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龙东光电子有限公司民参军案例

2016-06-29冀中仁

中国军转民 2016年6期
关键词:吊舱返回舱红外

■ 冀中仁



上海龙东光电子有限公司民参军案例

■ 冀中仁

上海龙东光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东光电子)组建于2001年4月10日,由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松江分局批准营业。公司以科研、生产相结合,军品与民品相结合,集研究、试制、批生产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红外搜索吊舱的研制、生产、修理、销售及技术服务,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民营)。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上海龙东光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东光电子)组建于2001年4月10日,由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松江分局批准营业。公司以科研、生产相结合,军品与民品相结合,集研究、试制、批生产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红外搜索吊舱的研制、生产、修理、销售及技术服务,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民营)。

为了企业今后的发展与壮大,公司已经将厂址搬迁至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莲振路298号1幢,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617平方米,均用于军品科研与生产。公司注册资金4400万元人民币,拥有总资产4854万元人民币。现有员工5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人,具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人。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公司已形成了稳定的专业技术团队,凝聚了一批资深的光电技术、惯导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并获得了三项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六项软件著作权;建立了先进的总装、测试车间,拥有配套的专业测试能力;并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直升机技术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建设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拼搏与创新,先后成功研制出了近十种不同型号的光电吊舱,其中两种型号已被部队所采用,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受到军队用户的认可和好评。

军品是公司兴业和发展之本,本着诚实、守信和不断创新的原则,为部队研制出高质量、符合军队需求的搜索装备,为国防事业做出贡献是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一直坚守的信念。

二、发展历程

2004年,公司开始研发光电吊舱。

2006年,第一套两轴两框架吊舱研制成功并通过多方试飞试用。

2010年,某型号二轴四框架吊舱研制成功,并通过了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飞机设计研究所的试飞鉴定。

2012年1月,通过了总参谋部陆航部装备局在石家庄主持召开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机载卫星声像传输系统的鉴定。

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通过了在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进行的可靠性工程与环境试验。

2011年,通过由信息产业华东工程软件测评中心对吊舱转塔控制软件的测评。

2011年8月,通过了总参谋部陆航装备局在上海组织召开的某型号红外搜索吊舱鉴定审查。

2010年——2014年,某型号红外搜索吊舱交付部队使用。

2011年,对无人机、有人机等多个领域,开展多款吊舱的研制工作。

2011年7月,通过了上海市保密资格认证委员会的保密认证,获得了三级保密资格证书。

2011年10月,通过了新时代认证中心的GJB 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和GB / 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认证。

2012年l0月,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的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2013年8月获得证书。

2013年12月,通过了陆航航空部附件维修资格审查,获得了陆航部装备局颁发的“维修许可证证书”。

2012年6月,XX型号红外搜索吊舱参加了神九返回舱搜索、跟踪图像传输任务。

2013年6月,XX型号红外搜索吊舱执行神十返回舱的搜索、跟踪图像传输任务,神九、神十两次任务都圆满完成,受到总装备部司令部信息化局表彰。

2012年红外搜索吊舱获得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证书。

三、优势军品技术

公司长期关注于光电吊舱的研制,始终坚持技术积累,追求技术创新。在技术累积方面,通过多种型号光电吊舱的研制,公司对光电吊舱涉及的光、机、电、自动控制、图像处理等专业领域的相关技术有了充分的积累,掌握了光电吊舱研制涉及的主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研制的光电吊舱在国内最先采用了光纤陀螺作为敏感器件,最先应用了具有连续变焦功能且分辨率达640X512的红外热像仪,使得公司的光电吊舱在同等作用距离的条件下具有尺寸小、重量轻的特点(国内),目前公司正在开展的“地理信息在光电吊舱动态实景图像上的融合应用研究”课题,属于光电吊舱行业领域中的前沿课题,课题研究的成果将充分扩展光电吊舱的应用范围和应用能力,这也是公司追求创新精神的体现。

