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士禛《论诗绝句》诗学观:“博综该洽,以求兼长”

2016-06-28唐榕骏

人间 2016年17期

唐榕骏

(中南民族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王士禛《论诗绝句》诗学观:“博综该洽,以求兼长”

唐榕骏

(中南民族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王士禛位及清初顺康诗坛盟主,与其自青年时便一而贯之的“博综该洽,以求兼长”的诗学观有着莫大的联系。本文谨结合渔洋《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从论诗内容纵横辐射之广及作诗手法兼取唐宋、不拘一调两个方面对其“博综该洽,以求兼长”的诗学观作出具体阐述。

关键词:王士禛;论诗绝句;博综该洽;以求兼长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谥文简,新城(今属山东)人,是清初顺康诗坛的一代盟主。清初诗坛,派别林立,无论唐之清逸、宋之典理、明之复古皆有拥趸,诸家纷争激烈、持说对峙。王士禛于此时却能做到“一时贤士皆从其游,天下文章莫大乎是”,广结文士,统摄诗坛,令天下诗家,不论唐宋、不拘门派,皆翕然宗之。这与其在《渔洋诗话序》自述的“博综该洽,以求兼长”的诗学观有着极大的关系。

渔洋于康熙二年往如皋路上所著之《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以下简称《论诗绝句》)原共计40篇,今《渔洋精华录》传世三十二篇,其中评议诸代诗人、诗歌繁多,鲜明地体现了渔洋“博综该洽,以求兼长”的诗学观,本文谨就《论诗绝句》所述内容及相关诗论对渔洋这一诗学观进行简要分析阐释。

一、诗之高下,不拘朝代

笔者认为,渔洋《论诗绝句》内容上所体现的“博综该洽,以求兼长”的诗学观,在历时线索上的具体表现,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首先体现在渔洋《论诗绝句》辐射朝代历时之广。《论诗绝句》谈及魏晋南北朝诗人共计七人,谈及唐代诗人十四人,论宋诗者四首,专论清人者三首。重点论述到的诗人辐射时代已然十分之广,囊括了几乎整个中国古代诗歌自觉时代,旁及的诗人范围则更为广泛,第廿八首评邝露之“字字《离骚》屈宋心”以屈宋之心赞颂邝露诗歌精神之气节充沛,何尝不是评议楚之屈宋二位诗人诗歌精神之过人;又如第十七首评议何大复之“致兼南雅更王风”的句子赞景明的同时,何尝不是在评议《诗经》之风雅何如。由此则中国古代诗歌之两大源头已然皆被渔洋论及,自此二者以降,延及士禛所居之清初,这短短三十二首《论诗绝句》就时间范围来讲几乎已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论了。

(2)其次体现在渔洋《论诗绝句》中盛赞擅沟通古今之诗人。如第三首盛赞李白诗才之高,使得遗留至唐的梁陈宫掖之风一时大变,全然被扫地并尽,“可谓力能敌造化者。”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影响了时代的盛唐大诗人,却一生对南齐谢朓十分钦佩。因而渔洋对其的赏赞,不仅仅在于李白的诗才,更在于李白这种能够不自大、虚心向前朝诗人低首的作诗态度。亦是提醒本朝诗人切莫恃才傲物,轻视前人。又特取李白扫六朝淫哇、而又赞六朝诗人谢朓之例入诗,以表各朝各代的诗人、诗歌都是良莠兼有,不能一概而论,即使是淫哇沸腾的六朝,也不乏谢朓之属优秀诗人诗篇的存在的观点。

(3)还体现在渔洋《论诗绝句》能褒贬时人之所未见。如第十六首说道:时人提起诗歌,下意识地便会提起唐诗,而渔洋则以杨铁崖、吴立夫二人的优秀作品为例,警醒时学不可闭塞岂不知除唐诗外,宋元亦不乏佳作。又如第十二首及第十五首评论黄庭坚,由他人所未见处,赏识山谷,补时人眼光之不足。以此警示时学:体会前人之学,不能只是人云亦云,不去深究其渊源根本,而应察识虽和者甚寡,然独辟蹊径的独到见解。

二、诗之高下,不拘派别

按照共时线索分析,渔洋《论诗绝句》内容上所体现的“博综该洽,以求兼长”的诗学观的具体表现,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为诗应当认识到同派别诗人之间也有水平高下。

其中提及韦苏州、柳柳州的第七首:

风怀澄澹推韦柳,佳处多从五字求。

解识无声弦指妙,柳州那得并苏州?

