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中的空间建构

2016-06-28屈一冰

人间 2016年17期
关键词:建构空间艺术

屈一冰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艺术中的空间建构

屈一冰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摘要:艺术创作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形式表现上越来越多元化,其中艺术领域里关于空间的描述和运用显的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去认识"空间"以致于在实践创作中更好地把握它的特性,我想这是摆在每一位文艺创作者面前一道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艺术;空间;建构

空间一旦形成、艺术便游弋其中,形式借助语言从内部结构上进一步丰富空间。空间的层次和深度直接决定观者的视觉体验,除了从多维度去考察空间、例如借助色彩、透视学、形状对比和由不同的质感完善视觉感知外,还应当从时间轴上将空间中所有容汭着的物质以充满特性的过程化给予相关定位。这其中空间便具有一定的规定性状态,那么在这样状态下的空间自然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差异化。

如果我们综合衡量主客观两个方面、那么以不同物质的存在结构做为基本特性的具体空间就会同时具有相对差异化的特点、空间便会实现某种异位。首先这个特性直接反映在诸如"乌托邦"式的非现实性虚幻感知上。这点表现在影视作品中尤为突出,例如在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中,空间被作者营造为同时具备现实与非现实并存的二元结构中,剧中有名的"汤屋小镇"一方面本身的风格特点大体上来自于现实世界的投放,而在小镇之外遥远的边界却给人们带来相当强烈的幻想空间,我们可以把它归类于充满意象性的、模糊的空间延伸,在似有似无中将观者的强烈好奇心逐步引导出来,这便是一种虚实相间的空间布局,不仅仅是纯粹无边的虚幻又或是缺乏创造性枯燥的现实照搬;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这种感知能够引起受众者两个方面的心理体验,即基于客观为依托的物质存在感和以主观臆想下的虚幻延伸。有趣的是关于决定空间差异感知的这两种源点,它们两者之间似乎存在一种"度"的量化,而对此种"度"的运用和把握以及所带来的形象差异会使我们产生奇妙的心理感应。应当看出,不仅在影视作品领域,做为传统绘画的二维空间中也迎合此类特点,作为中国画本身的形式语言便极为注重虚实处理,无论是画面的细节还是整体的布局,作品往往借助线条、水墨、色彩等等造型手段去表达似审美情感,线条和构图在虚实相间的过程中同时赋予作品在空间上的差异,基于现实空间中的绘画往往能超越这一点,也就是齐白石先生所提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样对以上影视和绘画中空间的探讨,使我们能够对其有更深层的理解和把握。

如果从历史过程中考量,我们能够发现空间在社会的不断变化中产生时空上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会以不同的方式去运作。我们纵观文艺作品不难发现,文学剧本中对时空的设计通常是跨越式的、纵横交织在各个不同的历史空间中、例如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其作品巜百年孤独》中描绘的那样,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历史背景下、拉丁美洲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呈现出一场由宗教、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所共同交织着的虚幻与现实相互揉合的瑰丽景象。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独创了从未来的空间角度去追忆的新颖倒叙手法。比如从小说一开始,作者就如此描写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简洁的一句话,却囊括了现在、未来和过去三个空间节点,紧随其后,作者话锋一转,将读者拉回到马孔多的初创阶段。这样的空间布局,在文中比比皆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人带来新的悬念。此外我们再参照文中布恩迪亚家 族几代人的生死,其中关于家族第六代中的私生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他一直生活在孤独中,仅有的嗜好就是躲在吉普寨梅尔基亚德斯的屋子里钻研各种神秘的书稿。最夸张的是他能与去世多年的梅尔基亚德斯对话,并通过其指示学习梵文。以致于他虽然对周围的现实漠不关心,但却似毫不影响自己对中世纪知识的了如指掌。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处于文学创作中的每种空间差异都具有某种特性的精确运作,这其中由于空间和时间的不同步性而造成了某种时差,意即个体一旦失去生命、那么发轫于其传统时间绝对断裂的时空中便会出现半永生的状态。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不断变化的动态空间。在这样一种复杂多元而又急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的所有的感性创作与理性经验无不潜移默化般地溶汭进由时间和空间交织着的精神殿堂中。在这样一个由文学、艺术、影象等文化要素共同维持的视觉建筑里,所有冲突和争论的焦点不同程度地呈现在时间的忠实传人和空间的坚韧居住者之间。人类关于知识的积累和自身文明的进化在不同的空间中被彼此并置、对立参照、和隐含。使得我们引以为傲的伟大实践在时间与空间中有了更崇高的意义。也使得我们在把握这种被称为"空间"的精神结构时有了更为人性化的对照与参考。

总之,迈入新世纪的文艺创作,"空间"的问题将始终伴随着我们实践的每一环节;认识到这一重要性,并随着艺术的急速发展而不断拓展自身的视野和认知,就一定能为每一位创作主体带来一种更为实际的引导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庆生 《绘画·东方的现代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2]列奥·施坦伯格(美)《另类准则:直面20世纪艺术》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 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第1版

[4]福柯·哈贝马斯·布尔迪厄(法)《激进的美学锋芒》2003年11月第1版

[5]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6]齐白石《齐白石谈艺录》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39-01

作者简介:屈一冰(出生年份1982 10 22),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 学历硕士 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研究方向美术学 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建构空间艺术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纸的艺术
建构游戏玩不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