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文学的共性与个性探究

2016-06-28刘绪君

人间 2016年17期

刘绪君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21)



影视文学的共性与个性探究

刘绪君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21)

摘要:观赏影视作品已经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在影视热播的同时,影视文学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随着影视文学热度的提升,关于其中共性与个性的探讨也成为学术领域的研究焦点。对于这一话题的探讨,能够使公众在观赏影视作品过程中更好的把握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从而提升其艺术欣赏水准。本文将以人物塑造、表现手法、情境营造三个方面来探讨影视文学的共性与个性。

关键词:影视文学;共性和个性;艺术塑造

影视文学利用影视艺术构架结合文学的表达形式,实现了艺术形象的塑造和展现,同时也是电影与电视文学的统称。在影视作品当中,人物塑造往往是其灵魂,同时会辅以不同的展示形式,这也是影视文学当中的共有特点。但是在实际表现形式上又有着很大差异,从而体现出不同的表现效果,使影视作品的个性更加鲜明,以下将就影视文学当中的共性与个性进行研究。

一、影视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般来讲,人物是影视作品的核心,对于人物塑造的评价,往往对影视文学价值产生巨大影响。在人物塑造当中,其共性与个性的表现又在哪里呢?首先从历史层面来看,在早期的影视文学当中,地主恶霸等反面形象最终必然被人们消灭,对于反面人物的塑造善恶分明,而且硬性划出黑白。例如在《红旗谱》中冯氏父子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观众的影视审美也在不断变化,地主这一形象定位也出现了变化。与之相对应的《亮剑》,其中女主角的父亲就是地主,虽然这个形象并没有作为正面形象来塑造,但是已经与以往苦大仇深的角色定位出现了明显反差,其身份是读书人,虽然思想有些迂腐,但是也有一颗报国之心。这样立体化的人物塑造改变了以往非黑即白的人物定位,从而给受众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对于人物的塑造形式、表现重点也有着较大差异。例如在早期的抗日影视文学如《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作品中,日本人统一定位在“逢战必输”、“呆头呆脑”、“好色轻薄”的形象上,但是在现代抗日题材的影视文学如《亮剑》、《雪豹》当中,对于日本军人的塑造更接近真实和生动的原型,他们一样有着智慧和追求,而且人物形象也不再过分丑陋。这样的人物塑造能够使受众感受到其中的真实性,在看到其残酷无情一面的同时,也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历史环境、政治环境的影响作用,从而对人物价值、艺术表达效果等进行重新定位。同样的人物塑造只要切入点不同,角度不同,就能够体现出推陈出新的效果,从而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这就是影视文学当中人物共性与个性的不同。

二、影视文学中的表现手法

小说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近年来甚是流行,这也使影视文学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小说作品向影视文学过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变化,尤其是对于文学个性的弱化。但是这一变化并不代表其思想价值被贬值。例如前些年反响较为强烈的电视剧《空镜子》,一直同时上线的还有《永远有多远》。前者原著为万方,后者是铁凝。作为两部小说来对比,铁凝的作品反响更为强烈,但是在改变成电视剧以后,《空镜子》收视率更高。这一点恰好说明影视改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更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影视文学的表现手法中,不能仅凭个人主观意识去编写,同时还需要考虑市场受众的接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双赢。

如果将影视文学做通俗解释,也可以将其视为“剧本”,是构成影视艺术的基础所在,而且本身可以独立成章,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在影视文学的表现手法当中,核心在于利用蒙太奇方式体现动态视觉画面,这是影视文学所共有的一个特点。蒙太奇实现了镜头与镜头的切换与衔接,从而使影视作品当中不同的时空、叙事场景得到链接,而且不会使受众产生脱节感,从而建立起全局统一的艺术衔接氛围。利用蒙太奇进行表达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以对话或者场景的变化为主线,第二种则以隐喻或者对比等手法进行转换。虽然影视文学当中并没有镜头切换这样的直观印象,但是这一手法应用却是真实存在的,进而体现出影视文学创作的个性。

三、影视文学中景、物表现

当前,影视文学创造热潮持续升温,而且影视文学的创造与影视拍摄有着直接关系,也就是形成后期的影视剧。为了进一步迎合观众口味,不少作者在影视文学创作中加入了大量的虚构场景描写,尤其是在古装影视作品中,虽然场面宏大、语言生动,但是受众却能够从中发现很多与历史、时代严重不符的景、物、语言等描写,进而造成新奇过后受众的普遍质疑,这一问题并不在少数,甚至成为当前影视创作领域的一大共性。而影视文学中景物描写是其重要内容,也是突出人物个性、推进情节发展重要元素。例如经典作品《红楼梦》中就有丰富的景物描写,从而展示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遭遇变化等。这些个性化的景物描写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从而使剧情更加丰富感人。

影视文学转化为影视作品后,由于编剧、导演、演员的表现风格不同,因此在景、物设施上也会体现出较大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影视艺术个性。例如陈凯歌侧重于还原影视文学的审美价值,突出其思想性,而冯小刚则更善于利用冷幽默展示任性和社会,张艺谋则擅长利用宏大的场景及人海战术表现影视个性,这些各有千秋的表现风格成为当今影视文学领域的个性经典。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影视文学的演进当中,由于政治环境、历史环境、文化环境的不同,在人物表现、情节构架、展示手法中都会产生一些共性和个性。这些特点并不能生硬的区分孰优孰劣,而应当以客观的角度分析其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影视文学成为优秀影视作品的大本营,为受众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芮雪伊.对影视文学的影视故事模型的探析[J].大众文艺.2013(05).

[2]刘超亮.大众文化视域下影视文学的审美价值研究[J].大众文艺.2015(15).

[3]蔡斌.新时代影视文学的审美转变[J].电影文学.2013(17).

中图分类号:I20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23-01

作者简介:

刘绪君(1964-02-)。性别:男。民族:土家。籍贯:湖北宜昌。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