韦柳二人向来并称,皆擅五言,其二人五言之佳处,均在于“风怀澄淡”,亦即风神、诗怀之明净、清远;“然深寻味外之味,则韦之味深,柳之味浅;韦之味永,柳之味短;韦之味沉,柳之味浮。”故而此中渔洋认为柳州之诗尚不足以与韦苏州并称。若要论诗,自然不能一味褒扬,否则诗论近谀,令人读之索然无味,然则我们观渔洋《论诗绝句》中所列韦柳二人,其所擅长的诗歌类型、题材皆有相近之处,虽有褒贬,却不涉派别之争,因而可以看出,渔洋论诗,全然不是为了抬高、或是贬低某个派别,而是单纯的就诗论诗。

(2)为诗应当能够欣赏不同于自己的诗人、诗歌类型。

如第十首所举:

广大居然太傅宜,沙中金屑苦难披。

诗名流播鸡林远,独愧文章替左司。

白乐天云:“韦苏州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虽然白居易自己的诗歌也十分优秀,甚至诗名已经远传到鸡林之远,然而,提到五言诗,却十分心服口服地认为自己水平不如韦应物。东坡亦云:“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言诗。”渔洋意图借此诗指出,诗人作诗可以有自己的擅长或偏好的类型、风格,但一定要懂得欣赏别人,切不可固步自封、一叶障目,对别人的类型的优秀作品不闻不问。

(3)同朝诗人之间应有共荣意识。

渔洋从正例、反例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反例是第八首中渔洋对高仲武嗤笑刘长卿“五言长城”名号的不解,向高仲武一般的时学质问:为何不能大家彼此欣赏,各自施展才华,造就诗坛繁荣的局面?何必一定要贬低其他诗人呢?

正例是第四首,用摩诘为孟公画像之典:“维常见孟公吟曰:‘日暮马行疾,城荒人住稀。’又吟曰‘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余因美其风调,至所舍,图于素轴。”赏赞摩诘与孟公的知己之情。

第十七首,明之何景明、李梦阳诗齐名。李梦阳遭江西之讼,众多媒蘗其短,莫肯为直。何公独上书争之,讼方得解。亦是对何李二人情笃极为称道。

由此可见,渔洋所提倡的诗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不仅仅是局限于诗歌交流上的,更是生活情感和人生体验上的。

三、作诗之法,不拘一调

渔洋“博综该洽,以求兼长”的诗学观不仅仅表现在他对于诗人、诗歌内容的审美选择上,更融化在渔洋的创作实践之中。

譬如渔洋习仿旧人而作的《论诗绝句》三十二首之体,《论诗绝句》是唐人杜甫首创,渔洋却避开杜甫之作,选择元之遗山之作作为仿效之例。然而,虽渔洋此作名为《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其诗歌写作手法上又与元好问之作殊为不同:遗山的《论诗绝句》语言简单明白,并无过多典故、生字;而渔洋的《论诗绝句》则大量典故堆砌,颇有宋人风味。

如二人同写李商隐的诗作比较: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元好问《论诗绝句》第十二首

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千年毛郑功臣在,犹有弥天释道安。

王士禛《论诗绝句》第十一首

二人都是选择选义山之句入诗,再进行自己的评议,评议的内容都与“义山诗妙则妙矣,然而苦于晦涩难懂”相关。遗山之作,明白晓畅,简单易懂;渔洋之作,则首句便以“獭祭鱼”之典开篇,后又以毛、郑注《诗经》及释道安译注佛经的典故表达对于后人能够对义山诗作进行解注的信心,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其中三句用典藏思,第二句却又深得遗山之风的明白如话,可谓短短四句,兼收宋元之风味。

渔洋《论诗绝句》虽名曰“论诗”,多议论之语,且惯用宋元之法,然又糅之以唐诗所推崇之深情。钱锺书先生《谈艺录》曰:“唐诗,宋诗,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态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渔洋《论诗绝句》中议论之中多处糅情:

如第廿四首写李梦阳:

天马行空脱羁靮,更怜《谈艺》是吾师。”

第三十首写崔黄叶:

江南肠断何人会?只有崔郎七字诗。

直接抒发渔洋情感,饱满真挚。

《论诗绝句》以七绝作为叙述载体,一首仅廿八字,容量极小,然而渔洋却能将唐诗之主情与宋诗之议论完美地融化其中,信手拈来诸代作诗之法,不拘一派格调,可谓“兼长”。

结语

王士禛位及清初顺康诗坛盟主,与其自青年时便一而贯之的“博综该洽,以求兼长”的诗学观有着莫大的联系。

而他这种包容兼取的诗学理念也对清初顺康诗坛的时学建立健康的诗学环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敦促时学不厚古薄今,亦不厚今薄古;不盲目迷信某朝诗歌价值,亦不盲目否定某代诗歌价值;应能与同时代诗人互相欣赏,共同增益;需能欣赏与自己不同的诗歌风格,对清初时学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士禛(著),李毓芙等(整理).渔洋精华录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

[2]王士禛 .香祖笔记 [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1).

[3]王士禛.带经堂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

[4]王夫之. 清诗话 [M].上海: 上海古籍出 版社, 1963.

[5]严羽 .沧浪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5(6).

[6]蒋寅.清代诗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4).

[7]张仲谋.清代宋诗师承论[D].苏州:苏州大学.1997(5).

[8]赵永纪.清初诗坛上的宗唐与宗宋[J].社会科学战线.1989(1).

[9]赵娜.清代顺康雍时期唐宋诗之争[D].苏州:苏州大学.2009(5).

[10]李毓芙.渔洋精华录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331页.

[11]葛立方.韵语阳秋[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2]钱锺书.谈艺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2).

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02-02

作者简介:唐榕骏,女,研究生,中南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项目基金: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项目基金,项目编号2016sycxjj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