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曹植闺怨诗

2016-06-28单连梅

人间 2016年17期
关键词:曹植

单连梅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浅谈曹植闺怨诗

单连梅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曹植的闺怨诗,融入了自身独特的情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创作时期不同,曹植的闺怨诗也会随着自身心境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情感变化,诗中形象从委曲求全而到人格独立,怨而不怒的性格中也显示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气度。

关键词:曹植;闺怨诗;怨妇形象

曹植是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天赋秉异,下笔成章。“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①洒脱不羁的性格使他在政治斗争中处于不利,而文学创作却需要这种充沛而不羁的情感。钟嵘的诗品将曹植的诗列为上品并给予极高的评价:“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而“情兼雅怨”则可以通过闺怨诗形象而深刻的表现出来。

闺怨诗在曹植的诗歌中是比较突出的,这些诗歌大多是诗人后期所作。曹植后期的生活备受困顿,“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于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②尤其在文帝即位以后,曹植备受迫害和压抑,内心的悲楚和苦闷通过一系列怨妇形象表达出来,感受深切,情感真挚,形成了闺怨诗这一大特色。曹植闺怨诗中的怨妇形象,有尚待字闺中的未婚女子,如《美女篇》、《杂诗.南国有佳人》;有夫妻分隔两地,独守空房的已婚女子,如《七哀诗》、《杂诗.西北有织妇》;有婚后被丈夫抛弃的弃妇,如《浮萍篇》、《弃妇篇》。以上几种闺怨诗中,《弃妇篇》作于建安时期,属于曹植前期生活的创作,“曹植此篇,盖讽刺刘勋籍无子出妻而作,故诗有‘晚穫为良食,顾君安且宁’以劝慰之。”③此外,前期所作的《出妇赋》与《弃妇篇》风格相同,这一时期的闺怨诗一般是写实的,有着真实的现实对象。由于这一时期生活相对安逸,作品中流露较多的还是“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④的豪情壮志,如《白马篇》中吟咏的“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因此曹植这一时期的闺怨作品并不多,并且是为写别人而作,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为弃妇鸣不平,寄寓同情并给予劝慰,这一时期的闺怨作品情感比较单一。

较前期相比,曹植后期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生活安逸的贵公子一变而成为阶下囚,对于一个感情充沛而敏感的文人来说,命运的巨大反差无疑会带来精神上的苦痛与折磨。这时,曹植内心凄楚压抑的情感恰如深处高楼深院的怨妇,他在怨妇的身上找到了一种与自身相通的情感,并将其与自身复杂缠绵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以此作为发泄感情的切入口而创作出真切感人的怨妇诗。与前期的《弃妇诗》相比,曹植在后期创作的怨妇诗中不再置身事外,而是自己进入诗中,作品中处处洋溢着自己的身世之苦和被弃之悲,作者藉此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因此这一时期的闺怨诗具有更加强烈的个性色彩和更加丰富的内涵。

同是后期郁郁不得志之时创作的闺怨诗,曹植的情感又有着不同的变化。赵幼文的《曹植集教注》将《浮萍篇》、《七哀诗》、《种葛篇》列为曹丕在位的黄初时期所作,将《美女篇》、《杂诗.南国有佳人》篇列为曹睿在位的太和时期所作,在黄初和太和两个不同的时期,曹植闺怨诗中流露出的情感也有着明显的变化。黄初时期所描写的怨妇,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如《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这种离开君怀便一片绝望、无路可走的情感与《浮萍篇》如出一辙。《种葛篇》“往古皆欢遇,我独困于今。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结尾同样是一声不知如何是好的发问,最后只好交给天命。在《赠白马王彪》中,作者写道:“苦心何虑思?天命信可疑!”由此可见,对于天命,作者是怀疑的,但作品中的女子,此时除了听任天命的安排之外,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曹植怨妇诗中的女子仍处于一种被动的依附地位,她们几乎谈不上有独立的人格,她们的喜怒哀乐与丈夫息息相关,她们全部的生命也只有和丈夫在一起时才有价值。这也正是作者曹植自己的人生写照,他自己怀才不遇,凄楚压抑而恰似被弃的怨妇,只有被君王任用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曹睿即位后的太和时期,曹植的思想感情较黄初时期又有了不同的变化。这一时期,作者明白了委曲求全并不会换来怜悯与同情,自己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了人的尊严。在《美女篇》中,作者形象的描绘了女子的美貌与超凡脱俗:“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诗中女子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更具有高雅的内在气质,这种由内而外的美使得女子具有了高洁的品质,她不再处于一种被动性的依附地位。“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虽然女子的价值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才有意义,但不再是盲目的委曲求全,而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求得贤良知己。与《七哀诗》中的“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相比,女子以一种居高临下的人格状态来审视自己与他人,纵然曲高和寡,不免“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但不会委曲求全而丧失独立人格。

许多学者认为曹植闺怨诗中的女子都具有“怨而不怒”的性格,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怨而不怒却显示了我们传统美德所崇尚的宽容,这是一种胸襟和气度,正如作者自己,不论遭受何种压制,始终不改为国效力之心,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古之贤者必择有道之邦然后入仕,犹佳人之择配而慕夫高义者焉。惟子建以魏室至亲,义当与国同其休戚,虽欲他求,其可得乎?此所以为求贤独难,而其所见亦岂众人所能知哉?”⑤如《种葛篇》《浮萍篇》所述,“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行年将晚莫,佳人怀异心”⑥与男子的薄情相对照,女子的怨而不怒在人格上已经高高在上,这也正是作者曹植自己借怨妇形象为自身的写照,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宽慰吧。

注释:

①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②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③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三曹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④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⑤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三曹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⑥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参考文献:

[1][晋]陈寿.三国志.[M].裴松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赵幼文.《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00-01

作者简介:单连梅,1990年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女,汉族,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曹植
煮豆燃豆萁
曹植:命再好也经不起作啊
曹植并非怀才不遇
七步诗
论曹植的得与失
曹植捉贼
曹植聪慧
煮豆燃萁
曹植辩鹿死谁手(下)
曹植渴死八斗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