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兵工事业回顾

2016-06-29马晓荣

中国军转民 2016年6期
关键词:兵工手榴弹兵工厂

■ 马晓荣



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兵工事业回顾

■ 马晓荣

编者按:兵器工业出版社和国防工业出版社,从80年代起相继编辑出版了一系列的兵工史料书籍,其中包括了10本中共从红军到抗日根据地的军工史料、一套四册从同治到1949年的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由以上四册资料整理而出的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等,为中国的近代兵工发展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值此纪念人民军工创建85周年之际,本文作者依据上述资料摘选了中共抗日根据地兵工厂情况史料。重温这段艰苦卓绝的军工历史,体会人民军工创业之难,才会更挚爱今天的军工事业,自觉为我国军工发展做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各沦陷区积极活动,组织抗日游击队,成立抗日根据地。各基地使用的武器,有的来自民间,也有许多缴获自日军、伪军及其他武装力量。国民政府从抗战开始便无武器、弹药供给中共,中共中央指示各地要自力更生,制造武器、弹药。因此各根据地中都设有兵工厂,其规模及能力大小不等,但是都有原料来源的困难。

各根据地的主要产品是复装子弹、手榴弹、地雷、黑火药等。也有少量的步枪、手枪、机枪、日式掷弹筒等的生产。后期有些根据地可以自产无烟药、自制子弹、迫击炮和炮弹。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以翻沙、手工锻造,配合小量机器加工。大部分的原料来自沦陷区的铁轨,因此品质的差异很大,产量也不多。后期因为自制枪械品质不佳,大部分放弃,专注于弹药的生产。

由于兵工生产集中了各区的技术人员,因此各厂同时也负责其他的民生生产任务,例如生产肥皂、火柴、油墨,管理锅炉发电等等。可见,早期人民军工就已经“军民兼顾”了。从兵工发展上也有很大的进步。从根本不通晓武器的原理、制法、好坏,到了抗战期间,由于机械工艺科技原理相对普及,因此制造武器已经不是太难的事了。工作的机器,只要有适当的原料,也可以生产。掌握了生产技术之后,下一步便是提高品质、生产管理和生产效率。

中共山东根据地兵工厂

对于兵工生产,早在抗日战争初期,山东的共党组织和山东纵队就十分重视。山东各地抗日武装建立后,一些小型分散的兵工厂也相继建立,主要分布在胶东、清河、冀鲁边、鲁中、鲁南、滨海6个根据地。1938年春,胶东抗日救国军三军三大队,在黄县圈杨家村,成立了山东的第一个人民兵工厂——圈杨家村兵工厂。

机器来自没收的资本家工厂,员工100余人。1938年5月,仿造出七九步枪26支,该枪仿造自汉阳步枪,枪管来自当地玲珑金矿凿岩用的六梭小孔钻钢。6月生产50支,7月生产60支。当时技术人员较多,质量较好。

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建立,成立了胶东、鲁中、清河、冀鲁边、鲁南及滨海等抗日根据地。1939年3月,因日军扫荡,圈杨家村兵工厂全部迁出黄县,机器人员损失极大。改编为山纵队第五支队第一兵工厂。1943年下半年,山东的兵工生产已得到较大发展。全省已由1938年初创时的6个工厂、600余工人发展到18个工厂、近3000工人。产品的种类和产量也有较大增加。弹药生产不仅能制造各种子弹,还能制造各种炮弹和烈性炸药;武器生产不仅能制造各种地雷、手榴弹,还能批量生产步枪、机枪和大口径的迫击炮。据1943年统计,清河区兵工生产能力月生产炮弹1500余发,子弹6000—8000发,炸药300余斤,鲁南军区可月生产手榴弹7000余枚,爆炸率达90%以上。

