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留存记忆,为文明传承守望
2016-06-28李德生
李德生
提起天津,同学们的脑海里会蹦出什么来?狗不理包子,大麻花还是漂亮的杨柳青年画?作为海河之畔的一颗渤海明珠,天津这座城市具有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风貌。那这座城里的博物馆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去天津博物馆瞧一瞧吧!
在天津河西区,有个美丽的天鹅湖,湖边有座线条流畅,极富时代感与艺术性的建筑,这就是天津博物馆。它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场馆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层叠错落。建筑外形好似从湖面振翅欲飞的天鹅,是天津市的标志性文化设施。
天津博物馆历史悠久,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馆藏各类文物近20万件,藏品数量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馆内设有《天津人文的由来》(古代天津)、《中华百年看天津》(近代天津)和《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三个基本陈列,还有多个文物艺术品专题陈列。
喜爱书法的同学们到了这里更是会一饱眼福,这里有赵孟頫的小楷书法代表作《高上大洞玉经》、行书《洛神赋卷》,杨维桢的行书《梦游海棠城记卷》等,下面我们就选出有代表性的,和书法相关的几件藏品,和同学们“见见面”吧。
《寒切帖》
说到书法,“王羲之”这个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天津博物馆馆藏的这幅《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是“书圣”王羲之晚年所写的草书佳作。全文有五行共五十一字:“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老久悬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
这篇尺牍是王羲之写给好朋友的回信,有人推断“谢司马”就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大意是告之近况:“收到您的两封书信,得知您对我的问候,甚感欣慰。现在天气严寒逼人,近来都好吗?您长期操心劳累,我一直挂念在心。我进食很少,身体衰弱。还要勉力作书给谢司马,其他的就不一一说了。羲之答书。”此帖书体遒劲妍润,沉着流动,写时好像毫不费力,体现了王羲之晚年书法高度成熟,水到渠成,极其精妙。
由于王羲之书法真迹早已失传,天津博物馆的《寒切帖》是唐人钩填本,直接从原迹上勾勒填墨而成,最为接近王羲之书法原貌,因而尤显珍贵。在卷尾还有书法家董其昌、娄坚的题记。
《录苏轼太白仙诗》
介绍完了王羲之的作品,接下米要介绍的书法家同学们可能没有那么熟悉。他就是明代书法家张弼,被人评为“颠张复出”。原来啊,张弼和“草圣”张旭一样,擅长狂草,史书记载说他酒酣兴发,顷刻能写数十张纸,疾如风雨,矫如龙蛇,世人认为他是“颠张”(张旭)复出。
张弼流传下来的墨宝很少,天津博物馆的这幅《苏轼太白仙诗》内容分为三段,首段为张弼临苏轼李白诗两首,第二段是金代文学家蔡松年的跋,第三段是张弼自书题跋。纵观此卷,笔墨饱满,势态飞动而流畅,笔画的提按起收均富有变化,形成了跌宕的独特书风。
荷鱼朱砂澄泥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欣赏完书法作品,天津博物馆里的一方砚台也迫不及待要和同学们认识一下。可别小瞧它,这方“明代荷鱼朱砂澄泥砚”被陈列在“耀世奇珍”馆藏精品展里,足见其珍贵性。看它的外形,是憨态可掬的鱼形砚身,泥质细腻,砚背衬以荷叶,荷叶及鱼身周边是黑色,又搭配鲜艳的朱红色,黑红相映,荷鱼交辉,浓艳与沉着相得益彰。
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河砚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砚”。它细腻的质地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等特点。如今,古澄泥砚极为稀少,上品更是难求。而这方“荷鱼朱砂澄泥砚”,不仅造型美,还有浓浓的文化意蕴。因为“鱼”与“余”谐音,寓意连年有余。而“荷”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这么一说,同学们是不是也要夸这方砚台构思巧妙,别具匠心呢?
博物馆浓缩和荟萃了各个时代、各种门类的艺术精华和成果,为城市留存记忆,为文明传承守望。同学们,有机会到天津,别忘了去参观天津博物馆饱饱眼福哟!