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芽肥用量和留茬方式对赣东北地区再生稻产量和再生能力的影响
2016-06-29夏桂龙欧阳建平柳开楼李亚贞周利军余跑兰胡惠文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江西余江33500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南昌330046第一作者9083058qqcom通讯作者liukailou63com
夏桂龙 欧阳建平 柳开楼 李亚贞 周利军 余跑兰 胡惠文(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江西余江33500;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南昌330046;第一作者:9083058@qq.com;通讯作者:liukailou@63.com)
促芽肥用量和留茬方式对赣东北地区再生稻产量和再生能力的影响
夏桂龙1欧阳建平1柳开楼2*李亚贞2周利军2余跑兰2胡惠文2
(1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江西余江335200;2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南昌330046;第一作者:908305822@qq.com;*通讯作者:liukailou@163.com)
摘要:赣东北地区光热充足,非常适宜发展再生稻。为明确合理的促芽肥施用时期和留茬高度,本研究于2011年在江西省余江县设置了不同的促芽肥用量(170 N kg/hm2和125 N kg/hm2以及不施肥)、收割方式和留茬高度(留茬高度为60 cm和30 cm),探讨了不同处理对再生稻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再生芽萌发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促芽肥相比,施促芽肥的再生稻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增幅为48.9%和36.9%;其再生稻的每丛穗数、每穗粒数也显著提高。与机械收割相比,人工收割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其再生芽萌发率、每丛穗数和每穗粒数比机械收割分别增加7.7%、27.9%和11.6%。在人工收割方式下,留高茬处理的再生稻产量、再生芽萌发率、每丛穗数和每穗粒数均明显高于留低茬处理。这说明,在赣东北地区,要保障再生稻高产,施促芽肥170 N kg/hm2、人工收割、留高茬是较好的再生稻管理模式。
关键词:再生稻;促芽肥;人工收割;留茬高度
再生稻是利用一定的栽培措施促使头季稻收割后稻茬上的腋芽萌发成苗,并且抽穗结实的一季水稻。由于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日产量高、米质优、省种、省工、节水、生产成本低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1],是我国南方稻区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2]。国际水稻研究所的Dedatte早在1988年召开的国际首届再生稻会议上就曾指出:热带地区未来的水稻生产之路,在于水稻再生的开发利用[3]。因此,开展再生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适宜的栽培技术是提高再生稻高产的有效途径[4],截止到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肥料运筹、头季稻种植方式、收割时间和收割高度以及配套的品种(组合)的选择和种植区的划分等[5-12]。赣东北地区光热充足,非常适宜发展再生稻。但是,目前有关该地区再生稻种植中促芽肥施用量和留茬高度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因此,笔者通过设置不同促芽肥用量和头季稻收割方式、留茬高度对再生芽萌发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以期明确赣东北地区适宜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为该地区再生稻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方法
1.1试验材料和试验地点
供试水稻组合为Ⅱ优航2号,由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提供。本试验在江西省余江县水稻原种场(位于东经116°41′~117°09′,北纬28°04′~28°37′之间)进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年均温17.6℃,≥10℃积温6 500℃,年均降雨量1 766 mm,年日照时数1 809 h,无霜期262 d。供试土壤属于河流冲积土发育而成的潴育型水稻土。土壤有机质含量35.4 g/kg,全氮、全磷和全钾分别为1.85 g/kg、0.42 g/kg、26.92 g/kg,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为163.9 mg/ kg、10.1 mg/kg、159.7 mg/kg,硝态氮和铵态氮分别为2.9 mg/kg、22.5 mg/kg,pH值5.0。
1.2试验设计
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促芽肥用量(包括170 kg/hm2、125 kg/hm2和不施肥),副处理为留茬方式和高度(包括人工收割和机械收割,留茬高度为60 cm和30 cm),具体见表1。头季稻在2011年5月12日播种育秧,6月11日人工栽插。头季稻肥料运筹为:N、P、K比例为1∶0.25∶0.68,总N 288 kg/hm2。其中,基肥N 60 kg/ hm2;分蘖肥N 90 kg/hm2,分2次施用,每次45 kg/hm2;穗肥N 138 kg/hm2,分倒4叶初伸时(第14叶伸出)和倒2叶初伸时2次施用,用量各为69 kg/hm2。磷肥全部作基肥,用量为72 kg/hm2;钾肥分基肥和穗肥施用,其中基肥45 kg/hm2,穗肥分2次施用,用量各为75 kg/ hm2。再生季肥料运筹为头季稻抽穗后20 d施氮肥,以促进头季稻倒2节芽的发生。
