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兴人民在抗战中的贡献

2016-06-29陈国华

大江南北 2016年4期
关键词:黄桥泰兴伪军

□陈国华



泰兴人民在抗战中的贡献

□陈国华

在抗日战争中,泰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秉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发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英勇奋战,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威武雄壮、可诉可泣的历史颂歌。

重建党的组织,领导民众抗战

1926年秋,以沈毅为书记的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宣告成立。但是,由于反动势力的摧残与压迫,党组织一度被破坏殆尽。直到1938年底,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处主任惠浴宇派金求真到泰兴重建党组织,党的种子才重新生根发芽。从1939年春到1945年初,泰兴先后建立了中共泰兴工委、县委和10个区委及106个乡党委,党员人数也由最初的8人增加到1108人。在县、区、乡党的组织恢复重建之际,县、区行政组织也相继建立。

在敌伪顽势力十分嚣张的情况下,泰兴县委、县政府把发动热血青年参加抗战作为首要任务。1939年春,泰兴县委以原有的“青年战时工作团”为依托,主动加强领导,在县城文庙重新召开成立大会,加强了青工团的领导班子,扩大青工团人数至2000多人,使之成为党领导下的青年抗日团体。1943年11月,县委、县政府根据地委《关于开展青运工作的决定》,在顾高庄召开“青年解放团”代表大会,吸收青年3000多人参加抗日进步组织。加上“青抗会”和“学抗会”的青年在内,宣传发动的抗日青年人数达到8万之多,为党培养了一批得力的抗日骨干,对带动和组织人民抗战发挥了很好作用。

新四军部队进军黄桥

1940年夏,为迎接新四军东进,泰兴人民按照苏北特委的指示,积极做好驻地国民党军队的统战工作,为新四军东进抗日开辟通道。泰兴宣堡地区当时驻有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李明扬的部队。为了动员他们合作抗日,泰兴县委选派一批党员打入该部第三纵队张公任的“战地服务团”,进行抗日宣传,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张公任保持中立。为此,当新四军7月中旬准备东进还未到达宣堡镇时,张公任就率部转移到大泗庄一带,为新四军东进黄桥主动让路。与此同时,县委还派党员和进步青年到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四旅驻古溪一带的部队中建立党小组,积极开展兵运工作,争取保安军弃暗投明。

1940年10月发生在泰兴黄桥地区的黄桥战役,是新四军针对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挑起反共行径的一场自卫反击战。虽然这场战役直接打击的是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但它与扭转苏北抗战局势十分密切。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顽固坚持限共、溶共、反共政策,不给英勇抗战的新四军以容身之地,并欲全部消灭而后快。为了支持新四军打好这场战役,泰兴人民在战前出动7000多人为新四军修工事、筑战壕;发动妇女3000多人为部队补军衣、做军鞋;调集黄桥工人400多人组成纠察队日夜巡逻,维持社会秩序;动员青年学生200多人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战斗中又组织6000多名民工为新四军运送弹药,拆桥破路,抢救伤员;派出2500多名地方武装和基干民兵对日伪进行警戒,防止敌人偷袭;号召上万农户为新四军做烧饼、送干粮、运茶水,让新四军指战员打好这一仗。战后,又派出5000多人帮助部队打扫战场,修复战壕,随军服务,使新四军一直打到海安、东台,取得了黄桥战役的完全胜利。