(一)主体技术

1.有效载荷的配置与应用

技术特性:有效载荷作为吊舱的关键部件,对其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根据系统功能、性能的需求,如作用距离、体积、重量等要求,选配各种类别和性能的有效载荷;并在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有效载荷的视场范围、多个有效载荷之间的校轴、视频信号传输过程中干扰等因素,使有效载荷的性能在系统应用中得到最优的体现。

掌握情况:掌握可见光摄像机和红外热像仪的选配与应用技术,并在XX红外搜索吊舱中成功应用。

2.“四框架平台结构”设计制造

技术特性:平台采用两轴四框架结构,主要技术包括框架组件的设计制造、高精度轴系的设计制造、平台的装调技术。

框架组件设计注重框架组件的静平衡,在保证结构强度与刚度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布局,优化设计,以减小体积、减轻重量,框架采用精密铸造与加工技术;轴系的设计注重解决高支撑刚度和低摩擦力矩之间的矛盾,涉及支撑轴系的设计、制造技术;平台的装调主要保证质量平衡性好、干扰力矩小。

掌握情况:掌握“四框架平台结构”设计制造技术,并在XX红外搜索吊舱中成功应用。

3.“直升机机载环境下减振装置”设计制造

技术特性:采用内环架减振方案,即将减振装置配置在内、中环架之间,主要是对安装有有效载荷的内环架减振;内环架减振方案能有效减轻平台莺量、减小平台体积,并保证减振装置弹性支撑中心与内环架重心的一致。减振器的设计需根据载机振动频谱,合理选择减振器的固有频率、阻尼参数,使减振装置能减小高频振动,又不发生共振。

掌握情况:掌握“直升机机载环境下减振装置”设计制造技术,并在XX红外搜索吊舱中成功应用。

4.“嵌入式软硬件系统”设计制造

技术特性:采用嵌入式处理器并设计相应的外围支撑硬件电路,配合嵌入式软件来满足系统对功能、性能的要求。

掌握情况:掌握各种嵌入式处理器(MCU、DSP、PCl04)的使用、外围硬件电路的设计、嵌入式软件的编程技术,并在XX红外搜索吊舱中成功应用。

(二)关键技术

1.“四框架平台惯性稳定”控制技术

技术特性:惯性稳定控制使视轴稳定在惯性空间方向,以克服动基座角姿态变化和低频角振动对光学成像系统的影响。

“四框架平台惯性稳定”控制回路包括两条稳定控制回路、两条随动控制回路、两条锁定控制回路、一条收藏控制回路和四条跟踪控制回路。采用全数字控制方式及变结构、增益自适应调整等有效的控制方法,使系统可达到较高的控制稳定性和稳定精度,且系统控制灵活性增强。

掌握情况:掌握“四框架平台惯性稳定”控制技术(稳定、随动、锁定、跟踪控制等),并在XX红外搜索吊舱中成功应用。

2.视频跟踪技术

技术特性:视频跟踪技术通过图像识别与处理,计算出目标相对于瞄准线的偏移量,反馈给伺服控制系统,驱动平台框架转动,跟踪目标。

在视频跟踪算法中,采用各种低通、高通滤波算法来进行目标特征的提取;采用相关或形心跟踪算法来实现目标位置的检测;采用预算法来实现目标位置的预测;采用了特征跟踪和灰度跟踪相结合的跟踪方法。

这些算法的融合采用,大大提高了目标跟踪的可靠性,跟踪过程中,由于人员操作锁定目标时,跟踪部位会发生一定的偏移。此时,通过操纵人员的控制,适当调整被锁定目标部位,有利于更可靠地跟踪目标。

掌握情况:掌握目标图像识别、图像跟踪及跟踪点微调技术,并在XX红外搜索吊舱中成功应用。

四、参军典型事件

(一)神舟九号返回舱跟踪搜索任务

2012年5月17日,公司接到紧急电话“要求提供某型号的光电吊舱,保障神九返回舱的顺利着陆”,这次神九任务在国内首次提出用装在搜救直升机上的光电吊舱进行返回舱实时搜索、跟踪将图像信息清晰的传输到中央指挥大厅。此前,选用的是国内另一家公司的产品,在近4个月的演练中,始终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时公司的光电吊舱才被紧急调用。