表1 试验处理
图1 促芽肥运筹与收割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表2 促芽肥运筹与收割方式对再生稻成穗情况的影响
水分管理采取浅水勤灌、湿润稳长的方式,分蘖末期后及时搁田,后期干湿交替。在7月份高温时期灌深水来降低高温对水稻灌浆结实的影响,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头季稻收割后灌水,满足水稻再生需水量,后期保持干湿交替。
1.3测定指标
1.3.1再生芽萌发情况
于头季稻收割当天(9月28日),每个处理随机选取10丛,每丛10株(单茎)挂牌做好标记,从收割以后每隔2 d调查茎蘖芽萌发情况,共调查5次。
1.3.2再生稻产量
于再生稻成熟期(11月20日),每个小区单独收获脱粒,称重后换算成标准产量。
1.3.3再生稻产量构成
于再生稻成熟期(11月20日)将有关挂牌植株,连根挖出、洗净带回室内考查。考查内容包括:丛数、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10粒)、有效穗着生主茎部位(从分蘖节开始数)、每个有效穗的总粒数等。
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统计,LSD法显著性检验。作图用Origin 7.5软件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促芽肥运筹和收割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促芽肥施用量和留茬高度可以显著影响再生稻产量。从图1可以看出,N125和N170的处理再生稻产量显著高于不施促芽肥处理,平均增幅为48.9%和36.9%。人工收割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机械收割处理,这可能主要是由于收割机械碾压稻茬造成的。在人工收割处理中,留高茬处理的产量比留低茬处理增产7.0%~7.7%。
2.2促芽肥运筹与收割方式对再生稻成穗情况的影响
不同促芽肥用量和收割方式会影响再生稻的成穗情况(表2)。在本试验中,施促芽肥处理的再生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明显高于未施促芽肥的空白处理;N170处理再生季的茎蘖萌发率和每丛穗数分别比N125处理高8.0%和63.8%;人工收割处理的茎蘖萌发率、每丛穗数和每穗粒数比机械收割分别增加7.7%、27.9%和11.6%;头季稻留高茬的处理茎蘖萌发率、每丛穗数和每穗粒数明显高于留低茬的处理。
表3 促芽肥运筹与收割方式对再生芽萌发能力的影响
2.3促芽肥运筹与收割方式对再生芽萌发能力的影响
不同处理的再生芽萌发情况见表3。在头季稻收割后的稻茬上,第3、4、5和6节上萌发出来的再生芽较多,且施促芽肥处理的头季稻茬各节上萌发出的芽数明显高于未施促芽肥的处理;N170处理的稻茬各节上萌发出的芽数都明显高于N125处理,其总的再生季芽数增加了近1倍;人工收割处理的再生季穗数也明显高于机械收割处理,并且各节上萌发出的芽数呈现出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上述结果表明,在赣东北地区,再生稻Ⅱ优航2号的促芽肥施用量以170 kg/hm2为宜,收割方式应采用人工收割,并且头季稻收割时宜留高茬。
3 讨论
促芽肥是再生稻获得高产的必要因素。促芽肥的运筹对于再生稻的生长至关重要[13]。冉茂林等[14]研究认为,施促芽肥能显著提高稻桩营养水平,扩大再生稻叶面积,增强根系活力,有利于再生稻发苗。在本试验中,施促芽肥的处理再生季的穗数、每穗粒数明显高于未施促芽肥的处理。促芽肥的合理运筹一直是再生稻研究的重点,不同品种、不同地区间的促芽肥运筹也各不相同。在赣东北地区,170 kg/hm2促芽肥处理再生季的茎蘖萌发率、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明显高于125 kg/hm2促芽肥的处理。这与其他人的研究结果相似[12,15]。另一方面,再生稻的再生芽主要是从头季稻收割后的稻茬上萌发出来。张桂莲等[16]研究发现,再生芽主要集中在头季稻茬的第3、4、5节上。因此,头季稻的收割高度和再生稻的生长、产量密切相关[5,8,10]。本研究通过考察不同收割高度对再生芽萌发的影响,发现头季稻收割留茬越高再生芽萌发越多。此外,本试验还探讨了头季稻采用机械收割对于再生稻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人工收割相比,机械收割的处理每穗粒数略有增加,但是再生季每丛穗数却减少27.9%。表明头季稻机械收割还存在很大劣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水稻的再生芽萌发能力是再生稻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2]。在本试验中,再生稻萌发的再生芽都集中在稻茬的第3、4节,这表明对于Ⅱ优航2号,蓄留再生稻时应该在头季稻收割时留高茬,这与大多数的研究结果相似[9,17-18]。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头季稻收割时低留茬有利于高产[8],原因可能是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生态条件等造成的。
4 结论
在赣东北地区再生稻的促芽肥施用量以170 kg/ hm2为佳,头季稻的收割方式应采用人工收割,收割时的留茬高度理论上是越高越好,但考虑到人工收割时的作业和打谷机的脱粒问题,实际留茬高度应控制在60 cm左右。
参考文献
[1]Guzma M,Arias F J Z. Increasing anther culture efficiency in rice (Oryza sativa L.)using anthers from ratooned plants[J]. Plant Sci,2000,151:107-114.
