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炼油业新格局新趋势
2016-06-28田野
□ 文/本刊记者 田野
全球炼油业新格局新趋势
□ 文/本刊记者 田野
2000-2015年美国页岩油增产1.7亿吨,同时带来天然气液和凝析油产量迅速增长,使其炼油与石化产业重获生机,石油产品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中东地区凭借原油资源和成本优势,掀起石油化工项目建设热潮;印度炼油规模大,也已成为世界成品油出口基地之一。拉美、非洲等地区炼化发展速度放慢,甚至萎缩,而地区油品消费快速增长,缺口不断扩大。未来,受美国和中东地区成品油出口增加影响,亚太地区过剩的成品油将被挤压在区域内平衡为主,这将对我国成品油出口构成挑战。
随着地处西半球的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石油储产量持续增长,全球石油生产格局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这无疑增加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国家在油气市场中的话语权,使全球油气生产多极化格局得以确立和强化;美国油气产储量增长、能源自给率提升,进一步强化美国对全球经济控制力,同时也为我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石油进口多元化创造了条件,对保障能源安全将产生积极影响。
截至2015年底,我国炼油能力已达7.2亿吨/年,原油加工量为5.49亿吨,平均加工负荷仅为79%,远低于全球炼油平均开工率,目前我国炼油能力已过剩1亿吨/年,呈现严重过剩态势。新常态下,我国炼油业将面临市场主体多元、竞争激烈、供需平衡难度大,以及消费增幅放缓,产能过剩明显,合规经营企业效益差等挑战。随着油气供应渠道多元化,“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也将不断上演。
新一轮产能变化将怎样重构全球炼油业格局?未来世界炼油业多极化发展将会呈现怎样的变化和趋势?新工艺、新技术将如何推动炼油装置向低碳化、清洁化迈进?在全球新格局新趋势下,我国炼油业将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完成从炼油大国向炼油强国转变?本期《专家访谈》将对话专家学者,和读者共同感受全球炼油产业新格局、新趋势,以及由此给国内炼油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记者:从亚太、北美和欧洲三大炼油中心呈现的差异化发展态势来看,全球炼油业新格局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炼油加工毛利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柯晓明(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营销所所长):2015年,全球原油加工量为7940万桶/日,同比增长2.7%,再创历史新高。炼厂平均开工率为8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北美炼厂开工率基本稳定,为87.8%;西欧和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炼厂开工率大幅上升,分别由2014年的79.4%和77.4%升至85.2%和81.7%;受中国影响,亚太非经合组织国家炼厂平均开工率仅为81%,在各大区中最低。整体上看,低油价并没有影响全球炼油能力的平稳增长。2000-2015年全球炼油能力从42.1亿吨/年增至47.1亿吨/年,年均增长率为0.79%,平均净增2650万吨/年。未来石油需求增长将继续带动炼油能力上升,预计2025年全球炼油能力将增至50.4亿吨/年,2015-2025年年均增长率为0.62%。
徐承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分地区来看,全球炼油能力发展并不平衡,亚太、北美和欧洲三大炼油中心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中东将成为炼油能力快速增长的新星。
目前亚太地区炼油能力由2000年的11.1亿吨/年增至2015年的15.6亿吨/年,占全球炼油产能比重由26%升至32.6%,增长主要受中国和印度需求增长所带动。北美地区石油需求已接近饱和,并有所下滑。但是2008年以来,页岩油气革命为北美(特别是美国)炼油装置提供了廉价原料。2000-2008年美国石油(包括常规原油、页岩油、凝析油和天然气液)产量处于下降态势,2008年达3.06亿吨低点。2008年以后,由于页岩油产量快速增长,2014年美国石油总产量快速升至4.53亿吨。因此北美地区炼油能力非但没有下降,反而由2000年的9.3亿吨/年增至2015年的10.01亿吨/年,占全球比重由22%略降至21%。与此同时,该地区炼油厂产品也开始转向出口。