从1944年初到1945年8月这一段时间,山东的兵工生产获得迅速发展。到1945年8月,已发展到28个工厂,6000余名工人。据1944 年7月统计,全区月生产步枪270支、迫击炮弹1000多发、榴弹6.5万余枚,制造子弹2000余发,复装子弹2万发,地雷1600余个。滨海军区通过技术革新,也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1945年全区兵工厂共生产子弹1.21万余发、枪榴弹3.02万余发、手榴弹28万余枚、“五五”炮弹5006发、“八二”炮弹3696发、地雷3978个、“五五”手炮408门、炸药8688斤。

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对日军大反攻形势的需要,各兵工厂认真贯彻执行了山东军区制定的,以弹药生产为主的生产方针,加强对火药的研制与生产。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收复了一些重要工业城市的工厂及矿山,以及解放区面积的迅速扩大,为山东的兵工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能力。到1946年2月,山东的兵工厂由原来的22个发展到27个,拥有职工6000余人。1946年春,鲁中兵工总厂接收日伪时期的军火厂改名为颜山铁工厂。根据胶东军区统计,全区1946年共生产“100”式迫击炮19门、迫击炮弹34122发、子弹931658发、掷弹筒弹70506发、各种炸药59424斤。1946年渤海各军分区兵工厂总计生产手榴弹525000枚、地雷3800个、炮弹3000发、子弹120000发。鲁中、鲁南、滨海3个区的兵工生产品种和能力也都有成倍增加。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华中7个兵工厂2500余人转移到鲁南、滨海,后又转移到渤海,为这3个区的兵工生产增加了力量。鲁南区由原来生产规模较小的7个兵工厂,扩展为生产规模较大、产品品种齐全的7个大厂,滨海地区由原来的6个小兵工厂,扩大到8个生产规模较大的兵工厂。1946年,中共中央提出扩大兵工生产、支援前线,决定把胶东民兵工厂合编到军区直属厂,各地区民兵须有部份修械员,自七月份开始到八月份共合并了五个分厂,成立第六厂、第七厂,共增加人数786名。这时总人数已由2092增到2878名。

第六厂以环海一分厂为基础,七分厂以环海总厂为基础。六分厂任务做七五、八二迫击炮弹,七分厂任务做十生地迫击炮弹,并在烟台做炮弹皮,每月约300—500发,新转化任务、新工人、新的单位组成(虽然调去部分老工人),他们的生产力量是很低的。1947年国民党对山东实行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迫使鲁南、鲁中、滨海以及后来胶东的一些兵工厂不得不停产转移。在转移时,由于掩埋机器设备,致使有的锈蚀损坏,工人无法生产。因此,武器弹药的生产出现滑坡,生产规模缩小,各种产品及其质量下降。

1947年2月胶东召开军区兵工会议,扩大了生产,支援鲁南会战,军区与行署共同决定,动员胶东党政军民,有关单位出机器、原料、人员,扩大兵工生产。在三月份开始组织,由东海军分区造枪厂、原六分厂、政府义丰工厂为基础,合成新六分厂。因胶东发展部队缺枪,即确定造枪任务:成立第八厂,任务是造机枪。 1947年3月,胶东军区要求六厂开始生产四五步枪。六厂原是生产迫击炮的,因此成立了五个制枪小组,从头开始。4月份便制出了100枝步枪。

六厂步枪较东海(东海独立团修械股发展出来的三厂,枪是仿自日式三八式步枪,只有枪栓尾改捷克式)较准确些。六厂在1947年共生产四五式步枪3188支、六五口径步枪弹及刺刀。1948年胶东军区生产2103支四五式65步枪。1948年8月10日,中共华东局指示,枪炮停止生产。四五式步枪现在北京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尚有实物展出。