反“扫荡”,反“清乡”,抗击日伪暴行

1941年7月,日伪军纠集1.7万人对盐阜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驻地。泰兴军民为牵制日伪军向盐阜地区的进攻,保卫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在党政组织的领导下,主动对日伪军展开了全面攻势。8月上旬,泰兴人民与县区地方武装,积极配合新四军一师一团三营攻击古溪伪据点,歼灭伪军一个团。同月下旬,县区地方武装又配合新四军一部攻克黄桥、天星桥两地日军据点,迫使日伪军一度弃守遁逃。9月初,县警卫团配合分区主力部队对泰兴城的日伪军进行佯攻,迫使日军从泰州、口岸调兵南下增援,从而减轻了日军对盐阜地区的军事压力,为保卫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的安全作出了贡献。1941年4月,日军一个小队和伪十九师一个营开驻姚家埭据点,企图对我城黄线以北地区实施“扫荡”。为了粉碎敌伪的企图,泰兴人民在新四军主力的配合下,采取先发制人的办法,于4月23日深夜,主动对该据点的日伪军发起进攻。我地方武装组织精干分队登上敌驻房顶,揭开瓦片向敌人甩手榴弹,打得敌人昏头转向,缴械投降。1942年12月,泰兴城日伪军3000多人到我一区耿家庄、戴家庄、南湖头一带“扫荡”。他们杀人烧房,抢粮掠财,罪恶透顶。为此,县委立即调集县团武装和一区游击队进行阻击。地方武装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从两翼打击敌人,使日伪军首尾难顾,不得不丢下抢夺的粮食物资溃逃县城,从而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1941年秋后,日军见泰兴抗日民主根据地日益扩大,感到莫大的威胁与惊恐。为此,他们一方面将原驻镇江地区的第十二混成旅团调到苏北沿江一线增援,一方面又采用构筑据点,修筑公路,分割围剿抗日根据地的办法,妄图置抗日军民于死地。为了打破日伪军的“清乡”封锁阴谋,是年8月,县委组织民众4000多人,在城黄线上破拆公路。人民群众在路面上开挖了若干条3尺深、3米宽的小沟,使敌人40多公里的交通封锁线顿时瘫痪。1942年10月,驻黄桥的日伪军想打通黄桥到蒋垛两个据点之间的交通,企图使我五区的党政组织撤退到姜黄线北,以缩小抗日军民的活动范围。为了击碎日伪军的美梦,该区滨河乡的民兵和县团一道,在公路两侧修筑土围子和单人掩体,并依托这些土工事打击日伪军,迫使敌人不敢向北“扫荡”,让其妄图封锁蒋黄线的阴谋成了泡影。

1942年春,日伪军在封锁“扫荡”无效的情况下,变换手法,选择我城黄线路南地区搞所谓“实验清乡”行动。他们集中600多名日军、1500多名伪军的兵力,实行逐村逐庄的清剿办法,以达到消灭我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的目的。为击破日伪军的“实验清乡”计划,县委、县政府根据地委《关于反“清乡”的紧急通知》精神,迅速发动城黄线路南地区人民和广陵、曲霞、城黄3个区的游击队,采取分散、小股、躲猫猫、打据点、抓汉奸等办法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1942年2月中旬,日伪军100多人偷袭霞幕圩、丁家桥和蒋家圩,企图消灭我地方武装。县委得到情报后,立即组织县短枪队、公安武工队和区游击队绕到敌人后面袭扰伪据点,迫使敌人回转救援,从而粉碎了日伪军的偷袭企图。4月中旬,县城伪军一个营前去四仙镇的六十六圩,欲偷袭我八区区公所。区委得到情报后,一面分散转移非战斗人员,一面组织区队在敌人必经之路进行伏击,打得敌人有来无回。在日伪整个“清乡”围剿过程中,泰兴军民与敌进行大小战斗18次,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疲于奔命,从而击破了敌人的“实验清乡”计划。

发展经济,巩固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既是新四军的生存基地,也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家园。为了确保根据地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支持抗战,泰兴人民通过组建生产合作社、加强集市贸易管理和大力促进民间工商业发展等办法,认真解决根据地军需民食问题。县政府先后颁布了《泰兴县政府关于开展工商业生产暂行条例》《泰兴县政府关于开展集市贸易的布告》《泰兴县合作社组织暂行办法》和《泰兴县政府关于恢复城乡自由贸易扶助工商业发展的意见》等,以促进和恢复工商经济。由于政策得当、组织有力,工商业发展很快,为增加供给,支持抗战提供了保障。从1940年12月到1945年8月,全县共发展各类生产作坊和工商企业3000多家。根据地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既满足了民众的生活所需,又保障了军需供给。诞生于泰兴的军用手榴弹生产企业先后在横垛、横巷、丁家桥等地办厂,日产手榴弹1000枚左右,保证了泰兴、泰县、如皋三地武装独立团的使用,为打击日伪军提供了弹药。