近年来欧元区经济普遍萧条,作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的欧洲,受来自亚洲、中东、俄罗斯和美国成品油进口增加和2008年以来欧洲成品油需求下降14%影响,炼油装置关闭达25座,炼油能力由2000年的8.4亿吨/年降至2014年的7.6亿吨/年,在全球占比由20%降至15.3%。其中,法国关停的炼油产能最多,高达30%。过去6年,意大利也压缩了炼油产能超过11.5%。受市场需求增长和相关政策鼓励影响,中东地区炼油工业得以快速发展,炼油能力由2000年的3.3亿吨/年增至2015年的4.5亿吨/年,在全球占比由8%增至9.2%。目前中东地区正在谋求由单一资源出口转向下游深加工,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预计2030年炼油能力将超过6.5亿吨/年。尽管部分炼油建设项目有可能因为低油价而延迟或取消,但中东地区仍将成为全球重要的炼油中心之一。
毛加祥(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随着原油市场风险经过释放,原油价格下降对下游成本利好开始显现,全球大部分地区炼油毛利出现回升,但各地区的炼油毛利增幅有明显分化。其中,西北欧地区毛利大幅回升,西北欧加氢裂化型炼厂(加工布伦特原油)年均利润达到7.55美元/桶,增幅为125%,达到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值;美国炼油毛利延续从2011年之后持续上涨走势,尤其是墨西哥湾地区因为加工原油成本低,利润得以大幅提高,2015年炼油毛利高达9.5美元/桶,而同期美国中部地区加工WTI原油的裂化型炼厂利润增至16.98美元/桶。亚洲炼厂利润也出现回升,但由于产能过剩严重,竞争激烈,上涨幅度较低,新加坡加工迪拜原油加氢裂化型炼厂利润达到6.19美元/桶,是全球三大炼油中心中最低的。中东各国发展炼油业初衷大相径庭,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联酋希望维持或加强其石油产品出口国地位,而伊朗和伊拉克则专注于满足国内需求。预计2020-2025年,中东地区将新增逾130万桶/天炼油能力。与此前不同的是,2020年后投产的中东炼油厂中间馏分油收率将低于50%,同时汽油收率也将下降,不过石脑油收率将增加。这些新建炼油厂将新增25万桶/天燃料油,主要来自于科威特Al-Zour炼油厂和伊拉克卡尔巴拉炼油厂,以适应电力需求增长,同时弥补燃料油进口。
虽然短期内低油价可以使炼油行业提高开工率,利润增加,但从中长期来看,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疲弱,油品需求增速放缓,炼油能力过剩加剧,在世界多数地区,炼厂不可能持续出现在2005年前后炼油业黄金时期的高达86%开工率和10美元/桶以上高额利润。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炼厂,短期可以受益于低油价,但中长期前景并不明朗。可以确定的是,未来3-5年油价仍将维持在低水平,这对炼厂是利好。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东和中国柴油出口增加,中东和亚洲炼厂加工能力提升,石油市场上的原油过剩将转变为油品过剩,将使炼油毛利承压,只有具有低成本和运营灵活优势的炼厂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童莉霞(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石油专家):综观全球炼油格局变化趋势,北海沿岸、地中海沿岸和韩国蔚山、新加坡裕廊岛等地区出口型炼油厂将面临炼油能力下降或维持态势;美国墨西哥湾、中东红海沿岸、波斯湾沿岸、印度西海岸和中国东南沿海等地区出口型炼油厂,将面临出口地位提高或稳定态势。未来全球成品油流向将取决于炼油厂竞争力变化情况。
目前全球石油贸易重心正从原油转移为成品油。2007年以来原油贸易量趋降,成品油贸易增速继续快于原油贸易。2014年全球原油贸易量同比下降2.3%,为3772万桶/日;成品油贸易量达1876万桶/日,同比增幅达12.2%。2000-2005年全球原油贸易量是油品贸易量3-3.5倍,2014年已降至2倍,其主要原因一是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后,北美炼油厂从中东等地进口原油减少,二是亚太和北美地区油品大量过剩出口。在下一个10年,就增长速度而言,全球成品油贸易将持续超过原油贸易。中东地区炼油能力继续扩张,其油品也将加入大量出口行列。全球成品油贸易将从传统短途航运,诸如从加勒比海炼油厂运往美国东海岸,以及从荷兰炼油中心运往欧洲其他地区,转移为包括从沙特和印度运往亚洲和非洲的长距离运输等。全球成品油贸易格局出现新变化。
美国持续出口成品油,2015年其汽油、柴油、煤油净出口量达到116.3万桶/日,同比增长17.6%;欧洲柴油进口增加、汽油出口减少;中东成为柴油净出口地区,汽油仍需进口;亚太地区汽油、柴油、煤油供需持续宽松,过剩量达100万桶/日,以柴油过剩为主,区内主要国家出口贸易竞争愈发激烈。
记者:今年全球炼油业将进入转型升级加快的复杂时期,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油气行业改革将如何展开?
