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征程
2016-06-28陈秋衡
农企新征程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支持我国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贸易等环节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这既是肯定农企在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十分突出的重要性,更是为农业企业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赋予了重大的历史使命。
对于农业企业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十三五”是中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各界对农业的关注和投入越来越高,其中蕴藏巨大机会。生产优质农产品,需要健康的土壤和农业投入,同时也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综合农业服务。目前来看,优质农产品处于短缺状态,农产品市场供需不匹配、不平衡,消费者需求已从过去“吃得饱”向“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吃出文化”转变,农业企业要适应市场变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过去,农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但低起点更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农业企业还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创新的主体,我们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而涉农企业还要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加大债券市场服务“三农”的能力。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下,改造旧模式的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农业”正创造着农业触网的新模式。众多知名企业已经开始在农资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农业信息化三大领域加大“互联网+农业”的布局。看起来很“土”的农业已经站在了时髦的“互联网+”的风口之上。
随着温氏股份这样的优秀企业上市后,中国的农业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农业产业聚集度开始不断增加,规模化效益日益显现,受到资本的追捧顺理成章。而今,农业企业不仅在市场中表现活跃,逆势增长,又不断整合自身实力,更加规范化发展,还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为活跃农村经济,提高农业水平、农民收入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上市农企是优秀农业企业的代表。本期,我们梳理了上市农企在2015年的市场表现。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出上市农企在平稳中不断发展,又能在其活跃的市场表现中感受到当下农业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在五个细分行业的分析中,我们重点分析了行业巨头和黑马在2015年的表现,透视变化背后的政策、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原因,力图为农业行业的发展找寻可供借鉴的生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