[2]熊洪,冉茂林,徐富贤,等.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J].作物学报,2000,26(3):297-304.
[3]施能浦.再生稻的发展历程与开发利用类型[J].中国稻米,1997 (3):14-16.
[4]杨东,游晴如,张水金,等.超级稻Ⅱ优航2号超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2):17-19.
[5]Nakano H,Morita S. Effects of time of first harvest,total amount of nitrogen,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method on total dry matter yield in twice harvesting of rice[J]. Field Crop Res,2008,105:40-47.
[6]Nakano H,Morita S. Effects of twice harvesting on total dry matter yield of rice[J]. Field Crop Res,2007,101:269-275.
[7]Bond J A,Bollich P K. Effects of pre-harvest desiccants on rice yield and quality[J]. Crop Prot,2007,26:490-494.
[8]Harrell D L,Bond J A,Blanche S. Evaluation of main-crop stubble height on ratoon rice growth and development[J]. Field Crop Res,2009,114:396-403.
[9]任天举,张晓春,王培华,等.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配合力效应[J].西南农业学报,2005,18(4):382-386.
[10]易镇邪,周文新,屠乃美.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性状与物质运转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9,23(5):509-516.
[11]黄淑娥,李迎春,殷剑敏.“3S”技术在江西省再生稻种植气候可行性研究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4):573-576.
[12]柳开楼,秦江涛,张斌.播种期对轻简栽培方式再生稻源库关系的影响[J].土壤,2012,44(4):686-695.
[13]任昌福,刘保国.再生稻培植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14]冉茂林,熊洪,洪松,等.再生稻幼穗分化特性及发苗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2,15(2):28-33.
[15]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等.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J].作物学报,2005,31(4):505-510.
[16]张桂莲,屠乃美,袁菊红,等.播种期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3):229-232. [17]程建峰,潘晓云,曾晓春,等.水稻再生特性的生理基础研究Ⅱ.头季收获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3):167-170.
[18]何花榕,杨惠杰,李义珍,等.超级稻Ⅱ优航1号再生高产栽培的库源结构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6):52-57.
Effects of Bud Fertilizer and Stubble Types on Grain Yield and Regeneration Capacity of Ratoon Rice in Northeast of Jiangxi Province
XIA Guilong1,OUYANG Jianping1,LIU Kailou2*,LI Yazhen2,ZHOU Lijun2,YU Paolan2,HU Huiwen2
(1Protospecies Farm of Dengjiabu,Yujiang,Jiangxi 335200,China;2Jiangxi Institute of Red Soil / Nation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Red Soil Improvement/Scientific Observ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Arable Land Conservation in Jiangxi,Ministry of Agriculture,Nanchang 330046,China;1st author:908305822@qq.com;*Corresponding author:liukailou@163.com)
Abstract:The northeast of Jiangxi Province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ratoon rice because of sufficient light and heat resources. File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period of bud fertilizer,harvesting methods and better height of stubb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ud fertilizer could improve grain yield of ratoon rice. Compared with no bud fertilizer treatment,the yields of ratoon rice in 170 kg/hm2N and 125 kg/hm2N were increased by 48.9%and 36.9%,and the effective panicles and grains per panicle were also increased. The yield of manual harvesting ratoon rice was higher than mechanical harvesting,and its buds on stubble,the effective panicles and grains per panicle were increased by 7.7%,27.9%and 11.6%. In manual harvesting,compared with low stubble,higher stubble could improve grain yield,buds on stubble,effective panicles and grains per panicle of ratoon rice. Therefore,the study shows that,170 kg/hm2N and the manual harvesting is the better management mode of ratoon rice in the Northeast of Jiangxi Province.
Key words:ratoon rice;bud fertilizer;manual harvest;stubble height
中图分类号:S511.0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082(2016)02-0027-04
收稿日期:2015-10-04
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20151BBF60084);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1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