柯晓明:2016年全球石油供需态势的宽松和石油需求中心的转移,将推进炼油布局加速调整。美国炼油能力出现明显增长态势,亚太地区中发达国家炼油能力正在下降,而其中的新兴经济体则在增长。美国《油气杂志》统计显示,全球炼油总能力增长已趋缓,2015年达44.74亿吨/年,比2014年略增1.73%。分地区来看,亚洲、北美、西欧、中东、非洲地区炼油能力小幅上涨,只有东欧、南美地区有所下降。亚太地区仍为全球炼油能力最大的地区,达13.17亿吨/年,较上年增长2600万吨/年,占世界总能力份额达29.4%。北美地区炼油能力达10.82亿吨/年,比2014年增长300万吨/年,份额24.2%;西欧地区炼油能力为6.75亿吨/年,比2014年增长900万吨/年,份额为15.1%。预计未来世界炼油工业发展重心将加速向具有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地区转移。预计到2020年底,还将有2.5亿-3亿吨/年的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将主要集中在亚太、中东和北美地区。
童莉霞: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全球炼油能力已出现过剩,尤其随着中东、亚洲一些大型炼油项目的投产,亚洲地区炼油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炼油能力将严重过剩。许多项目投资计划并不能如期实现,取消和延期可能性很大。根据咨询公司Solomon对世界最佳炼厂评估数据,世界最佳大型炼厂典型平均指标如下:原油加工能力2235万吨/年,减压蒸馏845万吨/年,焦化250万吨/年,加氢裂化170万吨/年,催化重整335万吨/年,催化裂化570万吨/年,柴油加氢处理640万吨/年。这意味着,世界炼油工业将继续向规模化发展,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徐承恩:2016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6.7%。在乘用车保有量继续增长、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及原油储备不断增加背景下,预计我国石油需求同比增长4.3%,表观消费量达5.66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2%。成品油需求增长继续呈现“汽快、煤高、柴低”特征。受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传统产业深度调整影响,成品油需求增速下降。预计2016年中国成品油需求量为3.3亿吨,同比增长3.9%。汽油、柴油、煤油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3亿吨、1.8亿吨和0.31亿吨,需求增速总体均有下降,同比分别增长7.4%、0.4%、12.2%。
毛加祥:随着更多地方炼厂获得进口原油,地炼原油加工量将有显著提高。2016年,我国原油加工量预计为5.49亿吨,成品油产量为3.56亿吨,同比增长5.5%。其中,汽油、柴油、煤油产量分别为1.3亿吨、1.86亿吨、399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4%、3.3%、10.6%。预计净增炼油能力900万吨/年,总炼油能力将达7.2亿吨/年,同比增长1.3%。其中,新增炼油能力3000万吨/年,淘汰落后产能2100万吨/年。全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5.3%,增量主要来自获得原油进口使用权的地方炼厂,主营炼厂原油加工量占比进一步下降。国内成品油资源过剩将进一步加剧,炼厂开工率仍维持低位。炼油行业结构调整、质量升级继续推进,以去产能为主的供给侧改革面临挑战。成品油供需盈余继续扩大,成品油出口(尤其是柴油出口)将呈现常态化和规模化特点,预计2016年我国成品油净出口量将达2500万吨,同比增长31%。
在行业改革方面,上游勘探开发领域将围绕矿权制度推进改革,重点集中在提高矿权持有成本、加快矿权流转、建立储量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勘探开发监管体系等方面;油气储运领域将按照网运分开的既定思路,逐步推动管道业务分离分立,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成立独立的管网公司;油气流通领域继续放宽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限制,更多的企业将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和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各类主体成品油出口配额将进一步增加;价格形成机制将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可能率先放开,天然气价格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思路,严格管输费的管理,完善石油和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功能,逐步推进油气价格的市场形成。
记者:随着全球清洁燃料质量标准升级提速,炼油业科技创新将向分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会呈现哪些新动向和新特点?
