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背景下的农村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研究

2016-06-29王必霞

考试周刊 2016年48期
关键词:农村教育学前教育

王必霞

摘 要: 农村幼儿开展双性化角色教育非常重要,当前农村幼儿园在这一方面属于短板,过于偏向女性化性格角色教育,需要切实加以转变。广大幼儿教师要转变思维,在活动和教育、生活中强化双性化性别角色教育,并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引导和培养好幼儿。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双性化性别教育 农村教育

在农村学前教育工作中,教师面对的对象大多为留守儿童,平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受家庭影响较为明显,与整个社会发展及新时代幼儿培养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习惯和心理发展水平俱佳的幼儿,成了摆在广大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开展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可以较好地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农村幼儿开展双性化角色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正处于性别角色发展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开展性别教育对幼儿的性别角色形成意义重大。传统意义上的性别人格可以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人格,双性化与之比较更具有优势。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既能够让幼儿明晰自身在性别、外貌等方面的差异,明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区别,又能够让幼儿兼具男性、女性等不同性格特点中的优势、长处,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地发展,避免单一性别教育带来的性格缺陷和能力发展短板。许多地区开展的学前幼儿双性化角色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双性化教育在基层农村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培养更加健康的心理、更加优良的习惯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当前农村幼儿园开展双性化角色教育的制约因素

农村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软件配备和师资力量等,和城市幼儿园有一定差距。在农村幼儿园开展幼儿双性化角色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既有思维理念方面的,又有教育方式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女性教师为主容易导致幼儿偏女性化人格。一直以来,幼儿园教师基本上是以女性为主,女教师性格温柔、心思细腻,这一典型特征对幼儿的影响非常明显。处于学前阶段的幼儿具有较强的向师性,老师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学,一位教师因为洗头后来不及找发夹,随意用手帕扎起头发去上课,结果第二天班上一大半的小女生都要求家长用手帕扎头,可以看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影响是多么明显。在这一背景下,女性老师的性格和行为特点对幼儿起到了较为明显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不仅教出来的女生性格温柔、做事细致,而且男生很温顺,幼儿带有明显的女性化人格特征。这和双性化角色人格的培养目标要求产生了差距,不利于幼儿更加全面和健康成长,特别是在培养幼儿顽强意志品格和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是传统教学思维忽略了双性化角色人格培养。虽然幼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强化了孩子们的性别教育,帮助他们明白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男生和女生在外貌方面、衣着方面和生活中有着什么样的区别,但是在最核心的人格培养上却没有充分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例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都偏向于设置一些带有明显单一性别特征的游戏活动,如女生扮演护士、妈妈,男生扮演警察、解放军等,没有能够交替扮演角色,女生难以在角色扮演中培养勇敢、顽强等方面的性格。

三是教学硬软件设施未能与培养工作实现配套。在幼儿教育中实施双性化角色培养,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各种教学硬软件,包括延续到家庭中的配合。一些幼儿园在这一方面没有进行专门的投入,或者重视程度不足,影响了双性化性别人格培养工作的实施。家庭的配合因素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没有对家长进行双性化教育重要性的引导,没有提出家庭配合的明确要求和具体方法,导致双性化性别人格教育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处于较为边缘化的位置。

三、立足实际开展突破,大力推进农村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

学前阶段幼儿的性别角色可以细化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在生理性别方面的区分已经得到了有效落实,孩子们知道女生可以穿裙子,男生可以穿衬衫,上厕所需要区别男女等,但是在社会性别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予以强化。

1.转变思维,培养教师双性意识。幼儿教师在双性化性别角色教育中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能简单以听话温顺作为培养的唯一目标,既要注重温顺中体现刚强,又要在顽强中蕴含细腻,既要培养幼儿女性一般的细腻作风,又要增强男子汉的毅力,培养双性化性格特征的幼儿,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女性教师一定要适当增加自己言行举止方面的“刚性”力度,有条件的幼儿园还要引进男性幼师毕业生任教,特别是户外活动和体育教学等方面,能够提高幼儿的性格双性化水平。

2.强调角色互换,培养双性人格。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各种活动和游戏构成了重要的板块,在这一方面进行角色互换,让孩子们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助于他们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和更加健康的性格。例如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既可以安排女生扮演带有女性显著特征的护士、售票员等角色,又可以安排他们扮演警察、修理工等具有男性特征的角色,要能够让他们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进入状态,培养他们不同性别特点的性格,对幼儿双性人格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3.注重生活渗透,实现拾遗补缺。幼儿双性化性格角色教育,要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其中许多幼儿都是早上送到幼儿园,一直到晚上才接回家,这一段时期幼儿都生活在幼儿园里面,教师可以注重从生活中进行渗透,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体验不同角色。例如许多女生性格偏柔弱,教师就可以针对性安排地一些活动,例如要求她们一起把小椅子搬到饭桌前面,这对她们而言是一个力气活,以前都是男生在做,现在让女生去做可以培养她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如要求男生为大家摆放碗筷,这是细致的活,以前都是女生在做,要求男生做可以培养他们细腻的心思和细致的作风,通过这样的渗透促进男女生都形成双性化性格。

另外,幼儿教师还要联动家庭,共同做好幼儿的双性化性格角色教育引导,鼓励女生在家庭中多动手,培养她们敢闯敢试的冲劲,男生安排一些锻炼耐心和细心的活动,让他们既勇猛又细心等,为幼儿双性化性格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周薇.幼儿性别角色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3(31).

[2]梁志洪.浅述儿童的性别角色的发展与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

猜你喜欢

农村教育学前教育
略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策略
以规范管理提升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