中共晋冀豫根据地兵工厂

1938年初,129师修械股每月生产驳壳枪及其零件100个。1938年冬第一修械所手工造样枪七九汉阳式两支。1938年冬第一修械所造样枪手提式八音枪十支连九支,大部分为129师唐支队开始造。1938 年9月129师先遣支队造样枪汉阳式捷克式数支。1938年9月,先遣支队在梁沟之修械所首先造出捷克式步枪十多支。1938年秋,八路军总部修械所由军实科创办,设在山西榆社县韩庄村,合并了115师344旅修械所、129师高平修械所、晋豫游击支队阳城修械所。后迁往黄崖洞。1939年2月起总部第一修械所继续着制造汉阳式步枪。半机械造样枪七九汉阳式3支。1939年3月34支。1939年4月62支。1939年5月96支。

1939年5月至1940年4月,中共八路军18集团军部接收l29师高峪修械所,并接收先遣支队之梁沟修械所及武安县政府修械所而建立高峪三所。梁沟兵工厂位于河北省武安市西北部的梁沟村距离市区46.5公里,四面环山,悬殊崖陡峭,山上林森茂密荆棘丛生,地势十分险要,1937年初夏,八路军供部兵工厂从高吧沟迁此,当时有军工300多人,以修理工检为主。1938年,接收了河北民军李三窑兵工厂,工人和机器全部拼到梁沟兵工厂。工人增加到1080多人,厂内设有发电、铸铁、钳工、装配等车间,能够生产步枪、手榴弹、机关枪、盒子枪、掷弹筒等武器。

1939年夏,总司令朱德指示扩大总部的造枪规模,在山西黎城县,距县城45公里的山中,俗称黄崖洞(又名水窑)建起了兵工厂。水窑兵工厂是军工部的第一个兵工厂,称为军工部一所,对外称为工兵营,主要制造步枪。

1939年7月至1940年7月,仍沿用韩庄村的制造,生产改进的中正式步枪,1940年8月后,改造八一式步枪。1939年12月7日,三所造出七九式步枪一支,正好是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55岁生日,军工部将其命名为“五五式步枪”。该枪为79口径,枪长1390毫米,重量4.05公斤,有效射程为250米至350米,枪身的金属件用道轨钢制成,月产量30至50枝。三所的“五五式”一直生产到1940年9月才改为“八一式”。接收晋冀军区修械所,收罗民军张荫悟、候墉如部之修械所而建立昔阳里沙窑四所,后因战况变化,四所乃于1940年2月移回梁沟而开始建立梁沟四所。巩固收编整理武乡铁工厂而建立柳沟铁厂。1940年9月,全面改制“八一式”步枪。“八一式”步马枪,由刘贵福于1940年参照汉阳式,捷克式及三八式,由他在延安军工局时制出的无名式马步枪基础上发展而出。

八路军军总司令朱德

该枪较一般步枪短,但较马枪长,口径79公厘,全重3.36公斤。枪是由汉阳造步枪经若干次改造做出“八一式”步枪,后来准备改成捷克式的机柄。因生产量少而暂且不改了。生产数量:

修改的设计有:屈枪改正了退子勾;枪架薄弱易毁,打火机打不响的毛病。步枪造了新型的六五大退子勾,克服了过去汉阳式退子勾易毁坏、容易滑机的毛病。“八一式”步枪有生产图纸及样板,发到各生产兵工厂,据说一共生产了8700支,是所有中共抗日根据地中产量最大,生产质量较好的步枪,达到零件可以互换的程度。但是仍受原料来源的限制,其材质并不很好。目前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尚有实物展出。 1941年“八一步枪”转到梁沟四所生产。

11月11日,日军板垣师团5千余人,进攻黄崖洞。日军炸毁大部分厂房及机械,兵工厂于1942年2月转移至辽县苏公村一带,在清漳河两岸设厂。梁沟四所,经过1942年5月大战,房室全毁,机器损失在四分之三以上。高峪三所亦损失惨重,故与看后河北二子弹厂合成为一个所三个厂;即梁沟一厂专门造长短枪,河北二厂(即高峪三所搬移)专门造掷筒弹,看后三厂专造子弹。子弹厂便分出两个小厂,一个在冀南,一个在太岳。