在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后,2012年5月29日由总经理带队赶赴北京,参加飞行试验和考核。几天的演练下来,公司得到了“吊舱图像非常稳定、清晰,神九任务可以采用上海龙东光电子有限公司的光电吊舱”的评价。

在内蒙古主着陆场经过20天、6次的演练后,6月29日上午,当神九返回舱打开降落伞后不久,公司的光电吊舱就跟踪到并牢牢锁定住了返回舱,并将捕捉到的画面实时传输到北京、西安的指挥中心以及电视直播画面。更重要的是,全国人民第一次通过电视看到了稳定、清晰的神舟九号返回舱着陆全过程。在顺利完成任务感到喜悦的同时,公司同时也在寻找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下次任务来临时可以做得更好。

(二)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搜索跟踪任务

2012年9月起,神十的任务还未敲定,公司就成立了由10人组成的攻关小组,投入数百万元资金,对软件和产品进行了适应性改进。除了摄像机的分辨率提高了之外,还增加了视频记录和视频切换功能,可以通过视频切换器将三路不同的视频源传给指挥中心(三路视频源分别为:一路不带字符的红外视频,一路不带字符的可见光视频以及一路带字符的复合视频)。

在紧张准备的同时,公司也迎来了神舟十号返回舱搜索的任务。6 月11日傍晚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6月26日上午返回舱顺利着陆。这次保障任务对公司来说可以用惊心动魄、有惊无险两个词来形容。返回舱回收当天8点公司吊舱已经捕捉到了返回舱,并且保持稳定的跟踪,不料2分钟后,神舟十号从画面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厚厚的云层,可见光摄像机和红外探测器都没有办法重新找到,在紧张之余,操作员也在熟练而又快速地搜索着云层之下的低空,8点06分神舟十号再次出现在监视器画面上并被牢牢锁住,所有人员这才松了一口气。

任务结束回到公司后,总经理随即召开了任务总结会议,虽然这次参加保障的吊舱在图像清晰度上进了一个台阶,但是跟踪过程返回舱被云层覆盖后目标丢失的情况给了公司又一个改进的方向,就是能否让返回舱提供位置信息给吊舱,再通过吊舱的监视器画面实时反馈其位置信息给操作和演播厅工作人员,即使会出现目标被覆盖的情况,公司也能够根据位置信息迅速准确找到它。为此公司成立了项目组,改进和实现上述思路,为下次搜索任务做好准备。

五、参军经验与启示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在国内能够融入军工装备承制单位进行军品研制工作,确实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除了享有崇高的政治荣誉之外,在科研、技术、生产等方面也得到提升和发展,使企业始终在“科技创新、开拓进取”的思路上受到激励,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

公司董事长从参军的那一刻起,就立下了“参军报国”的决心,在部队里刻苦锻炼勤奋工作。复员后怀着一颗“军工报国”的朴素情怀,愿为祖国的国防建设无私奉献出改革开放后挖到的第一桶金。

一个不足60人的民营小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与国营军工企业无法相比拟的情况下,却能在祖国的航空领域里认真进行高科技产品的开发、研制,直至完成正式产品交付部队使用;在航天领域的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交会对接的试验任务中,开创历史,圆满完成神九、神十返回舱安全着陆的全程搜索、跟踪、锁定和信息反馈的光荣任务,得到总装备部信息化局的二次表彰嘉奖。

公司从2001年成立至今,公司前期的技术研发投入就超过12亿元人民币。公司瞄准的是技术难度大、见效慢、风险高的国防需求产品。先后开发集成高速光波导调制器、光纤陀螺芯片等“高精尖”产品,前者还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但是产品开发的成功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是因为国内光学材料的不稳定性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进行产业化生产成了难题。眼看着几年来巨额资金的投入即将付诸东流,公司选择了“为国争光、不惜代价”的艰难而光荣的道路。通过调研后立即投入当时国内刚刚起步研究开发的机载光电吊舱的研发项目。当然,项目上马容易,但要真正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作为一个篮球那么大的机载光电吊舱因其“体积小、重量轻、作用距离远、图像传输清晰、跟踪响应快”的高难度技术要求却在具体的产品上集合了光、机、电、图像处理、自动控制等诸多高科技技术,而且还将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在当时这些条件和要求决定了大多数民营企业是无法承受的同时也受到了许多条件的制约。

