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经济区经济协同程度评价

2016-06-28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

陶 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原经济区经济协同程度评价

陶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子系统有序度模型和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选取人均GDP、工业总产值比重、农业增加值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地方财政收入/支出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个指标,对中原经济区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协同发展程度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发现,中原经济区30个地市的区域经济协同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且郑州市与其他地市的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但是集聚趋势明显。然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协同度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外部效应,使得区域经济增长和区位选择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影响引起广泛的关注。在诸多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分析中,从协同理论层面探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已逐渐成为学者们的共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20世纪70年代由赫尔曼·哈肯系统论述的协同学。协同学是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首先,对于协同发展的内涵,程鹏认为协同发展包含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的协调共同发展,既包含系统协同,也包含空间协同和时间协同;在战略层面上,协同发展战略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关于更多系统、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社会发展战略。某种程度上,协同发展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战略。周建群从系统耦合论的视角分析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三个表征我国现代化进程耦合系统的子系统,他认为这三个子系统的高度耦合即为协同发展,这一方面说明耦合与协同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进一步说明了协同发展程度。罗贞礼基于边缘区域对经济协同发展的主要内涵进行分析。他认为边缘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主要内涵是各边缘区域及边缘区域与核心区域之间以相互关系、相关依存和有序整合的方式“整体推进”,从区域关联的角度分析了协同发展。黎鹏则认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应以协同学原理为基本依据,遵循比较优势与互利共赢原则、科学性与超前性原则、主导内容优先整合下的比较优势全民整合原则、组织实施的可操作性与可调控性原则、协同发展下的效率与公平兼顾原则,建立跨行政区组织协调机构和跨行政区点轴开发的经济地域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实施与监督调控的基本途径。其次,对于协同发展实证方面,李琳等运用扩展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2002~2011年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估。贺玉德等基于协同学自组织角度,以四川省为例,通过构建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协同度进行分析。钟家雨等使用2000~201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旅游业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如果可以协调发展,则会加快城镇化;反之,则会迟滞城镇化。游俊等、彭耿等均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分别对文化区域的经济协同发展机理、区域间的经济协同发展程度进行研究。[9,10]

综上可以看出,现有关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多是集中于某一区域内各子系统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定量研究区域之间协同程度的文献相对较少,尤其是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协同程度的度量研究较少。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使得中原经济区建设拥有了纲领性的文件。同时,该区域的战略定位中提出,要将该区域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经济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由此可见,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以中原经济区为例,对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程度进行研究。

二、研究数据与协同度模型

1.区域经济评价指标的选取

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程度进行有效测量的首要前提是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应能够全面反映出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发展程度,同时应当避免相似指标的多重选取,从而造成信息冗余的现象。目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测度,主要使用的指标有两种:一是使用GDP数据作为衡量发展程度的唯一指标,二是使用人均GDP数据或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等综合评价指标。哈肯认为,协同产生于复合系统的动态演化中。因此,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中原经济区的区域发展状况,本文尝试对中原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程度进行测度。协同度测量序参量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效益、居民收入水平等几个方面选取,选取的序参量有人均GDP(X1)、工业总产值比重(X2)、农业增加值比重(X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X4)、地方财政收入/支出比(X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7)(如表1所示)。

2.数据来源

中原经济区包括河南全省、山东西南部、河北南部、安徽西北部和山西东南部共5省30个地级市、10个直管市(县)及3个县区。其中,河南省包括郑州、开封、洛阳、南阳、安阳、商丘、新乡、平顶山、许昌、焦作、周口、信阳、驻马店、鹤壁、濮阳、漯河、三门峡、济源、巩义、永城、邓州、汝州、长垣、兰考、固始、鹿邑、滑县、新蔡;山东省包括聊城、菏泽、泰安东平县;河北省包括邢台、邯郸;安徽省包括淮北、宿州、蚌埠、亳州、阜阳、淮南潘集区及凤台县;山西省包括运城、晋城、长治。文中所用数据为2012年这5省30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为历年的城市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

表1 区域经济系统各指标概况

注:指标中的工业增加值比重、农业增加值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均为占区域总体GDP的百分比.

3.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度模型

(1)子系统权重系数计算

在计算指标的有序度之前应该首先确定各个指标权重,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度和合理性。Critic法通过指标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反映评价指标值的相关程度,基本原理为:

(1)

式中,Cj表示第j个指标对体系的影响程度,σj表示第j个指标的标准差,rij表示第i个指标与第j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权重的计算公式如下:

(2)

在SPSS 18.0软件中,将各个序参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差σ和相关系数r,并将数据代入公式(1)和(2)中计算子系统指标权重系数。

(2)子系统有序度模型

复合系统为:m=f(l1,l2),f为复合函数。较为常用的表示各个序参量对系统有序性的贡献的指标是功效函数。功效函数的表达式如下:

(3)

式中,EC(uji)表示序参量uji对系统的贡献率,即子系统uji的有序度;uji在系统中实际表现值为指标Xji;αji、βji分别表示指标Xji临界点的上限、下限。然后,采取线性加权求和法对上述公式做进一步处理,结果如下:

文化差异对归因错误的影响不可小觑,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主要是代际文化差异。代际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年代的人之间产生的不同文化碰撞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代沟”。“90后”大学生,他们个性鲜明,善于创新,是推陈出新的一代。由于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时代背景不同,教育者在与这些“90后”打交道时,常出现沟通不畅,思维衔接不对等的现象。代际文化差异会成为归因分析的桎梏,深深束缚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前进的步伐。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难免产生矛盾,教育者对矛盾和应急事件的分析和处理思维往往制约着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4)

(3)协同度评价模型

协同度(Synergy Degree,SD)被认为是用于定量地描述系统的发展适应程度的函数值。其表示公式如下:

