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ZHONGGUO GUDIAN JIANZHU YUANLINPIAN中国古典建筑园林篇楼前山径通曲折

2016-06-28文字统筹邱勇哲

广西城镇建设 2016年2期
关键词:洞天山房顽石

文字统筹 _ 邱勇哲(本刊记者)



ZHONGGUO GUDIAN JIANZHU YUANLINPIAN
中国古典建筑园林篇
楼前山径通曲折

文字统筹 _ 邱勇哲(本刊记者)

左:菽庄平面图。

中:壬秋阁旧影。

右:如今重建的壬秋阁。

菽庄花园位于福建厦门市鼓浪屿南端,是厦门士绅林尔嘉(1875-1951年)于1913年建造的私家园林,1955年献作公园。1913年,林尔嘉在鼓浪屿金带水之湄,草仔山之下,参照江南名园修建花园,取名“菽庄”。菽庄花园的建造,前后持续达20余年。

菽庄花园东侧的山崖,山名曰石墈顶,又名草仔山。菽庄花园依山面海,利用天然地形巧妙布局,分补山园、藏海园两部分,旧时各分五景。补山园是菽庄花园最早建成的部分,其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藏海园五景则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

补山园

补山园位于石墈顶以及其西面的平地。顽石山房偏于园中一隅,位于石墈顶的西北坡,环境幽静。顽石山房是园主的书房,取佛教“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典故,晚年的林尔嘉自称“百思老人”,有《顽石山房焚余稿》遗世。顽石山房今已无遗迹可寻。

_十二洞天是用海蚀石堆砌而成的大型假山景区,山体紧依石墈顶崖壁,其高差达10余米。

顽石山房之南是“十二洞天”,十二洞天是用海蚀石堆砌而成的大型假山景区,山体紧依石墈顶崖壁,其高差达10余米,分作数层台地:每层之间以磴道、洞窟婉转相连。假山内有洞十二,各洞以十二地支编号,旧时俗称为“猴洞”。假山下临开阔的水池,山峰倒映、山水空间相称,是较为成功的处理。

亦爱吾庐建于1924年,是园主人的书斋,其位置今约在菽庄花园大门的东北侧,但具体规模、形制不详。听潮楼,是一座两层楼阁,上为盈顷,四面及一层施披檐,面海有宽阔的前廊。20世纪40年代因年久失修倒塌,其位置亦不详。

小兰亭位于“补山园”与“藏海园”分界处的止水闸上,是一座八角形的小亭子。从《菽庄收藏杂录》可以知晓,“岁届甲子(1924年),更筑一亭,在补山1园中,据止水闸上,以小兰亭名之,盖步右军之后也。烟波缥缈,较小沧浪而不殊风物,清妍比小琅嬛而尤胜。曲通小水,如闻琴筑之声。前俯小山,宛列珍琳之状。”小兰亭“纳山海之景于一园,集园中之胜于一亭。林竹蓄翠,深于百重之云,春花新红,靓于十五之女。台阁炫其金碧,廊榭极其回环。峰峦堕几以俱青,江海悬空以共白”,可以“陟涉无劳,眺赏随趣”。小兰亭于1959年8月被台风所毁。

_补山园中布局错落有致。

_真率亭。

补山园五景,现在只有“十二洞天”尚存,顽石山房、亦爱吾庐、小兰亭只能确定其大致位置。1921年《菽庄三九雅集征诗启》曾记补山园全盛时期的景致,“由藏海园而左曰补山园。室曰蕙香,主妇之字名也。园有十二洞天,有吾庐。下有池,为上、下池,有亭曰梅亭,旁有竹井,前为听潮楼,为小板桥,为草阁,为芦溆、旁为止水闸。上有亭曰拜石,台曰晚对,绕园径者为九曲廊。圃曰菊圃,畦曰菜畦,塘曰荷塘,有湾曰碧石湾,沟曰浣花沟、滩曰白沙滩。”补山园景物比藏海园要多样,沈少李说补山园内“白沙,碧石,位置天然”,但这些湾沟、沙滩、菊圃、莱畦等自然景物,早已不存。