产品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步枪 967 3360  1736 642 400连发短枪 9 11单发短枪 450屈枪1432

中共晋察冀边区兵工厂

晋察冀区抗日基地首创于1937 年11月。1938年从五台召集几个工人在阜平成立一个修理班,只是修理各部队的旧枪。以后从二、三分区调来工人和机器,在四月间才成立修城所,全为铁机木铅,四月到七月间,有工人六十余名。此时不仅修理旧枪,并装配步枪185支。1938年11月,晋察冀军区供给部第一修械所及大官亭修械所先后制出了“七九步枪”、仿造意大利圆栓盒子八音子手枪及7.63厘米手枪。1939年2月间,又扩大工人七十余名,从四分区调来一部元车,又成立一个修械所,共两所;第一所有元车两部,油机一架,修理旧枪及造刺刀,第二所也是造刺刀。3月间由一分区拨来工人六十余名,元车两部,零车一部,又从三分区调来元车一部,成立第三所,也是造刺刀和修理枪。由冀南过来工人二百余人、元车5部,15匹马力柴油机一个,元车1个,成立第四所,造刺刀和修枪,既多又好。

第二所造手榴弹与炮弹。该两所不久就被山洪冲袭。6月间由三分区拨过一个手榴弹厂, 工人五十名,柴油机一架,每月不超过三千个左右。1939年4月在河北省完县神南镇成立工业部,将军区供给部及修械所划归工业部。第一、第二和五庙地修械所分别编为第一、第二及第三所,冀中修械所分为第四和第五所。大石沟修械所编为第六所。第一、第二所在平山县;第三、第四所在完县、易县和涞源县交界处;第五、第六所在唐县和涞源县交界处。

1939年6、7月间,第四、第五所遭受罕见的洪水。洪水后四所迁往三所驻地,五所并入六所。在10月中旬,接收一分区作子弹之压力机3部,工人15名,后因日寇过来“扫荡”未能展开工作。反“扫荡”过后,又将三、四两所分开。1939年12月军事生产报告:第一所制造马步枪、手枪和修枪。每月可制刺刀2000把,手枪5支。第二所以刺刀为主,也制三五支手枪。每月可制刺刀1000把, 手枪5支。第三所制造马步枪和左轮。第四所修枪和制造左轮。

第三、四所每月可修枪445支,制左轮四支。第六所制造手榴弹和迫击炮弹。自1940年初改称连。1月,一、三、四连开始造二七式捷克式马步枪、机枪,材料是平汉铁路的铁轨,用来制这枪筒、节套、枪栓和子弹匣。六连又分为六、七两连;六连只作子弹和翻砂,七连作手榴弹。1940年平均月生产数量;捷克式马步枪400支,手榴弹10万枚,迫击炮弹2000枚。1942年因中共中央军委下令军工生产应以弹药为主,一、三、四连在后半年停止生产步枪。1942年5月制造数量:捷克式马步枪156支,手枪184支,刺刀47618把,手榴弹308157枚,炮弹2975枚,子弹594997粒。1948年春,晋察冀边区工业局第五管理处改为55兵工厂,下属8个分厂。

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

大官亭修械所是冀中军区供给部修械所,创始于1938年5月,是冀中地区最早成立的一个综合性兵工厂。1938年5月,人民自卫军在河北省安平县北黄城村的修械所,制出第一把仿中正式的二七式步枪,因为是民国27年制成,故称二七式。5月,该修械所与其他两个修械所合并,改编为冀中军区修械所,迁至饶阳县大官亭村。另外还有河北游击军孟庆山在河北肃宁县后堤的修械所,以及高顺成部的一个迫击炮弹制造部。其职工约有千人左右。除了修械之外,每月可以生产新枪50支,手榴弹3至5万颗,迫击炮弹1500发及刺刀,大刀各900把。

1939年2月因日军对冀中进行大扫荡,转移到平汉铁路以西,4月并入晋察冀军区工业部。中共晋绥区兵工厂晋绥军事工业是在红军第二方面军修械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37年随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0师修械所。