在军队上级机关领导和地区军代室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下,在总体单位的技术指导下,经过努力拼搏研制成了第一套机载红外搜索吊舱的产品样机,并完成了多种环境条件的试验考核,最后通过军队的产品鉴定评审。产品的研制成功也使企业无论在技术设计能力、生产条件保障、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一个“三无”(无高科技技术储备、无关键技术设备、无高端技术人才)的民营企业成为国家三级保密单位和军工装备承制单位的合格者。

六、参军困惑与期待

目前,落实习主席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思想,深入推进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以“推进公平竞争、促进民企参军”。这对民企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促进,成为新时期对民营企业“参军”的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动力源。

民企与国企“不对称”情况一览表

说起困惑,首先自身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正确理解和加深理解“军民融合发展”中的“融”和“合”的互相关系,怎么来进一步做好“深度发展”中的“推”和“进”。这恰恰是民营企业的迫切期待。

推进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式的发展,就是要打破军工垄断,建立起军民企业公平竞争的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完善“融合”的有效途径和健全“推进”的制度措施。作为民营企业要积极主动参与,为实现“推进公平竞争、促进民企参军”而努力工作。

根据我国国营企业的军品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民营企业的现实状况,无论从政治思想和国防教育、组织机构保证、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人力、物力、财力的对比等都相差甚远,不可比拟。要说“公平竞争”,至少在目前情况下国企、民企不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很难做到公平。因此只有在考虑民企自身的条件和特点的前提下,在体制、机制上逐步创造条件,在必要的条件和要求上基本实现向国企军工单位看齐,采取先“融”后逐步“合”到位,这样才能有公平竞争的可能性,而且还有点“不对称”的公平竞争。

民企和国企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情况应该都比较清楚,如下表:

由于上述情况客观存在,民企参军道理上确实存在困惑和期待,具体有以下几点:

(1)在风险投资、管理制度、资金保证、条件保障等诸多方面,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是靠财产抵押、自筹资金等方法,风险很大。这给军队下拨研制任务方面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困惑,而国有企业没有这些问题。国家统包,即使有问题也是“逃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2)军品利润在国企和民企中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同及各自的利益取向不同,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储备、设备更新等方面在分配上也会有所不同,存在一定差异。那么怎么来确保上述的情况得以落实和有一定的保障,使得有一定比例的利润投入到企业的再生产再研发之中,这要靠一定的制度保证,并形成军队的监督和考核机制而且还要有可操作性,同时又可以作为继续合作提供新研制任务的依据之一。

(3)军品研发的经费在待遇上国企和民企也存在不同情况。在国企中只要有新的研发项目就有预研经费,或有先期技术攻关的资金拨款。在某种情况下还有可能追加。此外,还有技术改造经费的支撑。而这些待遇在民企中是不可能得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的事。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企业性质不同,情况往往相差悬殊。

(4)在推动公平竞争方面,当前新的形势下,作为民营企业首先要自已努力创造一定的先决条件,使之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而作为军队和政府部门,要考虑根据民企在国内的实际情况,确定哪些方面要降低准入门槛.哪些方面要加严准入门槛,做出合理安排,使民营企业经过一定的努力改造能够进人“参军”的行列,最终实现“推进公平竞争、促进民企参军“的目标。

猜你喜欢

吊舱返回舱红外
战机吊舱火力赋能“神器”
“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安全着陆
网红外卖
闪亮的中国红外『芯』
8路红外遥控电路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NEO—2X光电吊舱
实践十号返回舱回家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成功着陆
吊舱式电力推进船舶螺旋桨匹配设计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