的写作,学生不仅感受到其内容的新颖,而且在训练中巩固了效果。
问题设计:教学《记承天诗夜游》赏析美景时我设计了四个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文章如何描绘夜色?3.你最欣赏哪句话?用这句话真妙,妙在——简要谈谈理解4.夜游期间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层层深入的揭示”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豁然开朗!
四、会反思
反思就是反思课堂,指教师多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尽全力打造“低耗高效”的课堂组织环节,是一个精雕细刻的过程。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反思呢?
反思教学目标:课堂上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目标来展开,都是为了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学目标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应该是简明扼要的,可操作的。如教学《出师表》通过反思,我的成型目标定为: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和抒情语句;2.品味作者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既简洁明了又可操作!
反思课堂内容: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决定着课堂内容的容量也是有限的。内容太多太杂,会导致教师难以驾驭,学生消化不了,结果是学生云里雾里,什么都没有收获。这就需要好好反思打磨课堂内容。譬如教学《公输》,反思后课堂内容定为三块,分别为说服公输盘﹑说服楚王﹑模拟攻守演练(说服你-说服你-打服你)。
反思教学环节:许多教师为了能打造精彩的一节课,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恨不得一节课囊括多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简明扼要的,最好能一课一得,学生学的牢,教师也教的轻松。反思就是要让杂乱的教学思路清晰,使生硬的教学过程过渡自然,使各个教学模块更科学,有序,高效。教学《湖心亭看雪》时经过分析,斟酌,确定的教学内容就两字-找“痴”,即朗读找“痴”-美读品“痴”-大家论“痴”。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精心组织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更是一个磨砺教师心智的过程,在有效教学的路上,我会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3.《教学与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版
4.《教育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5.《劳动的心理与教育意义》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