1938年120师修械所分一半干部和工人去平西挺进军;另一部分随120师在晋察冀随军修械。1937 年9月,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在太原成立,在太原沦陷前转移到中阳县,1938年2月,转移到文水县、交城县一带,并发展成一个旅,即工人武装自卫旅,简称工卫旅。4月在静乐县米峪镇创建了修械所。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150人及6部机器,仍属阎锡山管制。1938年12月,转移到静乐县口徐沟,在修械所中有多位来自太原兵工厂的工匠。因此开始自制步枪。由于机器缺乏,因此全部用手工锻造,没有材料,使用轨道钢代替,经过半年的时间,于1939年7月仿造成功7支中正式步枪,口径7.92公厘,使用折合式三梭式刺刀。1939年9月,120师修械所在研究过日式,捷克式,白朗宁式和哈其开式轻机枪之后,决定仿造哈其开式轻机枪,成功制出2挺。

1939年12月阎锡山与八路军决裂,新军归入八路军序列。120师由师长贺龙率领,于1940年2月由晋察冀返回晋西北,接收晋西北新军修械所等,转移至佳县口牛沟。成立120师修械厂于佳县口牛沟,时有职工约二百余人。由于口牛沟附近不产铁炭,将手榴弹制造厂迁到佳县螅蜊峪附近李家坪,便于依靠临县招贤的铁炭。于“五一”劳动节时,生产出厂30支步枪,该年贺龙46岁,为了祝贺其生日,该步枪被定名为“四六”式。修理所除修理枪械外,还生产“四六式”步枪112支。手榴弹3500发。

1941年开始生产日式50掷弹筒。并生产哈其开式轻机枪10挺、四六式步枪160支、手榴弹26827个、地雷200个、掷弹筒22门。1942年由于材料缺乏产量有限,停止生产轻机枪与四六式步枪,增出掷弹筒。本年生产轻机枪10挺、手榴弹42459个、掷弹筒40门、掷弹2010个、地雷110个、机器8部。1943年生产手榴弹70265个、掷弹筒192门、掷弹21093个、地雷903个、机器15部。1944年改造日式50掷弹筒,使其可以由不同角度发射,并改击发方式为按钮,由温承鼎及吴奎龙两人合作完成,因此称为“鼎龙式”弹筒。温承鼎并用废枪管制出利用瓦斯作业原理的自动步枪。该枪在枪口装有防跳器,以改进枪口上扬的问题,并以120师政委关向应之名命名为“向应式”自动步枪。一共只生产4支。

“四六式”步枪共再生产272支,现美国春田兵工厂博物馆及中国陕西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各有一枝实物展示。1949年8月,晋绥区兵工部结束生产,职工机器于12月抵达陕西虢镇等待分配。

中共陕甘宁边区兵工厂

吴起镇红军兵工厂,于1936年迁到延安,厂址设在离延安城15里南方的柳树店,因此又称为柳树店兵工厂。1938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军工局),在延安机场附近北山坡的山沟里成立,接管了柳树店兵工厂。1938年底军工局迁往杨家沟。1939年4月,军工局迁到安塞县延河支流杏子河北岸的茶坊镇,所属有八个工厂。柳树店兵工厂也迁到茶坊,改成军工局一厂,正式名称为陕甘宁边区机器厂,又称工艺实习厂,通称为茶坊镇兵工厂,是陕甘宁边区的第一个兵工厂。该厂分为东西厂,东厂为枪械修造厂,西厂为机器制造部。沈鸿,1906年生,原在上海的一家开机器厂,抗战开始后,带了11部母机及7名技工,在1938年2月,抵达延安。他的工作母机及两箱技术书籍,开创了抗战时延安的各种机器制造,也是军工局一厂的重心。