(5)

(6)

三、结论与建议

1.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上述分析方法,对2012年中原经济区5省30个地级市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中原经济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可以发现,经济区内地区人均GDP最高值为62 358.25元,与最低值12 617.00元之间相差49 741.25元,30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均值为31 814.83元;工业总产值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一指标,最大值为71.47%,最小值为32.19%,均值为50.85%,小于均值的地区有17个,占总数的56.67%;农业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一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22.52%,前者约是后者的17.09倍,最小值与平均值之间相差8.3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一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22.10%,前者约是后者的2.17倍。地方财政收支比这一指标,最大值约是最小值的4.6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这2个指标的均值分别为20 060.97元、8 153.60元,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分别为7 743.04元、6 861.40元,二者的倍数分别为1.47倍、2.16倍。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工业总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明显高于农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但是,农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的地区间差距最大,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表2 序参量统计结果

第二,中原经济区30个地市的区域经济协同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区域间差异显著。对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度的分析可以发现,2012年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协同度的最大值为0.8543,最小值为0.4549,平均值为0.6179。其中,协同度高于均值的区域个数为14个,低于均值的区域个数为16个,数量分布上相对稳定。这一数据说明,从整体上来看,中原经济区的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程度相对较高。中原经济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应整合利用各地区的金融、技术、人力等资源,提高区域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第三,从图1可以看出,郑州市与其他地市的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相对较高;但区域间差异仍然存在,且较为明显。这一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最大值为0.7231,最小值为0.3623,均值为0.6179,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0.3608。其中,协同度高于均值的区域个数为17个,低于均值的区域个数为12个;协同度较高的地市数量相对稍多,而协同度较低的地市数量相对较少。这一数据说明,郑州市是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其经济带动作用相对凸显,周围地区与郑州市的经济发展协同程度相对较高。

图1 郑州市与其他区域的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

第四,从郑州市与其他地市的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分析结果来看,区域分布的集聚趋势明显,集聚主要发生在近邻地区,或是某一增长中心的周边地区。高于系统协同度均值的地区主要是开封市、鹤壁市、新乡市、濮阳市、漯河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邢台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和长治市。究其原因,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和东南部地区,一方面具有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便于与周边地区进行经济往来。譬如,商丘地理位置四通八达,是中国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结合部,京九铁路与陇海铁路、310国道与105国道以及连霍和京珠高速在此交汇;新乡市是豫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交通运输枢纽城市,铁路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和太石铁路在此交汇,京港高铁、京广铁路、新焦铁路、新月铁路、新荷铁路、太石铁路、郑新城际铁路、郑济高铁(规划)纵横交汇。便捷的交通条件对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这些地区所具有的自然资源条件也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譬如,长治市上党地区的地下矿藏种类达40多种,煤、铁藏量尤为丰富,素称“煤铁之乡”。其中煤的地质储量为906亿吨,探明储量为242.9亿吨,除沁县、黎城、平顺3县外,其余县、区均有分布;铁矿的探明储量为1.4亿吨,主要分布地区为黎城、平顺、壶关、襄垣、武乡、沁源等县。亳州市地下煤炭、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其中煤炭储量达47.23亿吨。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2.相关建议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原经济区30个地市之间的经济复合系统协同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区域间差异较为明显,需要在政府的有力指导下,通过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不断推动区域整体的协同发展,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逐步实现中原经济区作为“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这一战略目标。

在政策层面上,应当逐步完善区域合作的政策协调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区域争议的协商制度。对于中原经济区这样一个跨越5省行政区的区域,应当考虑设立必要的行政管理部门,从而保证区域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此外,应当强化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构建联动发展新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一是增强城市群对区域内欠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二是推进毗邻地区在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的合作,逐步完善河南与周边省份区域的合作机制,鼓励焦作、济源、安阳、濮阳与晋冀鲁地区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发挥自身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作用。三是在缩小区域间差距的同时,提高区域整体的协调度。

参考文献:

[1]Haken H. Synergetics-An introduction. Berlin:Springer,1977.

[2]程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战略——协同发展.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8):23-24.

[3]周建群.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科学社会主义,2013,(2):110-115.

[4]罗贞礼.边缘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11,253(1):74-77.

[5]黎鹏.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及其理论依据与实施途径.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4):51-55.

[6]李琳,吴珊.基于DEA的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动态评价与比较.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65-69.

[7]贺玉德,马祖军.产业转移视角下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度分析——基于四川省的实证研究.物流管理,2014,(1):99-101.

[8]钟家雨,柳思维,熊曦.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经济地理,2014,34(2):187-192.

[9]游俊,张琰飞.文化区域的经济协同发展机理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经济地理,2013,33(11):35-40.

[10]彭耿,刘芳.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协同度的评价研究.经济地理,2014,34(10):39-45.

责任编校:裴媛慧,孙咏梅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s Economy Coordination Degree

TAO Yua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sub system order degree model and regional economy composite system synergetic degree model, then select 7 indicators , such as, the per capita GDP,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the agricultural added value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the third industry, value proportion, the local finance income/expenditure ratio,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and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through these data and methods to measure and analysis the different areas of Central Plain Economic Region’s econo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regional economy of the 30 cities of the Central Plain Economic Region is relatively high,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economy composite system of Zhengzhou and the other cities’ collaborative degree change in a relatively small range, but the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agglomeration trend is clearly. Then,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Key words: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regional economy; economic synergistic

收稿日期:2016-03-21

作者简介:陶源,河南漯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科学、区域发展研究。

DOI:10.19327/j.cnki.zuaxb.1007-9734.2016.03.01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734(2016)03-0064-05

猜你喜欢

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崛起的金融风险防范探讨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金融支持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武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力及资源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