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变“委” 贵州旅游背后大棋局

2016-06-29李铭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17期
关键词:山地全域贵州

李铭

5月5日,贵州旅游发展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贵州省旅游局更名为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简称“旅发委”),由省人民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政府组成部门。这意味着旅发委可以整合更多与旅游相关的资源,实现旅游业作为贵州省“五大新兴产业”和“三大长板”之一,全面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局”到“委”

更名背后是贵州以旅游为动力的大发展战略,也预示着更大的变化的发生。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表示,旅发委挂牌成立,有利于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贵州旅游“大公园、大生态、大交通、大数据、大品牌”等叠加优势。新形势下的“局”改“委”,是发展理念的大转变、旅游地位的大提升,也是推动贵州旅游加快增长、裂变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升政府管理效率,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区域联合、产业融合具有重要作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旅游局升级为旅发委这一契机,为贵州深化旅游体制改革提供了最好的土壤。改变旅游发展“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的旧格局,推动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改革,形成多方联动、政出一门、利益共享的新局面。

“旅游业与能源和制造业不同,涉及的部门很多,与土地、金融、交通、景区管理等部门都有关,这些管理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这就要求旅发委必须有很强的协调能力,行政编制上成为政府部门之后,旅发委在财政预算时可支配的钱就更多。”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说,过去旅游局缺少协调能力,成立旅发委后,在旅游产品和旅游政策两方面,可以提高效能,并可以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和公共资源组织力,提高宣传和传播能力。

变短板为长板

过去20多年,中国旅游主要是观光旅游时代,与西南区域的四川、云南、广西相比,贵州旅游发展相对落后。突出表现在旅游业结构、旅游产品结构、景区结构不均衡,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比如,贵州的境外游客比重仅为2.5‰,远低于全国的32.4‰。2015年,贵州省入境游客接近100万人次,与云南500万人次相比,差距明显。

全国旅游发展的良好态势为贵州旅游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支撑。2015年,我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形成40亿人次的国内旅游市场,随着带薪休假、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的落实,巨大的消费潜能持续释放,休闲度假旅游需求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在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的大趋势下,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活态性、组合性、全域性对旅游消费和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找唯一、做第一、创精品的核心竞争力和潜力。另外,贵州交通配套设施也在不断改善,立体化、全域化快速交通体系加速形成,贵广、沪昆(长沙至贵阳)高铁通车,县县通高速,9个市州实现机场全覆盖,“一干十六支”民用机场布局网络正加快形成。高等级航道达到690公里,乌江基本实现通航。

推动旅游“井喷式”增长

为坚持山地旅游战略定位,推动贵州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贵州将从全域旅游、山地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智慧旅游、满意旅游等层面加大推动力度。

一是在全域旅游方面。把全省作为旅游景区进行规划建设,整合区域资源,注重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优化环境、美化景观、提升服务,把贵州全域打造成公园、处处打造成景观、村村打造成景点,加快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二是在发展山地旅游方面。制定实施山地旅游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山地旅游景区景点高空索道、人行栈道、车览通道、观景台,开发一批旅游低空飞行项目,让游客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和高度欣赏贵州山地风景。推动旅游与山地农耕、山地工业、山地城镇、山地建筑深度融合发展,丰富山地旅游业态,以业态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游客需求,打造贵州山地旅游品牌。

三是发展乡村旅游方面。秉承“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理念,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路径,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群众参与机制。

四是发展文化旅游方面。坚持生态景观与文化景观并重,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五是智慧旅游方面。围绕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依托国家旅游数据中心平台,全面实施“智慧旅游”系统工程。

六是在满意旅游方面。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为主题,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推动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食品卫生、旅游消防安全大检查常态化,确保旅客安全。

(来源:旅界)

猜你喜欢

山地全域贵州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浅析山地别墅的景观设计及施工特点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