泰兴人民在对汪伪政府发行的伪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抵制。1942年秋,汪伪政权为了苟延残喘,在敌占区发行所谓的中储券(即伪币),限令各地用2倍的法币(即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兑换中储券,并将兑换出的法币到抗日根据地抢购物资,以扰乱根据地的经济秩序。为此,泰兴人民对汪伪政权发行的伪币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抵制。广大工商业者积极响应抗日民主政府的号召,坚持使用法币,拒绝兑换伪币,让伪币没有流通市场。人民群众在经济交往中积极使用抗币(即新四军江淮银行发行的货币),腾出法币到敌占区去购回急需物资,充实市场需求。县区政府大力发展贸易合作社,对沦陷区采取以货易货的办法进行交易,不给伪币提供交易机会,使其失去金融本位作用。与此同时,泰兴人民还与新四军一道查禁伪币,一旦发现立即没收,防止日伪商人投机取巧。由于广大民众的参与和抵制,从而堵住了伪币的市场流通,稳定了全县金融秩序,保证了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安定。

黄桥人民欢送子弟兵上前线

加强文化建设,抵制奴化教育

为了打击日寇的精神侵略,反对奴化教育,泰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办新型学校,积极宣传抗战思想。至1942年,根据地建有中小学82所,招收学生11417名。1945年根据地中小学又发展到107所,在校学生13949人。学校以宣传抗战、传播马列、灌输知识为重点,积极培养抗战人才,完全摒弃了奴化教育。如1942年,抗日民主政府创办的泰兴县立第二中学、进步人士创办的私立公任中学、私立醒华中学、私立松华中学、私立黄桥中学等,全部聘用民主进步人士为校长,邀请进步知识分子为教师,宣传抗战,传技授业,被民众称为新潮学校。1944年春,抗日民主政府为加强对学校的领导,先后将泰兴中学、公任中学、溪光中学、南分师、北分师的初中部合并为泰兴中学,坚持抗战办学,前后为根据地培养和输送了进步学生及专业人才8870多名,其中参加新四军和地方武装部队的3000多人,使学校成了泰兴抗日青年的大熔炉。

泰兴青年在党的领导下,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工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创办各类抗日刊物,坚持宣传党的主张,激发民众抗战热情,调动人民抗日积极性。1938年春,由苏北抗日同盟会创办的《民力报》,积极倡导全民抗战。1938年夏,由青年学生生活社创办的油印刊物《萌芽》,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大力倡导抗日救亡思想。1939年8月,由泰兴青年抗日服务团创办的《民报》和《自卫报》,先后以“青工团”的名义发表文章,号召青年行动起来,同仇敌忾打击日寇。1940年1月,在中共泰兴县委的努力下,国民党县教育局内的进步分子又创办了《新中国》、《新苏北》半月刊。

泰兴人民还积极创建各种文艺团体,用演出的形式宣传党的抗战主张,揭露日伪暴行,宣扬新四军英勇抗敌的事迹,1938年初,周泽、陈庆堂等人在黄桥创办了“抗日剧团”,组建“青年救亡工作队”宣传抗日。1940年8月,新四军进驻黄桥以后,在部队战地服务团的带动下,黄桥抗日根据地先后成立了泰兴县学文艺队、县文工团,以及各学校、各区、各乡的文艺宣传社团,利用唱凤凰、舞花船、鼓儿书、四季调、五更鼓、小放牛等形式和曲调,教唱革命歌曲,演出革命戏剧,广泛宣传抗日。

今天,我们重新回首泰兴人民当年的峥嵘岁月,不仅让人涌起对先辈们的崇敬之情,而且也使我们更加热爱脚下的这块经历战争磨难的土地,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编辑韩鸿森)

猜你喜欢

黄桥泰兴伪军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伪军大举进攻,绥东形势严重
非遗中的“泰兴印忆”
黄桥烧饼
百年裕泰和:深藏泰兴黄桥老街的文旅地标
又唱黄桥烧饼歌
开泰图兴——泰兴经济开发区的绿色崛起之道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