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长会中的德育工作

2016-06-28张燕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家校行为习惯德育工作

张燕

德育,即思想、政治、道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学校管理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育人的目标,这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之一。做好德育工作,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均起着主导作用。

家长会是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沟通心灵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窗口。召开家长会,意在与家长沟通交流,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强,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针对“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热门话题,我校利用家长会给家长提出了如下建议。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是越“早”越好。这里的“早”有两个含义:一是从小抓起,及早进行训练;二是严格约束、管教。例如,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做诚实的人、有礼貌的人);学会做事(做简单的事、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学习(认真听课、爱读书);学会劳动(学会洗袜子、刷碗、扫地),从各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多种好习惯,增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后的竞争能力。同时还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适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这是训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先决条件。另外,不能忽视小事,培养习惯就得从细枝末节的小事做起。家长应高度重视量的积累,就某一单项习惯来说,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训练,对多种行为习惯同时进行训练,只有这样,量变才可能导致质变。

二、家校配合,促进养成教育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召开家长会,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形成家校合力的局面。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家长应及时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且还应信赖教师。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出于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心。因此,家长应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

我校充分利用每学期两次的给家长授课的机会,为他们讲授家教知识,树立正确的教子理念,远离家庭暴力,摒弃家庭溺爱,赏罚分明,给孩子以自信。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三、凝聚力量,形成家校一体网络

我校在培养学生养成教育之时还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联系卡、举办学校开放日、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起经常性联系,实现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让学生把在学校训练和培养的好习惯带回家,使之能够得到督促与强化。建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挖掘并整合、利用社会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学校与家庭和谐相处、互动共建的精神文明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德育工作在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培育好学生,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学校就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家长乐于参加家校活动,让家长敢于说话,明白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充分地去了解学生、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从而积极地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家校行为习惯德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