柯晓明:随着社会公众环境意识不断增强,车用燃料升级换代速度加快,总体来看,车用燃料的质量趋势是向高性能和清洁化方向发展。汽油要求低硫、低烯烃、低芳烃、低苯和低蒸汽压;柴油要求低硫、低芳(主要是稠环芳烃)、低密度和高十六烷值,尤其是降低柴油硫含量将成为炼油业最大的挑战。全球炼油行业历来视欧美油品标准为标杆,代表了清洁油品质量的发展方向。绝大多数国家的标准也是参照欧美标准而定。美国目前在执行中的清洁汽油的标准是硫含量不高于30微克/克,欧洲标准是硫含量不高于10微克/克。美国和欧洲的清洁柴油标准硫含量分别是不高于15微克/克和10微克/克。
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换代也在全面加快,目前正在执行国Ⅳ汽油标准和国Ⅳ车用柴油标准,到2017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执行国Ⅴ车用汽柴油标准。其中,东部地区标准实施更是提前执行,目前正在抓紧制订国Ⅵ汽、柴油国家标准,力争2016年底颁布并于2019年实施。
徐承恩:炼厂大型化和装置规模化趋势,对炼厂整体技术水平和运营管理要求也在迅速提高,尤其是对一些超大型炼厂和新建大型炼厂来说,为充分发挥规模效益,有效利用资源,必须从总体上合理布局装置结构,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以世界最大的印度贾姆纳格尔炼油中心为例,该厂拥有众多世界级规模炼油装置,包括常减压、催化裂化、延迟焦化、重整,以及烷基化等装置,炼油主体装置基本采用世界领先技术,UOP公司负责该厂总体优化方案设计,凭借全球一流的炼油技术和合理的装置结构,该炼厂检修少、运行周期长,实现了开工率和企业盈利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现代炼油技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能够满足装置大规模生产要求,主要加工过程基本技术原理近几十年来没有发生革命性、突破性改变。受加工原料质量的变化、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变化,以及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的驱动,技术创新焦点集中在传统的清洁燃料、重油加工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传统技术与各种高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上,未来的技术将更多地向着多学科集成、综合一体化解决方案发展。将先进的制造模式与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处理技术相融合的信息管控技术,在炼厂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化、数字化炼厂将是炼油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毛加祥:未来炼油企业将以物联网和无线网络为基础,通过智能数据处理,实现全流程优化和实时优化,极大地提升炼厂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力。2015年1月,我国政府发布《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提出要加快建设石化智能工厂示范工程,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突破一批石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石化企业感知、预测、协同、分析、控制和优化能力。中国石化在智能炼厂的建设方面走在了国内前列,在燕山石化、镇海炼化、茂名石化、九江石化4家企业进行了智能炼厂建设试点。4家试点企业的先进控制投用率提高10%左右,生产数据自动数采率提升10%-20%,均在90%以上;外排污染源自动监控率达到100%;生产优化由局部优化、离线优化逐步提升为一体化优化、在线优化。“十三五”期间,我国石化业将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力争完成8-10家炼化企业智能工厂示范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为炼化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童莉霞:“分子炼油”也正在成为炼油技术的新的发展趋势。该技术突破了传统炼油技术对原油馏分的粗放认知和加工,从体现原油特征和价值的分子层次上深入认识和加工利用原油,通过从分子水平分析原油组成,精准预测产品性质,精细设计加工过程,合理配置加工流程,优化工艺操作,使每一个石油分子的价值最大化。尤其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精细分析检测技术的突飞猛进,分子炼油正在从概念、理论走向实践。埃克森美孚最先应用分子炼油的模式来运营管理其炼厂 ,积极实施分子管理项目,利用其专有的原油指纹识别技术,分析不同原油的分子结构,建立相应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并进一步与计划优化系统、生产调度和实时优化系统相结合,从炼油过程整个供应链着手,对炼油过程进行整体优化,实现最大化生产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分子管理,该公司下游业务获益超过7.5亿美元/年。中国石化的镇海炼化应用自主开发的计划优化模型和流程模拟模型,导入分子管理理念,通过优化原油资源和能量配置,实现了炼油及乙烯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随着网络技术、分析检测技术等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分子炼油技术在炼油行业将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