藏海园

藏海园位于补山园以南。其西为邻近港仔后沙滩的台地,向南沿着石墈顶的余脉,地势渐低,西临大海,为一条南北狭长的地段。

眉寿堂是园中最大的单体建筑,为园主宴请宾客之所,所以设置在园入口内右侧的台地上,此处是藏海园中位置最为开阔的地带,前临近海、眺远山,后以日光岩为屏,位置极佳。《游菽庄之藏海园记》记述说:“园中以海客谈瀛轩为宴客之所,明窗四拓,空水澄鲜,帆影往来,作座中点缀,如在图画,轩划前后为二,一为退息处,轩前即海糯,平数百步,碧草如茵,杂莳花木。”眉寿堂前有抱厦,又称“明轩”、“谈瀛轩”。抱厦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屋顶分为上下两重,其上用近似于北方建筑中的“勾连搭”式样,是模仿闽南近代民居中的“角脚楼”的做法。眉寿堂建成于1914年,1959年为台风摧毁,1989年于原地重建。但重建的建筑未按照原来的形制、结构,并改用钢筋混凝土,外观风格大变。9

壬秋阁位于眉寿堂东,建于1922年农历壬戌之秋,壬秋阁是一座三开间的跨水亭榭,水陆各半,临水环绕勾栏。屋顶重檐硬山顶(闽南称“包规起”)四面周匝围廊,构成下檐,是闽、粤地区特殊的建筑造型。壬秋阁屋檐平直,翼角略有起翘,局部装饰带有西洋建筑的影响。现在的壬秋阁是近年在原址上用钢筋混凝土重建的,重建时略仿原样,在三间歇山顶上另加一个小的悬山顶。

四十四桥,因建桥时园主四十四岁而得名。四十四桥沿石墈顶下的海岸而建,桥长一百多米,是藏海园中的主要游览线路。桥始于壬秋阁前,起点巨石矗立,正面刻明代书法名家张瑞图所写的“海阔天空”四字,背面有“枕流”二字。桥中间每隔数十米分别有渡月亭、千波亭、招凉亭、观潮亭。渡月亭平面半月形,有联日:“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招凉亭在四十四桥滨海尽处,平面扇形,近旁还有一片15度角倾斜的峭壁,因状似屏风,题名“石屏”。四十四桥以内的石墈顶半岭上,旧时还有熙春亭、茆亭等建筑,今已不存。《游菽庄之藏海园记》所云:“是桥曲折长亘五百尺,为扶栏十二,垒石分为二道以丽水。潮涨时浪花飞溅,衣为之湿。潮落后则沿桥皆露石骨,错立有致,近山处石痕剥落,虽经椎凿,尤转奇崛,天殆留此以为斯园点缀。”因四十四桥傍山渡海,蜿蜒起伏,桥内则石岸错落、外则碧波海浪,景色变幻,是藏海园中最为成功的造景处理。

闽南多台风,尤以每年的5至8月份为甚。在建筑风格上,四十四桥的桥板为石制,栏杆以混凝土制成,没有江南、岭南私家园林的雕栏玉砌,桥上的亭榭也为石构,与粗犷的礁石、宽阔的海天相协调。

菽庄补山园五景——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藏海园五景——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卜四桥、招凉亭,除一山一桥外,其余皆为楼阁亭台。十二洞天补山而四十四桥藏海,可惜只有这一山一桥完整地保存下来。其余八景中的建筑,有的经过重建与改建,外观大变,有的连具体位置也无从确定。1985年,在顽石山房旧址新建房舍,于1987年与菽庄花园以围墙相隔,划出园外。眉寿堂、壬秋阁均予重建,采用钢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白墙绿琉璃瓦,闽南传统风格顿失。

_藏海园“四十四桥”全景。

_“四十四桥”起点处的天然巨石。

_菽庄花园建筑中西结合,别具一格。

林尔嘉一生锦衣玉食,既沉湎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开明地接纳西方文化。菽庄花园所处的石墈顶,倚崖临海,潮汐变幻,是西方人所钟情的滨海宅邸所在,而不是中国传统风水中的宅园用地。其充分利用了山海地势,造园主题清晰明确,依海岸线而建,收海景于园中,正如藏海园摩崖石刻上的《造园记》所书:“当春秋佳日,登高望远,海天一色,杳乎无极。”而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组成了风格统一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群体,园在海上,海在园中。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致,又有海鸥飞翔的雄浑壮观,动静对比,相得益彰。

历史·记忆

猜你喜欢

洞天山房顽石
《洞天》系列作品
后素山房
真爱没有负担
影响半自磨机顽石产率的因素研究
重庆拾山房民宿
蒙养山房评书法
顽石通 布局“互联网+”
大理拾山房精品酒店
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与高一同学谈顿悟灵感和直觉思维(下)
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与高一同学谈顿悟灵感和直觉思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