刘贵福,1908年生,原在山西兵工厂工作,抗日战争开始后离开了太原。经由山西临汾刘庄的八路军办事处介绍,一共16人于1937 年7月到了延安。1938年1月间,柳树店兵工厂开始了自己造枪的计划。1938年2月,沈鸿带着他的机器到达延安,为自行制造枪械建立了基础。3月,一厂迁抵茶坊,刘贵福为东厂,枪械修造部厂长。1938 年4月25日,步枪由刘贵福、孙云龙等合力制造成功。该枪仿自捷克式步枪,枪管较“三八式”为短,枪托使用核桃木,刺刀是三梭形,不用时固定反贴在枪托下方。在该年五一展览会中获得特等奖,刘贵福、孙云龙被选为劳动英雄。枪成后没有命名,展览会人员将其称之为无名式马步枪从此定名。后来又称为“新七九”。

1935年5月,军工局为了扩大步枪的生产,决定将东厂独立建厂成立军工局二厂,以生产步枪为主,并承担各厂机器修配。厂址设在安塞县与志丹县交界处的郝家岔村。大部分的生产机器由一厂负责,二厂则改造一些普通机器成为专门机器,制出了拉来复线机、看眼机、校直机等,这些制造及测试,花了一年的时间,到了1940年6月才完成步枪试产。但是材料来源也是极大的困难,大部分由各部挖掘沦陷区的铁轨,然后用手工打成坯件,再行加工。撞针的弹簧,实在无法生产,只好到西安等地通过地下组织购买。1940年7月开始正式生产,但是经常停工待料,到了1941年底停产时,一共只生产了130支,供给中央警卫团使用。1942年6月二厂并入温家沟第一兵工厂,孙云龙被调往晋绥边区支援。刘贵福已于1940年调往晋冀豫根据地,后来继续研发,制成了八一式79口径步枪。

中央修械所——兵工署第四十四兵工厂

原为中央修械所,成立于1936 年7月,位在南京市龙蟠里。1937 年12月9日由南京迁出。先迁往湖南衡阳东阳渡,接管当地的子弹厂,为湖南军械局的旧址。湖南军械局初设于1926年,1927年1月开始生产。1931年时每月可以生产300到400支毛瑟手枪及三百万发子弹。后来因缺乏经费,该局处于停顿状态。当时属于第三路军修械所。1938年冬,由于日军逼近汉口修械所迁往贵州。

1939年1月,由赵学颜接任所长。接收贵州修械所,并在其原址复工,有30余名职员,200多名技工。所长上书建议扩编,附设游动修理队及随军检修班,分任各战区备军队修理保养之职。1940年春季,扩编为厂,附设游动修理队,分支随军检修班,住来于各战区之间。北至甘、新,南达昆明、缅甸、滇越之交,东沿大江两岸巴东、宜昌、老河口以及辰溪、常德而达长沙等地,皆为游动修理队踪迹所及。

1940年夏季,勘地于贵阳南郊中曹司附近之二龙夺宝,凿石辟路新建厂房,在当地工作一直到抗战胜利。1940年7月30日,中央修械所自第一厂(原汉阳)接收沅陵修炮厂,派作业课长王魁文兼代厂主任。1941年筹制手榴弹及左轮手枪等,以资调剂修理之空暇。1942年春,派员赴昆明接运53厂借拨之制枪机器30余部安装使用。同年秋天,两种械弹均大量出品。

1943年6月8日,中央修械所改名为兵工署第四十四工厂。并令增设游动修理总队之编制。1944年1月,接收桂林43厂经战火毁损之机料及员工。 此时有职员近300名,技工2000名。抗战胜利后,赵学颜奉命兼任胶济区兵工厂接收处处长,1945年赴青济两地接收日伪造兵工厂。1946年奉令率员迁往山东。1946年10月2日,44厂迁青岛完毕。

(作者单位:中航惠阳螺旋桨厂)

猜你喜欢

兵工手榴弹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真实版“土豆雷”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中非手榴弹竟比可乐便宜
重保龄球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兵器工业的关怀与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